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学好高中地理?怎样高效利用地图?

如题所述

  1、首先重点攻克涉及到一些原理性和空间想象(如天体运动及其规律、气候形成原因等方面),在理解的基础上凡是涉及到与上述原理有关的地图都应该主动要规律来指导读图或记忆地图;
  2、多总结地图信息展现的规律,多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既容易理解又方便记忆;
  3、要高效利用地图就必须熟知地图所反映出的各种信息,地理功课离不开识记;
  4、尽可能结合一些身边与地理因素有关的食物,尝试就地分析、学以致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1
可以这样做,是我实践过的,效果不错哦!
复印几张黑白地图,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都要,复印大一点
每一张地图做一个专题,例如:农业地域类型、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标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可以对比着看同一类型的知识了。
另外可以准备一本散点本,上课发现老师讲到一个你不懂的地方,但是又不是很系统的时候,就记在这个本子上,没事翻出来看看,就记住了!
不懂的问题多和老师同学交流,加油哦!
第2个回答  2013-08-01
仔细看看我的一篇文章吧:
有关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感受,本人曾作过一次大范围的跟踪调查,发现高一阶段新生对学习地理的普遍感受是“较难”,感觉难以适从,学习兴致不是很高。之后,通过老师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传授,通过他们对地理学的深入接触,就有越来越多的人转变了原有的看法,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其实也不难,而且很实在有用。于是,学习兴致也随之提高,学习地理也变得轻松自如。但仍有部分同学在苦苦寻求,学得好苦。到了高中最后阶段出现了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对地理已是驾轻就熟,解题是手到擒来。但仍有小部分同学还是不得地理学要领,于是彻底对地理学科失去兴致。由此本人感到,学生学习地理是否得法是否得要领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教师应首先把地理学科的特点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告诉学生,然后在教学中逐步地引导学生落到实处。同样对于学生来说也确有必要事先去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和运用相应学习方法。这样就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倘若盲目学习或照搬其他学科学习方法就很难抓住地理学之要领,甚至终身不能走向地理学之门!
本人根据自己学习地理学的心得,结合多年的中学地理教学,小结了以下几点要领,供同学们参阅。
一、善于学以致用和理论提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由于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她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她与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做到理论、实际相联系至关重要。要做到这点可从以下两步做起。
1、要学会善于运用已学地理知识去阐释地理现象。这是中学地理对学生的最基本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时时处处试着去做。尽管中学生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有限,在阐释自然现象时不可避免的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偏面地或以偏概全,抓不住主次等等,但你大可不必退缩或难为情。要知道我们这样做并非强求正确的答案,而是只求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等到今后掌握了全面的地理知识,自然能对地理现象作出正确的阐释。现在用你稚嫩的双眼去观察自然解释自然,尤如孩童般的天真烂漫、纯朴,实为宝贵!在平时发现学生们大都是喜欢这么做的,当他们运用所学知识揭开了孩提时代的谜团时,看他们手舞足蹈,别说有多高兴啊。教师应抓住时机不断引导,增强他们这方面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让他们养成爱“指点江山”的好习惯。其实在平时也发现有学生不喜欢这样做,抑或正确地说是不习惯于这样做。看上去似乎他们不热爱自然,不热爱生活。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学生孤立了学习,没有认识到知识源于自然社会,服务于自然社会。对于这些学生,教师更应运用上述策略,多联系实际,逐步唤起他们好奇好知的心理,从而使他们也关心自然热爱生活,做一个有心人。如在生活中同学们对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习以为常的,但其中原因熟知的同学并不多。因此教师在讲及地球自转方向时就应适当点拨,揭开其中的谜底,拨去他们的谜团。这样学生心灵将会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致,培养他们学以致用的习惯。
