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捉鬼捉妖等人物的称呼有哪些?

本人打算写此类小说,但是对于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类似于日本的阴阳师,巫女等职业。

1、道士

道士作为博大精深道教文化的主要传播者和形象代言人,又要以一些带有神秘色彩的方式,吸引教众,布道传教,为其宗教尽职尽力,同时圆满自己的修行。道士比之佛教僧侣更多了一分潇洒的气质。从而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也是极为引人注目的角色。

2、巫婆

通常实际身份是女巫、仙女或女神,经常在民间传说和童话故事中出现。通常她们的性格要么是仁慈,要么是恶意,描述经常变得模棱两可。随着现代科学对大自然、医学的研究,巫婆从业者所声称其具有的能力受到严重怀疑,巫婆被视为装神弄鬼的封建迷信从业者。

3、术士

术士在古代是巫师是用来驱除魔鬼的 在现在也有着种职业一般是农村居多,而且一般都是骗子。 在古代如果有人生病,那病人的家属就会请神汉来跳驱魔舞 来为病人驱除魔鬼和疾病,神婆也是相近的,而且在古代有战争的时候神汉和神婆也回被领主请来跳祝福舞 。 这职业在古代是很崇高。

扩展资料

钟馗

中国神话中能打鬼驱邪的神明。旧时中国民间常挂钟馗神像辟邪除灾,从古至今都流传着“钟馗捉鬼”的典故传说,也是道教中的著名神仙之一;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唐·赐福镇宅圣君”。

