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生产过程是什么

如题所述

大致分3个阶段:
1、药农
也就是种植,或采集
药农的产品,通常是晒干的药材
2、中药饮片厂
从药农那里采购药材,经过炮制、焙干、切片
成品称为:饮片
也就是中药店按方抓药,纸包的东西
回来加水煮成汤汁来喝
3、深加工
因为中药饮片要煎药,喝起来味道不好
所以一些常用的方剂,会制成丸药、药膏、口服液(甚至注射液)、片剂、胶囊、散、代茶饮(袋泡茶),那样服用更方便
以上这些深加工产品,统称为:中成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9
中药的生产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 中药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处理。由于中药材大都是生药,在制备各种剂型之前,一般应根据医疗、 配方、制剂的不同要求,并结合药材的自身特点,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才能使之既充分发挥疗效又避免或减轻不良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临床用药的目的。
一、修治
1.纯净处理:采用挑、拣、簸、筛、刮、刷等方法,去掉灰屑、杂 质及非药用部分,使中药清洁纯净。如捡去合欢花中的枝、叶,刷除枇杷 叶、石韦叶背面的绒毛,刮去厚朴、肉桂的粗皮等。
2.粉碎处理:采用捣、碾、镑、挫等方法,使药物粉碎,以符合制 剂和其他炮制法的要求,如牡蛎,龙骨捣碎便于煎煮;川贝母捣粉便于吞 服;水中角、羚羊角镑成薄片,或挫成粉末等。
3.切制处理:采用切、铡的方法,把药物切制成一定的规格,便于 进行其它炮制,也利于干燥、贮藏和调剂时称量。根据药材的性质和医疗 需要,切片有很多规格。如天麻、摈榔宜切薄片,泽泻、白术宜切厚片, 黄芪、鸡血藤宜切斜片,桑白皮、枇杷叶宜切丝,白茅根、麻黄宜铡成段, 茯苓、葛根宜切成块等。
二、水制
用水或其它液体辅料处理药物的方法。水制的目的主要是清洁药材, 软化药材以便于切制和调整药性。常用的有洗、淋、泡、漂、浸、润、水 飞等。主要内容如下:
1.洗:将药材放入清水中,快速洗涤,除去上浮杂物及下沉脏物, 及时捞出晒干备用。除少数易溶,或不易干燥的花、叶、果及肉类药材外, 大多需要淘洗。
2.淋:将不宜浸泡的药材,用少量清水浇洒喷淋,使其清洁和软化。
3.泡:将质地坚硬的药材,在保证其药效的原则下,放入水中浸泡 一段时间,使其变软。
4.润:又称闷或伏。根据药材质地的软硬,加工时的气温、工具,用 淋润、洗润、泡润、晾润、浸润、盖润、伏润、露润、包润、复润、双润 等多种方法,使清水或其它掖体辅料徐徐入内,在不损失或少损失药效的 前提下,使药材软化,便于切制饮片,如淋润荆芥,泡润摈榔,酒洗润当 归,姜汁浸润厚朴,伏润天麻,盖润大黄等。
5.漂:将药物置宽水或长流水中浸渍一段时间,并反复换水,以去掉 腥味、盐分及毒性成分的方法。如将昆布、海藻、盐附子漂去盐分,紫河 车漂去腥味等。
6.水飞:系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将不溶 于水的药材粉碎后置乳钵或碾槽内加水共研,大量生产则用球磨机研磨, 再加入多量的水,搅拌,较粗的粉粒则下沉,细粗混悬于水中,倾出,粗 粒再飞再研,倾出的混悬汲沉淀后,分出,干燥即成极细粉末。此法所制 粉末既细,又减少了研磨中粉末的飞扬损失。常用于矿物类,贝甲类药物 的制粉。如飞朱砂、飞炉甘石、飞雄黄。
三、火制
用火加热处理药物的方法。本法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炮制方法,常用的火制 法有炒、炙、煅、煨、烘焙等,其主要内容如下:
