如何设置心电监护的各报警范围

如题所述

1.  一级报警(红色):如病情变化,须立即处理。

2. 二级报警(黄色):相对可暂缓处理。

3. 技术报警:检查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二、极限报警产生的机制是对参数设置报警极限,当监测值达到设置极限或超过极限一定时间就会报警。这种理念对发现某一个参数超过了生理限度是有帮助的,然而某一个参数不能反映患者整体情况。

且生理状况下某一参数的正常变化范围本身就很宽。除心律失常外,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报警都属于极限报警。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包括: 

    心率在自身心率上下的 30%。血压根据医嘱要求、病人的病情及基础血压设置。氧饱和度根据病情(COPD 病人、ARDS 病人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设置。

    报警音量的设置必须保证护士在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听到。
    5报警范围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适应症:

由于普通心电图只能记录某一段短时间内的心电活动,故价值有限。而心脏监护系统可以连续实时观察并分析心脏电活动情况,可以说是心血管病十分有价值的监视病情的手段。

1.心肺复苏:心肺复苏过程中的心电监护有助于分析心脏骤停的原因和指导治疗(如除颤等);监测体表心电图可及时发现心律紊乱;复苏成功后应监测心律、心率变化,直至稳定为止。

2.心律紊乱高危患者:许多疾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生致命性心律紊乱。心电监护是发现严重心律紊乱、预防猝死和指导治疗的重要方法。

3.危重症心电监护: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感染、预激综合征和心脏手术后等。对接受了某些有心肌毒性或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药物治疗的患者,亦应进行心电监护。

此外,各种危重症伴发缺氧、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尤其钾、钠、钙、镁)、多系统脏器衰竭。

4.某些诊断、治疗操作:如气管插管、心导管检查,心包穿刺时,均可发生心律紊乱,导致猝死,必须进行心电监护。

有条件的医院,一般在冠心病监护病室(Coronary Care Unit, CCU)及重症监护病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均配备有心电监护设备。有的监护系统还同时有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有创或无刨血压监测功能。

有的便携式心电监护仪还同时配备有除颤器,便于临床抢救使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心电监护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25

1.  一级报警(红色):如病情变化,须立即处理。

2. 二级报警(黄色):相对可暂缓处理。

3. 技术报警:检查各参数设置是否合理。

二、极限报警产生的机制是对参数设置报警极限,当监测值达到设置极限或超过极限一定时间就会报警。这种理念对发现某一个参数超过了生理限度是有帮助的,然而某一个参数不能反映患者整体情况。

且生理状况下某一参数的正常变化范围本身就很宽。除心律失常外,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报警都属于极限报警。监护仪报警设定的原则包括: 

    心率在自身心率上下的 30%。血压根据医嘱要求、病人的病情及基础血压设置。氧饱和度根据病情(COPD 病人、ARDS 病人及一般肺部感染的病人)设置。

    报警音量的设置必须保证护士在工作范围之内能够听到。
    5报警范围应根据情况随时调整。

拓展资料

操作前准备:

自身准备:素质要求(仪表、态度)、规范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监护仪、导联线、电极片 3 或 5 个、合适的袖带、氧饱和探头、弯盘 2 个、干纱布 3 块、盐水棉球,必要时备一次性使用备皮刀、滑石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心电监护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报警设置要求: 1. ECG: HR—基础的 20-30%,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波速 25mm/s。 打开心律失常分析和 ST 分析(报警高低限为±0.20mV) 。 是否打开起搏分析根据病人实际情况。 2. BP—基础的 20-30%,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 3. SPO2— 90-100%,必要时根据病人实际情况设置。 波速 25mm/s。 4. R—10~30 次/分,波速 6.25mm/s 。 掌握要点: 一.振幅和波形清晰度调整的方法。 答:1.FILTER(过滤) :降低了由于其他设备产生的伪差和干扰。 2.DIAGNOSIS(诊断) :一个未经过滤波的 ECG,显示最真实的 ECG 波。 3.MONITOR(监护) :用于正常监护状态中,可滤除掉可能导致误报警的 伪差。 二.氧饱和度测不出及测量误差的原因 。
第3个回答  2019-12-23
嗯,这个的话你可以用专业的人员设置一下帮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