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人,生的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6
《道法会元》卷七八:“天地之间有旱魃阴霾二鬼,为旱涝之害。旱魃头如人形。蛇身有翼,凡祈雨则埋其头於坎地。阴霾头如女人状,狐身,有翼,凡祈晴则埋其头离方之地。俱用罡煞炁以禁之。”在行法中做出其形象埋之。
抓 鬼 驱 妖
捉妖
又称收妖、降妖,或与收捉鬼物一起称为收邪。指行法捕捉妖怪。妖怪,指各种自然物或器具化成的精魅。晋干宝《搜神记》托於孔子说:“夫六畜之物及龟蛇鱼草术之属,久者神皆凭依,能为妖怪,故谓之五酉。五酉者,五行之方皆有其物。酉者,老也,物老则为怪。”故其范围极广,凡魑魅魍魉、山魈、木客、妖狐、五通之类,都是人们想像中的妖怪。认为妖怪能迷人害人,致人疾病,带来灾难,故道教创设科仪,谓能予以捕捉收伏。比较简单的情况以符咒镇伏,谓能使之现形被拘。而较为复杂的,便须结法坛,由法师召遣神将捉妖。符籙派道教都有此项法术,而正一派尤胜擅场。宋以后.雷法盛行,捉妖多召雷部神将执行。各派所行具体方法不一,但基本关目大同小异。通常在病患或灾患发生后.经法师“勘合”为妖怪作祟,则行符、咒、诀、罡,召遣神将前往收捉。“捉”时要建天罗地网,意谓用以围剿妖怪不使逃遁。“捉住”时须存想神将捉住妖怪,将之“装”人事先准备好的罐子,然后以符封贴,或者将之“收”人预先布置好的“天狱”当中,拷问其来历,称立狱考邪。因认为妖怪可由树木、山林、土石及日用器具岁久成精,故在“捉妖”时常巡视周围“有无古怪石树及经年器用,法官纠察得实,先寻其物,将勇士数人变形为飞天八将碎其物,火煆之”。(《泰玄酆都黑律仪格》)捉妖的科仪有时排场盛火,充满戏剧化的表演。《红楼梦》第一O二回:“贾赦没法,只得请道士到园作法事驱邪逐妖。择吉日先在省亲正殿上铺排起坛场,上供三清圣像,旁设二十八宿并马、赵、温、周四大将,下排三十六天将图像。香花灯烛设满一堂,钟鼓法器排两边,插著五方旗号。道纪司派定四十九位道众执事,净了—天的坛。三位法官行香取水毕,然后擂起法鼓,法师们俱戴上七星冠,披上九宫八卦的法衣,踏著登云履,手执牙笏,便拜表请圣。又念了一天的消灾驱邪接福的《洞元经》,以后使出榜召将。榜上大书‘太乙混元上清三境灵宝符籙演教大法师行之敕令本境诸神到坛听用’。只见小道士们将旗幡举起,按定五方站住,伺候法师号令。三位法师,一位手提宝剑拿著法水,一位捧著七星皂旗,一位举著桃木打妖鞭,立在坛前。只听法器一停,上头权杖三下,口中念念有词,那五方旗便团团散布。法师下坛,叫本家领著到各处楼阁殿亭房廊屋舍山崖水畔洒了法水,将剑指画了一回,回来连击牌令,将七星旗祭起,众道士将旗幡一聚,接下打妖鞭望空打了三下。本家众人都道拿住妖怪,争著要看,及到跟前,并不见有什么形响。只见法师叫众道士拿取瓶罐,将妖收下,加上封条。法师朱笔书符收禁,令人带回在本观塔下镇住,一面撤坛谢将。”以其科仪生动有致,故其术多被小说、戏剧取资,不少收捉妖怪故事成为文学、剧目的母本
斩妖怪
指行法斩杀妖怪。旧时认为妖怪为山川之精物,各种动物、植物、器具乃至土石之类,年深日久,都能成为精怪,变化形质,迷惑人心,带来祸祟。通常人有神志迷乱、哭笑无常一类疾病,以及出现无妄之灾,都解释成妖怪为祟。这时就必须延请法师收斩。通常须结法坛召遣神将“搜捕”,捕后或罚或;杀。也有直接由法师行模拟法术以“斩杀”的。如一法,以二尺四寸见方的红绢,上以羊血画符,挂在竿上,然后执竿巡著四方,念咒语“宛那云於幽利摩”三十六遍。然后将绢扎成一轴,放在地上,大喝一声,用剑将之,斩为二段,云如此则“所有诸怪,悉断其首。”(《玄圃山灵区秘籙》卷下)
照妖镜
