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开发的重要性

如题所述

浦东开发的重要性:
1、大力利用外资,培育产业新增长点
  
浦东开发开放十年间,正值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期。十年来,通过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浦东吸引外资的水平不断提高。至1999年末,已有来自世界67个国家和地区外商在浦东投资企业5942家,总投资294.43亿美元,合同外资115.68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8家公司在浦东投资1818个项目,总投资达86亿美元;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479个,总投资256亿美元。浦东新区已占全市利用外资总额的28.8%,项目总数的30%。通过与外商资本的嫁接,浦东新区已经成为上海信息产业、现代生物医药工业、家电制造业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也构筑上海一批直接面对国际市场、具有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产业和企业。通过这些产业和企业的建立,使上海企业和产品参与全球分工体系,也提升了上海出口商品的结构。上海市外贸出口总额从1990年的53.17亿美元迅速提高到1999年的187.85亿美元,增长达3.5倍。从出口企业构成上看,“三资”企业出口已占出口总额的66%;从出口产品结构上看,去年上海机电产品已占出口总额的43.75%;“双高”产品的含量也已近40%,这表明上海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正迅速增强。
  
2、带动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合理化
  
作为老的工业基地,浦东开发开放之初的上海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第二产业中传统工业的比重较大,高加工度化和高技术化趋势不明显。因此,在上海发展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的总目标下,浦东的发展战略定位为“金融、贸易、高新技术先行”,两者的方向保持一致。十年来,上海市在浦东开发开放中,坚持优化市场配置的原则,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二产业升级换代,并为整个上海产业结构合理化发挥了先导作用。浦东以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为代表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创汇农业快速增长;金桥现代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和支柱工业形成规模,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经济初具特色,外高桥保税区加工贸易功能开始凸现。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功能建设,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的集聚辐射效应开始发挥,金融保险业已经成为浦东新区第三产业的支柱。由于1999年浦东第在产业迅速发展,去年占浦东GDP的比例已达44.1%,以此推动上海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年均递增1.7个百分点,开始形成三产与二产共同推动经济增长的格局。从上海二产发展的情况看,处于调整期的上海工业,十年“关、停、并、转”的破产1028家,下岗分流150万人次,传统工业如纺织、轻工、有色工业等生产下降,而同期上海工业十年却平均每年增长14.5%。这一下一上反映了浦东的二产发展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新增长点,一个极为重要的孵化器,一个极为重要的蓄水池。
  
3、适庆科技发展趋势,促进产业高技术化
  
作为对外开放开发区,浦东机关报区在吸纳外资进入的同时,关键是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上海产业向高技术化发展。十年来,特别是“九五”以来,上海借助浦东新区兴建“一江三桥”(即张江、金桥、外高桥、孙桥)高新技术产业带,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张江高科技园区着力推进高科技产业化和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科技创新区、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国家微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上海软件园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到1999年末,张江园区已引进中外项目67个,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金桥出口加工区以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现代家电和生物医药为主体的四大高新技术支柱产业互为依托,牵引和辐射的集群效应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带还辟通了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通道”,形成了上海贝尔、上海日立两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和40多个层次较高的企业研发中心。通过浦东的辐射效应,上海工业系统已累计建立70个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23个,市级47个。通过消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创造国内技术领先产品,并推动了传统产业升级,上海的产业水平特别是工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1999年,汽车、通讯设备等六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上海工业总产值的近60%,上海正不断构筑新的产业高地。
  
4、提供发展新空间,促进上海工业布局趋向合理
  
从传统上海工业的空间布局看,工业企业主要分散于市区,这既不利于城市功能的整体开发,也不利于工业企业及产品的配套和规模化。按照把上海建成国际大都市的要求,根据“市区体现上海的繁荣和繁华,郊区体现上海工业的实力和水平”的指导思想,上海作出了“退二进三”的调整决策,即以市中心内环线为界,内环线以内发展都市型工业为主,内环线之间发展都市型工业、高科技产业及配套工业,外环线以外发展钢铁、石化、汽车等产业为主。至1998年,内环线内106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区相继有500多家工厂(车间)迁出,腾出了350万平方米的场地用于发展第三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在这新一轮的大调整中,一方面,通过浦东开发有关政策的波及效应,推动上海市区金融、贸易、信息等服务业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实现市区经济的服务化;另一方面,清东新区作为上海1+3+9工业区系列组合的“龙头”,通过一批新的工业区如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高桥工业区等工业区的建设,使浦东崛起了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及通讯设备产业,体现了上海产业和工业布局的新态势。
  