1.炒:炒有炒黄、炒焦、炒炭等程度不同的清炒法。用文火炒至药物表 面微黄称炒黄;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黄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 焦香气者称炒焦;用武火炒至药材表面焦黑,部分炭化,内部焦黄,但仍 保留有药材固有气味(即存性)者称炒炭。炒黄、炒焦使药物易于粉碎加 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物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炒炭能缓 和药物的烈性、副作用,或增强其收敛止血的功效。除清炒法外,还可拌 固体辅料如土、麸、米炒,可减少药物的刺激性,增强疗效,如土炒白术、 麸炒积壳、米炒斑蝥等。与砂或滑石、蛤粉同炒的方法习称烫,药物受热 均匀酥脆,易于煎出有效成分或便于服用,如砂炒穿山甲,蛤粉炒阿胶等。
2.炙:是将药材与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材内部的炮制方法。 通常使用的液体辅料有蜜、酒、醋、姜汁、盐水、童便等。如蜜制黄芪、 蜜制甘草、酒炙川芎、醋炙香附、盐水炙杜仲等。炙可以改变药性,增强 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3.煅:将药材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发 挥疗效。其中直接放炉火上或容器内而不密闭加热者,称为明煅,此法多 用于矿物药或动物甲壳类药,如锻牡蛎、锻石膏等。将药材置于密闭容器 内加热煅烧者,称为密闭或焖煅,本法适用于质地轻松,可炭化的药材, 如煅血余炭,煅棕榈炭。
4.煨:将药材包裹于湿面粉、湿纸中,放人热火灰中加热,或用草纸与 饮片隔层分放加热的方法,称为煨法。其中以面糊包裹者,称为面裹煨; 以湿草纸包裹者,称纸裹煨,以草纸分层隔开者,称隔纸煨;将药材直接 埋入火灰中,使其高热发泡者,称为直接煨。
5.烘焙:将药材用微火加热,使之干燥的方法叫烘焙。
四、水火共制
常见的水火共制包括蒸、煮、掸、淬等。
1.煮:是用清水或液体辅料与药物共同加热的方法,如醋煮芜花、酒煮 黄岑。
2.蒸:是利用水蒸气或隔水加热药物的方法。不加辅料者,称为清蒸;加 辅料者,称为辅料蒸。加热的时间,视炮制的目的而定。如改变药物性味 功效者,宜久蒸或反复蒸晒,如蒸制熟地、何首乌;为使药材软化,以便 于切制者,以变软透心为度,如蒸茯苓、厚朴,为便于干燥或杀死虫卵, 以利于保存者,加热蒸至“园气”,即可取出晒干,如蒸银杏、女贞子、 桑螵蛸。
3.掸:是将药物快速放人沸水中短暂潦过,立即取出的方法。常用于 种子类药物的去皮和肉质多汁药物的干燥处理,如掸杏仁,桃仁以去皮 掸马齿苑、天门冬以便于晒干贮存。
4.淬:是将药物锻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 法。淬后不仅易于粉碎,且辅料被其吸收,可发挥预期疗效。如醋淬自然 钢、鞍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等。
五、其他制法
除上述四类以外的一些特殊制法,均概括于此类。常用的有制霜、发酵、 发芽等。 1.制霜:种子类药材压榨去油或矿物药材重结晶后的制品,称为霜。其 相应的炮制方法称为制霜。前者如巴豆霜,后者如西瓜霜
2.发酵:将药材与辅料拌和,置一定的湿度和温度下,利用霉菌使其发 泡、生霉,并改变原药的药性,以生产新药的方法,称为发酵洁。如神曲、 淡豆豉。
3.发芽:将具有发芽能力的种于药材用水浸泡后,经常保持一定的湿度和 温度,使其萌发幼芽,称为发芽。如谷芽、麦芽、大豆、黄卷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2-05-30
指的是中药饮片还是中成药啊,它们都可以称为中药的,中药饮片多数是植物药经采摘后净化,除去泥土杂质,根据不同要求切片,切断或切丝,干燥后使用,或应用不同的炮制方法炒,等等;中成药制剂用不同的萃取方法比如渗漉法,回流法等方法提取药物的有效成分,去除杂质,根据制剂的不同,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例如制成颗粒剂,需将提取的药液经过专业机器雾化,喷出的药雾经快速干燥成型变成小颗粒,也有一种机器将干燥的药物切削称小颗粒,如制成片剂则是在提取药物有效成分后按照规定的制剂标准加入淀粉,糊精等辅料,经机器压制成统一规格的片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