方仙道承传人道教的明镜辟妖之术。葛洪《抱朴子�6�1登涉》云:“万物之老者,其精皆能假托人形,以眩惑人目而常试人,唯不能于镜中易其真形耳。是以古之人山道士,皆以明镜径九寸以上,悬於背后,则老魅不敢近人。或有来试人者,则当顾视镜中,其是仙人或山中好神者,顾镜中故如人形。若是鸟兽邪魅,则其形貌皆见镜中矣”。这是道教利用古代技术成果作为法术之例。镜和剑在道教法术中和印、权杖一样居重要位置。道教中不仅以镜照妖,还可辟邪、辨冤、鉴形、遥视等,并作为天人感应、交通鬼神的工具。
宝瓶捉魈
捉魈,指收捉山魈、五通一类;“莫大灵通之祟”。为神霄派所传。其法特点在预先制作宝瓶为法器。取新净瓶一只,用雄黄书天丁符贴於瓶底,又用符烧灰放人瓶内,将瓶口朝向“患”精魅之人。卧处,放一面镜子照瓶口。再掐诀念《天丁下品咒》。天丁,为该法中拟想的神霄神将。念咒之后,再手飞念南斗六星,存想六星名讳一一剔人瓶中。然后再上香,祝云:“当职运化瓶驻已获圆成,请天丁严装显服,鸣金钟,叩玉磬,藏形伏影。如有大邪不待指挥,便请奔出瓶营,摄附患身.通吐因依,以凭结解,就将邪祸驱出他界,立使患人魂魄还身。谨有绯钱甲马直符,仗火焚化,用助威灵”,云如此则立刻有应验,或者夜雷鸣,或中邪病人自作束缚、招供之状,即算其法完成,用素食清酒谢将。道法中收邪魅例要用瓶、罐“装妖怪”、鬼魅,此法更突出“宝瓶”作用,在此类法术中颇具代表性。
追治山魈
以追捉驱除山魈等为内容。山魈,又作山臊、山缫,为古代传说中的精魅。古人认为山魈能带来祸祟,故常设法驱除。在山魈传说被普遍接受的地方,往往将无端屋瓦震响等不正常现象,以及疫病、妇女精神迷乱等都视作山魈为害。严重的要请法师驱治。通常各道派在驱邪捉怪中,经常将山魈包括在其中,《上清天心正法》则载有详尽的专门科仪。其法以申牒东岳、城隍处借兵开始,再变神为真武大将,画《丁甲符》,敕六丁、六甲神将赴坛听命,此时掐剑诀,先将符烧后吹向称有山魈出没的方向,再高声念敕符咒,左手擎小盂,右手仗剑一指,水一口,喝声:“疾!”即存想神将去收邪。此时法师随著进入受患者之屋,进屋时先左手撩左脚衣,右脚在门槛上顿三下,念锁门咒,表示已将山魈锁在屋内,无法逃遁。然后法师步“大禹墼龙门长阵罡”,表示以阵困住妖精,即喝令:“神将疾速为吾押出山魈独足之鬼,火急现形疾!”再烧六丁六甲神符。认为如此即能治住山魈。当患家认为情形不那么严重,尚无须请法师时,则用新瓦一片书《天心就平符》,或封人灶中,或带在衣领上,或贴於见怪之处,以作厌镇。斩蛟
又称伐蛟,专以斩杀为祟蛟精。蛟,古人视作龙属,但不行正道,为害人间。据云亦能兴风作浪,嘘吸雷雨。故凡洪水灾害、水潭风波等皆视作蛟精作怪,常请法师作法驱治。如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宋徽宗崇甯间“解州盐池水溢,诏治之,书铁符投池中,怒霆磔蛟龙。”又传徽宗问:“用何将治蛟孽?”对曰:“臣所役者关壮穆(关羽)。”(《龙虎山志》卷六)宋以后雷法兴盛,斩蛟法事往往召遣雷部神将执行,《道法会元》卷五六载有“斩蛟蜃水怪”一法,为斩蛟完整科仪。参看斩蛟蜃水怪。通常在“斩蚊”之后,又在江河深潭处设立铁链符篆等以作镇压。明王士慎《广志绎》:“铁柱宫乃旌阳许真君锁蛟处也。旌阳弃宫归豫章,视其地为浮洲,蛟螭所出,乃以神术觅蛟精於太守宫中诛逐之,入此井中,铸铁为柱,下施八索,钩锁地胍,以屏水妖。誓曰:‘铁柱系红舟,万年永不休,后有兴谋者,终身不到头。’又曰:‘天下大乱,此处无忧,天下大旱,此处薄收’。其井水黑色,深莫测,与江水相消长。馀以四月过之,泥淖涨与地平。真人又谓,赣江百怪丛居,虑为后害,复铸铁柱二十,在子城南亦以铁索縻之,永镇蛟蜃。”
斩蛟蜃水怪
