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天下归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是魏国、蜀国、吴国,最后被晋国统一。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公元263年,司马昭为建立赫赫军功,以做好篡位的准备,命令钟会、邓艾率军进攻蜀汉,邓艾进逼成都,刘禅看到大势已去,投降了魏国,蜀汉灭亡。

不久后司马昭因中风猝死,司马炎继承父亲相国、晋王的位置。司马炎经过精心策划,仿效当年曹丕代汉的故事,为自己登基做准备。司马炎接任相国后指使手下劝说魏帝曹奂早点让位。不久,曹奂下诏让位给司马炎,司马炎却假意多次推让,才接受魏帝曹奂禅让,后封曹奂为陈留王。

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国号晋,史称为西晋。公元280年司马炎命令西晋军六路并进,灭亡东吴,三分天下局势被统一归晋。

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时期五胡迁至中原,加强了民族融合,北人南迁,开发了江南地区。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

扩展资料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世族的形成源自汉魏,主要由地方豪强、经学世家或累世为官者组成。220年曹魏实施九品中正制作为拔选人才的制度,以取代因战乱而崩溃的察举制度。

魏晋时担任审查的中正一般为二品,但二品官几乎都为世族,使得世族获得拔选人才的权力。由于拔选往往重视家世而忽略才德,最后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维护门阀统治的主要工具,也构成其一部份。东晋时,世族政治达到巅峰,以侨姓世族为主。

随晋室南迁的北方世族为“侨姓”,南方世族则为“吴姓”。东晋朝廷对吴姓世族采取排斥态度,吴姓世族也不愿与其积极合作,久之双方隔阂加深。但随者江南的开发,寒族及吴姓世族也逐渐抬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9
编辑本段三国归晋 编辑本段晋朝的都城和年代   建于公元265年--亡于公元420年。西晋 265-317年, 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晋 317-420年,定都 建康 ,今江苏南京。 编辑本段时间   公元263年邓艾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邓艾率先进入成都,灭亡蜀汉。   公元265年(魏咸熙二年)司马炎为相国、晋王 ,同年十二月代魏称帝 ,建立晋。   公元280年西晋六路并进,灭亡东吴,三国归晋。编辑本段过程 263年司马昭为了建立赫赫军功,以做好篡夺准备,命钟会、邓艾及诸葛绪率军伐蜀,蜀汉主将姜维阻敌于剑阁。最后邓艾经阴平直袭涪城,进逼成都。最后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史称魏灭蜀之战。及后钟会、姜维意图叛变,但被司马昭立即平定。不久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最后于265年篡位,曹魏灭亡。司马炎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当时孙吴局势混乱,吴帝孙皓不修内政又穷极奢侈。270年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叛乱,直至279年方平定。司马炎在此时先做好伐吴准备,他派羊祜守襄阳与孙吴名将陆抗对峙,派王浚于益州大造船舰。274年陆抗去世,次年羊祜提议伐吴,遭贾充反对而作罢。经过多年准备,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第2个回答  2013-07-30
三分归晋
东汉末年,政治极端腐败,宦官和外戚争相专权,豪强地主大肆兼并土地,农民纷纷破产流亡,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这些农民起义矛头直接指向东汉皇权。但是统治阶级依然疯狂搜刮人民,汉灵帝时,公开卖官鬻爵,贪官污吏残酷压榨人民,人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有准备的黄巾大起义。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东汉地主、官僚纷纷起兵,各据一方,形成“跨州联郡”的割据势力,“不可胜数”,东汉政权早已名存实亡。这些割据势力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争夺权力,逐鹿中原,混战不休。经过近十多年的混战,结果,出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间争战了长达近半个世纪之久,都不能统一中国。最后先后灭亡。三家归晋,司马炎一统天下,确立了新的封建皇权统治。
第3个回答  2013-07-30
三分归晋指的是魏蜀吴三国统一为晋朝 三家分晋指战国时春秋霸主晋国被 赵 韩魏三家瓜分三分归晋指三国时晋国最终吞并魏 吴 蜀三国统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