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英国.法国.祖先都是一个民族日耳曼人么?希特勒为身那么恨犹太人?是因为他们有钱?

如题所述

亦称条顿诸民族(Teutonic Peoples),指使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诸语言的任何一个民族。日耳曼人是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即波罗的海沿岸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日耳曼人属于雅利安人种,语言属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所建诸国】  公元4到6世纪,一批又一批的日耳曼人(也有斯拉夫人、匈奴人等)向罗马帝国境内迁移,史称民族大迁徙。民族大迁徙时日耳曼人在法国、意大利、非洲北部、西班牙和不列颠建立了许多短促的王国。这些王国都是昙花一现的现象。在他们新的家乡他们与过去的当地人混合。
  西哥特王国
  5世纪初,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出现在意大利北方,并于410年在数万起义奴隶配合下攻陷首都罗马,大劫三日。419年,西哥特人进入高卢南部和西班牙,建立以土鲁斯为中心的西哥特王国。
  汪达尔王国
  在民族大迁徙浪潮的推动下,原住奥得河畔的汪达尔人,经潘诺尼亚(今匈牙利)、高卢和西班牙进入北非。439年,汪达尔人在起义奴隶、隶农的支援下攻陷迦太基城,建立汪达尔王国。455年,汪达尔人渡海攻入罗马,大肆烧杀抢掠,从此“汪达尔主义”成了野蛮行为的同义语。534年,汪达尔王国为拜占廷所灭。
  勃艮第国
  5世纪中叶,在高卢东南部出现一个勃艮第国家。勃艮第人原居奥得河口,5世纪初进抵沃姆斯,后南下罗讷河一带,于457年建立以里昂为中心的勃艮第王国。6世纪初,勃艮第王国为法兰克王国灭亡。
  英格兰国
  5世纪中叶住在日德兰半岛和今德国北方的盎格鲁、撒克森和裘特人渡海进入不列颠,建立许多小王国。部分不列颠人避居高卢西北方的阿摩利克半岛,后来该地便称布勒塔尼。829年,威塞克斯王爱格伯特统一诸王国,始称英格兰。
  东哥特王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这引起拜占廷的震惊。他们唆使受罗马影响很深的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带兵攻入意大利,于493年占领拉温那,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建立东哥特王国。553年,东哥特被拜占廷灭亡。
  法兰克王国
  486年,法兰克王克洛维率军大败罗马军队于苏瓦松,占领高卢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墨洛温王朝,以巴黎为首都,当地的高卢-罗马贵族、罗马教会、隶农、奴隶与散居的自由农民依然存在,与法兰克人逐渐融合。751年,宫相丕平(矮子)篡夺王位,墨洛温王朝灭亡。丕平之子查理在位时更大规模向外扩张,公元800年查理加冕称帝,成为查理曼帝国。843年内部分裂为三部分,即后来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雏形。
  伦巴德王国
  568年伦巴德人攻入意大利北部建立伦巴德王国,是民族大迁徙的最后一幕。伦巴德人原住易北河口,后迁潘诺尼亚。他们在首领阿尔波音率领下占领波河流域,建立以拉温那为中心的伦巴德王国,从此那里被称为伦巴底。伦巴德人无情镇压罗马贵族的反抗,人称这是上帝的惩罚。阿尔波音死后,伦巴德王国衰落,774年被法兰克灭亡。
  在新建的日耳曼人王国里,许多罗马贵族被杀,土地被没收,但也有部分人保持住自己的权势,与日耳曼新贵共同组成新的封建主阶级。与此同时,奴隶和隶农的地位有所改善,小农人数因农村公社的存在而有所增加;后来,奴隶彻底消失,隶农和因兵役负担而纷纷破产的小农共同组成新的农奴阶级。封建化过程完成了,而这个过程以对法兰克王国的研究较为充分。 反犹有深刻的历史原因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着一种排犹的情绪,犹太人被说成是:出卖耶稣的人、投机商人、不洁的人。犹太人是分布于西亚巴勒斯坦地区的游牧民族,原为古代闪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国及犹太王国,后为罗马帝国所灭。由于不甘被奴役,数十万人民惨遭杀害,其余人口则被迫离开家园,四处迁徙,散居世界各地。

在中世纪的西欧,土地被人们视为最珍贵的财富,商业则是人们鄙视的行业。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和土地,到处迁徙,只能靠经商维持生计。他们迁到西欧后,遭到当地封建主的歧视。

宗教感情演化成普遍心态

犹太人在西欧遭到仇视还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经典《圣经》之一的《旧约全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两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历史渊源。基督教教义认为,耶稣的12门徒之一犹大出卖了耶稣,是犹太人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视犹太人。

