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各个朝代精锐部队的名称

如题所述

1、细柳营

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稽粥单于死,其子军臣立为单于,仍以中行说为亲信,积极准备攻汉。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称为细柳营。

2、岳家军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

3、杨家将

“杨家将”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戏说中,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4、蒙古骑兵

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的帝国-蒙古帝国

5、神策军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策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蒙古骑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家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家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细柳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4

1、汉周亚夫的细柳营

细柳营是指周亚夫当年驻扎在细柳的部队。文帝后元四年(公元前160年),老上稽粥单于死,其子军臣立为单于,仍以中行说为亲信,积极准备攻汉。

文帝后元六年(公元前158年),军臣单于拒绝和亲之约,对汉发动战争。他以6万骑兵,分两路,每路3万骑,分别侵入上郡及云中郡,杀略甚众。

刘恒急忙以中大夫令勉为车骑将军,率军进驻飞狐(今山西上党);以原楚相苏意为将军,将兵入代地,进驻句注(今山西雁门关附近)。

又派将军张武屯兵北地,同时,置三将军,其中命河内守周亚夫驻屯细柳,祝兹侯徐悍驻棘门,宗正刘礼驻霸上,保卫长安。

由于周亚夫治军有方最后赢取了胜利,所以他的部队称为细柳营。

2、三国魏的青州兵

在初平三年(192年)十二月,青州黄巾军主力无条件向曹投降(不是战败投降)。投诚后的青州黄巾军。

连家属在内共计百余万人,其中数万身强体健者,被曹操编成为具有相对独立性的“青州兵”。至于那些没被收为军人的青州黄巾军则专心从事农业生产。

作后方补给,被编后的青州兵在曹操的管理下已与以前的流民武装再不相同,并且不久后就投入战斗。

3、唐朝的神策军

神策军是唐朝中后期中央北衙禁军的主力。原为西北的戍边军队,后进入京师成为唐王朝的最重要禁军,负责保卫京师和宿卫宫廷以及行征伐事。

为唐廷直接控制的主要武装力量,是唐朝维持统治的最重要的军事支柱。从天宝十三载(754年)哥舒翰在磨环川设立开始计算,到天复三年(903年)被正式废除,一共经历了149年的历史。

神策军的领导权握在宦官手中,这样就使得神策军与宦官集团发生了极其密切的联系。自唐穆宗以后,天子多受制于宦官。

穆宗以后共有九帝,其中,除敬宗、哀帝外,其余均为宦官所立。宦官集团之所以能掌握皇帝的生、死、废立大权,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掌握神策军兵权,以神策军为工具控制皇权。

唐穆宗以后,神策军渐渐腐化,战斗力下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成为某些藩镇发动叛乱的借口。唐朝末年,藩镇势力屡次进犯京师。

常以剪除宦官为口号,而这时的神策军将吏大都卷入宦官集团中去。由于穆宗以后,神策军很少外出征战,军纪日益败坏。其普通军士也非当年善战的边兵,多以工商富豪子弟充任,不堪一战。

4、宋朝岳家军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由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

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世居汉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很多就是岳家军子孙。

5、元帝国的蒙古铁骑

蒙古骑兵是中世纪一支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战术灵活、智勇兼备、令人生畏的旋风部队。

13世纪由成吉思汗创建并由他的继承者保持了一支骑兵部队,蒙古骑兵没有欧洲传统军事思想的束缚,建立了宏伟的帝国-蒙古帝国。

他们体格强壮,能适应战斗的需要;他们能在快速撤退时回头射击跟在其后的敌人;能够吃苦和忍耐严酷的气候条件,不贪图安逸舒适和美味佳肴。

不容忽视的是:训练过程中形成的那种严格的纪律制度,使他们个个都服从命令,严谨不怠,这在中世纪的其它军队中是闻所未闻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7

魏武卒、陷阵营、虎豹骑、燕云十八骑、岳家军等。

1、魏武卒

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根据《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 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场战役使魏武卒名动天下,魏武卒鼎盛时期达五到七万之多。魏武卒也是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

2、陷阵营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一支独特的部队,人数不多,但作战极为勇猛,它的指挥官是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