2、要善于透过地理现象,探究地理规律,提升为理论。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地理现象,那么你就不应该停留在表象上,而应试着透过现象去小结相应的地理原理(这当中尽管有好多现象,你难以归纳小结,但这不打紧,你可以把问题暂且搁置起来,今后随着你的地理知识越来越丰富,自然会有得以阐释的机会)。如在生活中你注意到了夏季出现持续高温,冬季出现暖冬现象,那么你就应该试着去找其中答案。只要你已学了大气温室原理,你就很容易将两者联系起来(这里暂不论恰当与否)。这样你就做到了对地理现象的理论提升,难能可贵!然后你不妨试着对温室效应形成机理,以及目前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等作进一步涉猎,这样你就很好地掌握了这一地理知识。其实要做好这一步,平时你只要对地理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自然养成了你的探究习惯,探究能力。
二、善于综合分析
由于自然现象的成因是错综复杂的,其中还有主次之分。同样人类把活动计划付之实施时,也要充分考虑其产生的综合影响。所以在分析自然现象,实践地理活动计划时应有综合的观点。从学科性质来看,“综合性”是我们地理学的一大特点,她要求我们善于综合分析。要养成综合思维的习惯,应加强以下二方面。
1、对某一地理现象善于综合分析。要养成这一点,只要在平时分析自然现象成因时不满足于单一的答案,而应试着从不同角度来寻找答案,然后把所有相关的地理原因罗列出来,综合评定,确定其主次地位。如在分析“我国南北气温差额呈现冬大夏小特征”原因时,我们可以找出下列原因。首先,我国南北方太阳高度差额有冬大夏小特点。其次从昼长角度我们又发现南北方夏季有北方昼长大于南方昼长,而冬季有北方昼长小于南方昼长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南北方冬季所受热量的差额,而在夏季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南北方所受热量的差额。第三,由于北方靠近冷高压形成中心,受冷空气影响强烈。而南方地区受冬季风影响相对较弱。这样我们就获得了较完整的答案。其中的主次之分也不难区分。
2、对地理活动作综合分析评价。这是我们地理学的最终目标,地理学宗旨就是通过普及地理知识,阐明地理原理,从而指导人类活动。地理学的种种知识原理告诉我们,我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要有那种“整体意识、全局意识”,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深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含义,要克服片面的局部的意识,克服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倾向。这就要求我们人类在实际的地理活动中要作综合的分析评价。同样地我们学生在平时也应试着去对地理活动作综合的分析评价。如我国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评价就是一个综合分析过程。你试着可以从利弊得失两方面去作综合分析。不难发现三峡工程效益是极显著的,如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实现南水北调等。而弊端你也应试着去发现,如有部分物种面临危机,耕地淹没,百万移民,部分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被淹,以及安全性(如诱发的地震、滑坡、战争威胁)等等。这样通过综合分析比较,你也可试着去决策。从而作出对我们正在搞的三峡工程作出你的评价。
作为教师为达上述目的,应尽可能多地将本乡本土学生熟知的重大工程建设、举措带进课堂,让学生来综合分析评价,这样就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致,不知不觉中形成综合分析评价的能力。
三、善于图文转换
图表和文字是我们地理学表达和传递地理信息的两种“语言”,学习过程中都要重视,不能偏颇。而且在平时如果能做到图文的相互转换,这很有助于你对所学地理知识的进一步巩固理解、归纳整理和提高,从而使知识系统化。
1、将文字转换成图表。尽管我们地理教科书图表众多,但还是有好多场合只有文字阐述,缺少图表。因此针对这部分教材内容,你应试着将它转化为图表。如高一上册第65页写到“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作用。例如,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斜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常形成自流盆地。”上述信息你就可用二幅图来表示:

2、将图表转化为文字信息。图表中往往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信息,如何有序地科学地将其中信息以文字形式输出,难度不小,这是对你的很好锻炼,有助于你对该知识内容深入完整的理解。如高一上册第8页“太阳黑子与降水量的相关性”图,这图至少传递了二点信息,可用文字描述为:第一,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活动变化周期有一定相关性(有正相关的,有负相关的,有一开始为负相关的后又趋向正相关的)。第二,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大约为11年。
以上三点是本人学习地理的心得,只要大家平时将以上三点付之学习过程中,顺应了地理学特征和要求,相信大家能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致,从而学好中学地理。
第3个回答  2013-08-01
首要的还是要认真听老师讲课 好多知识点自学和问同学都比不上老师讲的详细 然后就是有疑问最好马上问老师 这样你对提出的难点就容易记忆些 地图册平时要多看 看都了有的就记下来了
第4个回答  2013-08-01
掌握经纬度的男人才能高效的利用地图,就是要多看图 最好把一些重要的城市,岛屿,河流,国家,湖泊,等所跨越的经度纬度数值以及轮廓记下来 以后在没有名称出现的时候这些经度纬度以及这东西的轮廓就是你判定的依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