专以对付蛟龙、蜃龙等水怪的法术。蛟、蜃古人都视为龙属,但却躲在江湖湫水深潭中不行正道,为害人间。能“吞哨六畜,吸人血脉,或化为巨蛇当其要道”(《道法会元》卷五六)而最大危害是引发洪灾。故须行法斩绝。各派做法不尽相同。《道法会元》卷五六所载一法以申谍、召将、投符等法为主。先奏章上帝申牒各路神将、城隍、裏社等当境神灵把扼道路,围歼蛟蜃水怪。至期,用绯绢七尺,书天关符,掐诀步罡,将符投人称说有蛟蜃出没之处。投时让民众以锣鼓助威,并大声召请雷部神将速斩水怪,搅动该处水流,使之波涛翻滚。据云这样就能使蛟龙水怪浮出水面,此时照之以神印,并让弟子用剑诛杀,然后埋尸於地,再以符镇之。所谓浮出水面的精怪,实际上是水中蛇、鱼之类动物。法事完成后尚要以焚纸钱祭谢各路神将。连天铁障符法
以符咒存想等构成想像的“连天铁障”以隔断瘟疫、邪祟。《道法会元》卷二六六收有其科仪。常用在治瘟疫中的“断后”环节中。断后,意为已为收邪施治,再加保障,使之永远断绝,不再重发。其法首重画《连天铁障符》,画时念咒,反复称上有天罗,下绝鬼路一类含义。如首句画符咒为“九天游奕大将军,统领游奕神兵上张天罗”;当书至符中横竖相勾连形状时念:“四纵五横,龙不前行,禹步治道,蚩尤斩精”,书最后一笔时念“天界黑地界黑水界黑,墨添黑。鬼道绝,人道通,魔道塞。”用符时须念《连天铁障咒》,步连天铁障罡,罡为三十五步,步迹有曲折勾连之势,实为铁障的模拟:符或用桃木板钉於各处;或用黑纸书;或用屋上仰瓦书;或用砖书,埋在地下;或用铁板书投水中,要在认为何处有瘟疫传来,就施於何处。此法亦常在收捉妖精邪鬼时施行,以障断其逃遁之途
捉鬼
收捉邪鬼的法术。符籙道派普遍举行,正一派尤为擅场。通常以符、咒收捉,认为鬼情严重时则由法师结坛行法。方法甚多,仅神霄派即有雷部捉鬼打鬼法、咒枣捉鬼法、十二将远捉法、九天云路追捉将法、天关地轴四直捉法等。一般在灾疫病患发生时,都认为有鬼作祟,每行此法治之。各派做法不全一致,但大抵以符咒召遣神将捕捉。行法时常想像神将威猛,驾驭雷电、火光前去,或想像有连天铁障、天罗地网等将鬼罩住,有天关地轴籀住鬼脑绊住鬼足等。有的道派还象徵性地将鬼“*”人装水的琉璃瓶中,上贴符印以为镇压。
缚鬼
道术。《风俗通义》:“谨按黄帝书:‘上古之时,有神荼与郁垒昆弟二人,性能执鬼。度朔山上有桃树,二人于树下简阅百鬼,无道理妄为人祸害,神荼与郁垒缚以苇索,执以食虎。’於是县官常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画虎於门,皆追效於前事,冀以御凶也。”道教在苇索缚鬼的基础上又想像神将手上有铁索可以缚鬼。如赵公明手上就左手持铁索。在行法中,使用铁索符,并念咒曰:“铁索缚鬼神,地索缚恶人。天师敕旨到,火急便行程。”(《道法会元》卷二三五)在立狱考召时,或用五色丝线象徵缚鬼索,具体行法中则以符咒召将前去执行,并且存想鬼被缚住。
鬼神附体
又称鬼神附身,简称附体。①又称下神、降神。民间巫婆仙姑神汉在给人治病,占问吉凶时,常举行此术。通常须先设香案祭神或念咒语,接著旋术者出现目光滞呆,手足冰凉,颤抖等情形,称为“上马”,即开始附身。接著常出现口吐白沫,倒地昏迷,趴及手舞足蹈,口中呓语,其语即算是附体的鬼神所言。熟练巫师随时可以进入这种状态。金元好问《续夷坚志》卷一:“世俗传包希文以正直主东岳速报司,山野小,民无不知者。庚子秋,太安界南徵兵掠一妇还,云是希文孙女,颇有姿色。倡家欲高价买之,妇守死不行。主家利其财,捶楚备至,妇遂病,邻里嗟惜而不能救。裏中一女巫,私谓人云:‘我能脱此妇,令适良人’。即诣主家,闭目吁气,屈伸良久,作神降之态。少之,瞑目吒,呼主人者出,大骂之。主人具香火使请罪,问何所触尊神。巫又大骂云:‘我速报司也,汝何敢以我孙女为倡?限汝十日,不嫁之良家,吾沃汝门矣’。主家百拜射,不数日嫁之。”②道法。在法师行持下,使鬼神附淤被催眠者(多数为童子)之体。