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全军仅有七百余人,个个骁勇善战,装备配制精良。

吕布逃出长安包括一干将领,才百余骑兵。加上后勤军工补给问题,能让吕布放手高顺筹备精练铠甲,陷阵营组建时间最早应是吕布占据濮阳时期。

《三国志》原文并没提到陷阵营,而是后来南朝宋的裴松之给《三国志》注解时引用《英雄记》的内容,对其评价颇高。

3、虎豹骑

虎豹骑是三国时期曹操最精锐的部队,建安九年,与袁谭的南皮之战中,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急攻之,谭败。纯麾下骑斩谭首”,袁谭死于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之手。

其二,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又是曹纯率领“虎豹骑”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其三,在建安十三年时,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说,长坂坡之战中长途奔袭打败刘备的也是“虎豹骑”。

其四,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作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击破西凉马超军团的还是“虎豹骑”。

有人说,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洪、曹休在下汴击破张飞和吴兰时,也是率“虎豹骑”出击的,虽然曹休统率“虎豹骑”,但史料中的记载看不出这一仗中曹休以“虎豹骑”进攻,但我推测可能性很大。

从“虎豹骑”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场战役,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而且这支部队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硬仗。

例如,南皮之战其实打得是很艰苦的,曹操曾经想放弃,是曹纯坚持急攻,方以“虎豹骑”取胜,可见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

另外,北征乌桓和追击刘备于长坂时,这支部队是经过了长途奔袭后的攻击,追击刘备是“一昼夜行三百里”,可见他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之强不是一般部队能比的,就连擅长马战的西凉马超的军队也被其所败。这支部队是曹操当之无愧的“王牌军”。

4、燕云十八骑

燕云十八骑,隋唐时期由靖边侯罗艺领导的骑兵部队,相传他们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身着寒衣,腰佩弯刀,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披风,脚踏胡人马靴,马靴配有匕首,众人背负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

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很少进入中原。神出鬼没,并且个个都带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每次出现时,都将给蛮族带来一次惨绝人寰的大杀戮。

快如风,烈如火,所到之处,寸草不留。强弓弯刀,善骑善射,以一敌百,未尝一败。-杨林语

突厥大举入侵罗艺统治的北部边疆杀掠,罗艺率“燕云十八骑”偷袭,将突厥打得大败(史书没记录干掉多少人,小说中写的数千人)。

在突厥退兵途中,罗艺以燕云十八骑为先锋,数千骑兵跟进,再次大败突厥,罗艺一直深入草原追到突厥辽部的驻地,将突厥辽部几万男女老少全部杀死,一个不留,从此以后突厥视“燕云十八骑”为魔鬼,再不敢入侵罗艺的地盘,罗艺因此身名大震。

5、岳家军

南宋初年,在宋金民族斗争的烽火烈焰之中,逐渐锻炼出几支抗金大军,其中最主要的有张俊的张家军,韩世忠的韩家军,岳飞的岳家军,杨沂中的杨家军,刘光世的刘家军等.

尤其是岳飞所部岳家军,骁勇善战,纪律严明,控扼荆襄战略要地,成为南宋朝廷立国江南的屏障,在抗金斗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包容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组成了一个庞大的武装集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武卒

百度百科——陷阵营

百度百科——虎豹骑

百度百科——燕云十八骑

百度百科——岳家军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7-13

大秦虎师

秦军扫六合而得天下,兵威之猛,世所罕见。秦军可以说是中国历代军队中最具备国家军队性质的常胜军,与岳家军等私家军性质的武装相比,秦军无论是谁指挥,都可以打出辉煌的战绩,其军队的强大令人瞠目结舌。秦军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军事制度,足够激起士兵心中对战争的渴望,秦军还有当时世界上最严明的军事纪律,军令如山,誓死前行。秦军还有当时世界上最好的战车和弩箭。这一切都使其称霸天下。

汉军战匈奴,前后近百年,终解除边患,秦军河套会战一战定乾坤,打的匈奴十年不敢南下牧马,真是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可以说,汉朝军事的成功是吸取了秦军优点的结果,但若两军相争,秦军无疑是占据了上风的。