在欧洲,尤以德国的反犹情绪最为严重。德意志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有很强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犹太人自称“上帝的选民”,而德国人则领导了欧洲长达数世纪,德意志国王建立的“神圣罗马帝国”(962—1806年)的历代皇帝成了整个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稣、反犹的大环境下,德国统治者认为自己肩负着领导欧洲各君主国反对犹太教的任务。这种宗教感情的社会化,又逐渐衍化成一种普遍厌恶犹太人的社会心态,从中世纪到近代,一直在德国恶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纪,德国经济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发展阶段,但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同那些经商致富的新兴的犹太人资本家产生了利益冲突,厄运再次降临到犹太人的头上。现实利益的冲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异,迫使大批犹太人被赶往东欧及美洲各国。这种反对犹太人的意识,在德国一直“遗传”到现代。

政治目的引发大屠杀

19世纪中叶,德国的反犹开始有了明确的政治目的。德国的政客们发现,面对当时的经济衰退,把犹太人定为罪魁祸首可以有效地消弭反对政权的声浪。当时在德国内部,民族主义思潮盛行,原有的宗教情绪在现实利益冲突的激化下,使人们本来已有的反犹情绪更加激烈,从而加剧了对犹太人的仇视。

一次大战后,德国成为战败国。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经济危机中,德国受到严重打击,国力渐衰。深刻的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而且刺激了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野心。“德意志民族必须从掠夺的土地和生产空间中寻找出路”,希特勒的这一争霸世界的主张,得到了德国垄断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然而,实施建立一个德意志民族的日耳曼帝国的罪恶计划需要巨额资金提供财力保证。在国力衰落的情况下,希特勒把手伸向富有的犹太人就成为必然。

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打着当时在德国流行的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块招牌,宣扬德意志民族是优秀民族,把犹太民族视为劣等民族。为了蛊惑人心,欺骗德国广大民众,希特勒对这种种族歧视理论从两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包装。一是按照他自己的社会逻辑,断章取义地摘取前人论述人口问题中的某些词句,拼凑成一个种族优劣的理论,为把犹太人打入劣等人种制造理论依据。二是利用早就深植于德国人民心中的反犹意识和宗教情结,大肆鼓吹“犹太瘟疫”的谬论。希特勒将此理论蓄意“嫁接”后,它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种族歧视了。希特勒利用历史上宗教的因素,为其灭绝犹太人创设了广泛的社会基础,使这一理论更加具有煽动性。纳粹党还利用当时德国群众痛恨《凡尔赛和约》的心理,煽动复仇主义情绪,并把这种情绪转移到犹太人身上。正因为如此,希特勒一上台,便顺利推行了一整套疯狂的反犹灭犹政策,造成人类历史上一个民族屠杀另一个民族的罕见浩劫。

正如一些历史学家指出的,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罪行,是“德国虚伪的政治家为其侵略战争对民众进行系统的政治愚弄和教化的结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8
二战前德国很穷,人民生活很困苦,大部分的德国日耳曼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上下,而德国犹太人的生活却非常富足,一是因为犹太人很会做生意,二是因为犹太人很精明,说难听点就是奸,想尽一切方法压榨下层人民,特别是日耳曼人,所以希特勒上台后喊出的口号能得到那么多德国日耳曼人的支持也就不足而奇了,德国人是真恨犹太人,很多德国人小的时候就亲眼看到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被犹太人压迫致死,就像我们恨日本人一样。。。

PS:另外附赠一个小历史知识,早在公元前2400年,犹太人就被欧洲人追杀(最有名的就是出埃及记),毫不夸张的说,在世界范围内,犹太人都是不受欢迎的民族,2000年来居无定所,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国家,我想这也是有原因的吧。。。
第2个回答  2016-06-06
不列颠岛上的三个民族分别是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三个民族中英格兰人的祖先是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和撒克逊两个民族。苏格兰人的祖先和爱尔兰一样是高卢人,也就是凯尔特人。而威尔士人则是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来之前的岛上最初原住民,后来英格兰诞生后他们被驱赶到了不列颠岛的最南端居住,威尔士人是英格兰人对他们的称呼,他们自称不利呑人,不列颠这个词就是根据不利呑演变而来的。
至于你说希特勒为什么屠杀犹太人,你看看卓别林的大独裁者就明白了,那时候犹太人掌握着德国的经济命脉,德国很多大银行家都是犹太人,再者当时全欧洲都反犹,因为犹太人的到来让欧洲人失业率居高不下,一战结束后欧洲很多国家都需要振兴本国经济,但犹太人又刻薄,这点在莎翁的威尼斯商人里有详细描写,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想稳定统治就必须找个顺应大众的替罪羊开刀。杀犹太人对当时的德国来说有几个好处,第一就是犹太人的巨额财富,第二对希特勒的种族宣扬有帮助,第三为以后的侵略找个说辞。这个就是我认为希特勒为什么杀犹太人的原因。
第3个回答  2013-08-08
希特勒小时候很贫穷,常被犹太人压榨,所以怀恨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