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中,什么是资金循环和周转?

如题所述

资金循环是指社会主义企业中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到生产资金、商品资金形态,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的运动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其一,处于流通过程,通过购买生产资料,由货币资金形态转化为储备资金形态;其二,进入生产过程,通过生产工人劳动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并创造出新价值,使生产资金形态变为商品资金形态;

其三,又回到流通过程,经过产品销售收回货币,商品资金又转化为货币资金形态。这时的货币收入,一部分用来补偿生产费用,一部分分配给劳动者作为劳动报酬,剩余部分形成社会纯收入 (利润和税金)。

资金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现代化生产的连续性要求资金循环顺利通过各个阶段,不能受到阻碍以致中断,否则,整个循环要受到影响,再生产便无法进行。

资金周转是指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的资金循环。资金周转的核心问题是资金运动的时间 (或速度) 及其对于资金占用数量和产品生产、价值创造的影响。资金从一定的形态出发,经过运动再回到这一形态所经历的时间叫做资金周转时间。

资金周转时间由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构成,各个企业所产生的产品性质和技术生产条件不同,以及所处的地理位置、产销距离、运输工具的不同,生产时间与流通时间必然长短不一,形成不同的资金周转时间。

资金周转的现实意义:资金周转快的生意最赚钱。或者说,在同行业中你的资金周转比别人更快,你就最赚钱。”因为每周转一次,才能达到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 ——赚钱。周转得越快,赚的钱才越多。

扩展资料

社会主义资金循环和资本主义的资本循环,形式上具有共同点,都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并采取三种不同的形态,但是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1、社会主义资金循环不存在剥削关系。资本循环的目的是使预付资本得到增殖,使资本家发财致富。资本循环过程同时也就是资本剥削工人的过程,通过雇佣工人的劳动在循环过程中生产和实现的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

2、社会主义资金循环具有计划性。资本循环是各个资本家的私事,是在无政府状态中进行的,并且不可避免地周期地被经济危机所打断。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各个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经济利益是一致的,企业的资金运动是在国家的计划指导下进行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金循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金周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9
社会主义资金循环,是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经历的三个阶段的形态变化。第一阶段,是企业的货币资金经过流通过程,购买回机器设备和原料、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支付货币工资,这是保证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相结合,使物质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当这个过程结束时,资金便从货币形态转化为生产形态。第二阶段,进入生产过程,劳动者借助于劳动资料把劳动对象加工成为新的可供销售的商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保存了垫付的资金价值,而且通过工人劳动创造的新价值使垫付资金价值得到增长。这个过程结束时,资金从生产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第三阶段,又回到流通过程,随着商品的出售,资金又从商品形态转化为货币形态,并开始新的循环。
资金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在资金以实物形态和货币形态相互转化、相互交织的运动过程中,垫付资金的价值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得到了增长。为了保证资金得以不断地循环,垫付资金必须以一定比例同时并存在它的三种形态上。而每一种形态的资金又必须不断地经历它的三种形态变化。因此,社会主义资金不间断地进行循环,同时包含着三种循环形态,即货币资金的循环、生产资金的循环和商品资金的循环。社会主义资金的现实循环是三种资金循环形式的统一。资金的循环运动在任何形式或任何阶段上陷于停滞,资金就不能继续循环,表明社会再生产出现了障碍。
资金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于货币资金,固定资金,生产储备资金,未完工产品资金,成品资金等资金形态上,而且在时间上要求各种资金形态相继地通过各自的循环.该循环称为资金周转.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1
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供、产、销三个过程,依次由货币资金转化为固定资金、储备资金,再转化为生产资金、产品资金,最后又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称为资金的循环;随着生产经营过程的不断进行,资金周而复始不断地循环叫做资金的周转。
第3个回答  2013-08-09
资金周转是指在企业的资金,在购进商品时由货币形态转化为商品形态;随着商品的销售,购买商品时所垫支的货款得以收回,企业的资金又从商品形态回归为货币形态;企业资金的这种存在形态的转换和回归,随着商品流转的不断进行,而周转复始、延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