大汉铁军

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一连串流光异彩的名字,无不让每个中国人神往,让每个中国人自豪。匈奴人当年横行欧洲,十三国联军竟不能挡,西罗马帝国迅速灭亡。这样一支强大的军队,却最终倒在了汉军的铁蹄下。

汉军是一支将游牧民族的野蛮精神与汉朝人的战术纪律发挥到极致的一支军队。严酷的训练和优秀的将领造就了这支军队强大的战斗力。匈奴人被欧洲人称为闪电的鞭子,那如果他们遇见汉军呢!相信他们宁愿遇见匈奴,也不愿遇见卫青霍去病们。汉王朝存在了400多年,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即使是其处于统治末期,其军队依然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这点更是其他王朝不能比拟的。

唐朝岳家军

岳家军是南宋初年岳飞领导的抗金军队。岳家军以牛皋、董先各部义军为主干,后陆续收编杨么等农民军部众,吸收山东两河忠义社梁兴、李宝等,汇成大军。飞申明纪律,加强训练,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金贵族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语。部队久驻鄂州(治今湖北武昌)、襄阳,世居其地,南宋末年抗击金蒙的将士,犹多其子孙。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并不是官方承认的。

元朝白袍军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这句很拉风的歌谣便是指陈庆之的白袍军队。当年7000白袍军孤军深入北魏境内,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

从始至终,陈庆之的部众只有7000,虽然护送元颢至洛阳称帝,但是元颢招募的军队都就酒囊饭袋不足大用。陈庆之创造了军事史上最大的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连老毛读到陈庆之传时都说:再读此传,为之神往!虽然古来史书皆有夸大嫌疑,不过还是可以看出陈庆之军队的牛叉之处。

明朝关宁铁骑

关宁铁骑是袁崇焕苦练出的一支兵力并不很大、但战斗力相当强的骑兵部队,是明末最精锐的部队,能与满清的八旗军正面交锋(明末三大军:关宁铁骑——孙承宗、袁崇焕;秦兵——孙传庭;天雄军——卢象升)。其名称是后人所加。关宁铁骑全部使用当时最先进之三眼神铳,极为强横,它是一种可以发射三发子弹的武器,这种武器全身带刺,即可远战,也可近战当狼牙棒使。常常几千人追几万多人凶悍可想而知。

关宁铁骑有不亚于满清八旗的高素质骑兵队伍,还有远强于八旗的火器装备,其骑兵多数配备了火龙枪,并有数百门一流火炮,可谓是能攻善守,尽管这支军队在数量上不如满洲八旗,但如果明朝真能给袁将军足够时间将军队扩充,那必将锤炼出一支无敌天下的精锐。可恨明朝皇帝自坏长城,遗恨千古。

明朝戚家军

戚家军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军于浙江义乌,总兵力四千人,主力是义乌东阳的农民和矿工。戚家军因为戚继光从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气的军队,戚家军赖以成名的,是严明的军纪,职业化的训练水平,东亚最先进的装备,百战百胜的战绩和高达十余万级的斩级记录。

戚家军百战不败的原因在于戚继光的治军思想极为先进,以东亚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部队,后膛的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大口径的加农炮发熕,还有鸟铳、倭刀、铁甲,戚家军的装备绝对是东亚第一、世界前列。要知道三十年之后的日本最强悍的萨摩兵团,全军有两万只火枪,却只有两门轻炮,全日本到了江户时代才开始有大型的火炮出现。而戚家军作为一支地方军队,其火器的先进程度甚至直逼京都神机营。

第4个回答  2013-08-08
李世民的玄甲军 曹操的虎豹骑,轻装步兵-青州兵 东晋时期的“北府兵” 元朝的“怯薛军” 明朝末年的“夷丁突骑” 岳飞的“背嵬军” 萧梁朝名将陈庆之的白袍队 秦国统一六国的黑色军团 汉军也叫羽林军(卫青,霍去病,李广,赵充国的军团) 满洲八旗(在十七世纪的东亚,满洲八旗确实是一支横行天下的无敌之师,斗明朝,平朝鲜,战沙俄,一统中华,这支军队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军事里最后的辉煌。) 中国人民解放军 太平天国的主力部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