5、发挥调整新优势,推动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
  
浦东开发开放的十年中,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为适时调整上海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上海充分发挥浦东开发开放的综合功能,为企业制度创新提供舞台。通过以证券、期化、产权、人才、房地产等要素市场为第一层面,石油、汽车、钢铁等生产资料市场体系的建立,为上海国有企业改革和混合型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批国有老企业和集体企业在浦东投资与外商投资经济嫁接,提升了产业能级,成为上海工业新高地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批国有企业在资本市场通过募集发展资金,改善资本结构,实现了多坏分子化投资为核心的产权制度改造;一批国有企业在要素市场上进行了多方面整合,规范了市场进退行为,逐步强化了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一批国有企业在产业升级中开始了有进有退的战略调整,构建了支柱工业的生产集群,各产业间技术进步的相互溢出效应,推动了工业整体进步。同时,一大批混合经济和非公经济迅速发展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提供了包括资本嫁接、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良好社会条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7
上海的浦东开发区一直被人们誉为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传奇”。它不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开发区,比深圳晚了10年;开发时,中国正逢经济的重大转折,国际舆论对它投怀疑票;它基础差,与大上海繁荣的外滩一江之隔,却是农田遍布。今天,它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和“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恰逢改革开放30周年,利用这个节点, 们重新回顾浦东在开发伊始的历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想法和做法。 赵启正,曾任上海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上海市副市长、上海浦东新区第一任党工委书记及管委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主任。作为浦东的第一代建设者,他向记者重新讲述了浦东的前世今生及浦东开发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事。 忘不了的烂泥渡路没开发前的浦东是上海的落后城区,几乎没一个能看上眼的建筑,当时的小陆家嘴地区有条路叫烂泥渡路,每逢暴风雨就“水漫金山”,家里家外积水积到膝盖。许多油罐啊,危险品仓库啊都放在浦东了。 浦东当时的最高建筑,一是5层的救火观察楼,还有就是民国初年的一处陈氏旧居。 浦东新区成立之时,东方明珠刚开始打地基,能看到唯一的一个较高的楼就是黄浦江边的港务局大楼。你出去看一圈回来,鞋底下沾的全是土,请外宾吃饭找不到一个像样的饭店。 当时浦东新区筹委会是在原来的黄浦区文化馆办公,没有食堂, 们就借对面东方医院的食堂吃饭。办公地方不够了,就在文化馆上加盖了一层。 当初浦东那条水漫金山的烂泥渡路就是现在的银城路,现在路的北段一边是金茂大厦,一边是东方明珠电视塔,路的南段是美丽的滨江园,路东是巍然屹立的楼群和世纪大道,路西是滨江大道滨江花园,这儿已成了美不胜收的所在。1990年决定开发浦东
中国改革开放并没有外国的经验可以直接借鉴。上海的gdp曾经占到中国总gdp的1/6,如果一开始就在上海开发特区或新区,一旦失败了会对中国的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到了上世纪90年代,深圳的特区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果,也为其他后继的特区和新区的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因此邓小平同志选择在1990年决定开发浦东。 上世纪80年代,世界已经形成了全球化的大趋势,中国要在世界经济舞台占一席之地,需要有几个强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去代表中国与世界对话。 美国有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欧洲有伦敦、法兰克福,英国国土面积虽然不大,但除了伦敦还有爱丁堡是它的金融中心。 们有个开发浦东的口号,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虽然听起来只是句口号,但它是有道理的。把上海建设成面向国际的经济城市,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党的十四大提出:“以上海浦东开发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上海很早就在全世界声名远扬,曾经是远东第一大都会,面对东北亚和东南亚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当代它处于“亚太经济走廊”的中点,是亚太海空航线的要冲,又是中国最大的经济城市。事实上,也选择了其他地方,在浦东之前有五个特区,最近又有天津滨海新区。 当时上海也面临一个选择,是开发浦东呢?还是改造浦西旧城区呢?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1972年在他的《日本列岛改造论》里有这么句话 记得很清楚,他说东京的城市布局是比较落后的,但是改造一个旧东京要比建造一个新东京要多花9倍的钱,可惜,在东京没有像浦东那样的一块地方。上海的浦西,历史上就是没有全面规划的,道路设计不合理的例子到处可见,选择在上海市区的旁边建一座新城区,同时带动改造旧市区是极其正确的。 浦东和市区一江之隔,建好足够的桥和地道就连成了一片。世界上许多名城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河的两岸都是发达的。浦东是祖先留给 们的极其珍贵的宝地。以陆家嘴的功能设定为例,在开发初始就定位为打造一个集中国与世界、现在与未来相融合的国际金融贸易区,上海新标志城区。按照这个功能设定,在具体操作时,就考虑了中外设计家的结合,在城市规划设计时采用世界各国的设计理念和特色,采用国际竞争的方式进行规划。你说的“筑巢”,可以理解为基础设施建设,你说的凤是指“投资者”了。当时,从全国看,也有筑巢凤不来的情况,要让中外投资者的思想和你共鸣,才有好效果。这不是靠你对他如何客气,不是好饭、好茶所能达到的。让投资者充分理解浦东开发的前景和上海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地位是最重要的。
上世纪90年代初,修建道路的时候,有些农民并不支持,他们习惯了农村生活,但也有农民放鞭炮表示欢迎。纵观上海历史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是经过四五代才完成的,但浦东约三分之一的面积要在10年内就完成城市化。这里面有很多难题,首要的是帮助失地农民的就业和适应城市生活。 浦东绝对不是上海的浦东,而是全国的浦东,世界的浦东。也就是说吸收世界的智慧,世界的资金,世界的技术,世界的经验。 浦东开发是一首雄壮的交响曲,它的总谱是邓小平谱写的,指挥是党中央和上海市委, 们有幸成为大乐队的演奏员。 开发浦东是最令 激动、也令 努力工作过的事业,的确是有许多想法变成了现实,浦东在 心中永远都是第一位的。浦东和时代相联系,孙中山的东方大港之梦不能实现,因为那时中国栖身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之外,只有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进程中,中国人民的理想才能实现。 们欣逢了这么一个伟大时代。
参考资料 wenwen.soso.com/z/q161588524.htm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