道教认为正神不会来附人体,附体者必是邪神、鬼魅、精怪,故与民间巫师不同,不使鬼神附於法师自身,而附於他人。凡人家有疾病灾祸发生,每归委於鬼神精邪作怪,须得立狱考召,即考问它们来历,使之畏伏。其时须它们附於人身,借钮附者之口招供。神霄、清微,正一等道派都有此术,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基本过程皆相近。通常选一位童子引入法坛,先行迷魂法,想像将童子魂灵提出顶门,即童子意识被控制后,再发符念咒召神将押邪魅入童子之体,并向天门(西北干方)吸炁吹向童子,并念附体咒,一次不成再念催附咒。其咒各派所用不同,大致是命令鬼神听律令迷附人体,如一咒云:“{唵}{吽},朱彦速降临。天附地附。地附天附。黑面朱彦,悄裂生魂,飞魂过海,摄附生魂。阳魂不信,速摄其魂疾。附附疾疾。”直至童子手心发冷或身体动摇,即表示已经附体。然后进行考召,童子所说便被视作所附鬼神的话。③民间鬼神信仰,凡突然出现口吐白沫,口中呓语,歌哭无常等情况,即被视作鬼神精怪附身。除严重者系神经完全错乱外,多数为一种癔病。凡患此病者,一般都延请法师作法驱邪。也有一部分病人遂此成为巫师,多发於青年妇女,且巫风盛处容易发生。 召劾鬼神与治魔
召劾,或作劾召。《抱朴子内篇�6�1地真》:“黄帝东到青丘,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以劾召万神。”《云笈七籖》卷一O六:鲍靓师事左慈”,受中部法及三皇五岳劾召之要,行之神验,能役使鬼神,封山制魔”。召,指召致;劾,原义为审决讼案,此指对鬼神查核有无过失,对为祟者加以处罚。早期道教中主要依恃符咒行法,以后愈益完善,形成科范。而且渐次模仿世间刑律,为鬼神世界制定法律,如女青鬼律、酆都黑律等,作为劾治鬼神的依据;又仿世间刑狱制度创立狱考召之法,即建立“天狱”或酆都狱收禁鬼神,拷问刑询,参看“立狱”、“考召”条。
役使鬼神
指差遣鬼神为自己服役。《神仙传�6�1左慈》:“乃学道,尤明六甲,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早期道教多仗符咒行法,后形成各种规范科仪。在较大的法事中,通常要立坛举行斋醮、召将、遣将,以役使之。又,凡道士皆授法籙,籙中所列诸神,认为对其人有卫护之责,也是供其役使的神灵。
酆都禁鬼法
据云能拘禁鬼魂的法术。选夜深人静时设祭犒赏神兵将吏,血酒成雨状,然后掐诀念咒,存想神将前去鬼门中捉贼,稍待一会,如听到有鸟、虫、鸡、犬之声,或有风刮起,炉内香烟倒入、炉内香火作响等兆,就算是神将已押回“鬼贼。”双手握成轮形,称为“促法手输”,意为不断收缩鬼处空间,念咒:“促天门,归地户,促鬼路,归入门。促万里为千里,促千里为百里,促百里为十裏……上参碧落,下透风泉,四方八面,尽皆收到”。然后用事先准备好的代形及铜钱收魂,念咒:“奉上帝敕捉某鬼魂魄!”收后用手掐斗印盖上,再擞去金钱,移动按摩代形,意谓这样能使鬼畏伏,再掐药*诀,存想将鬼*人盛有黑水的瓶中,念咒后用纸封瓶口,代表九天罗网罩住,再用绳缚住,双手交合在瓶口上,存想有金砖压下,将瓶置於赵公元帅座下,用砖石盖牢。等到全部法事结束,如为人收邪治病痊愈,再将“鬼”发遣。
制魔
指镇制妖魔。灵宝派所传。《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中有“制魔保举,度品南宫”之句,义为元始天尊敕制魔王,让他们保举其人注生籍于南斗之宫。以后演变成道法,将制魔解释成对魔有“制御之法”。(《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十五),其所称魔范围广泛,有天魔、地魔、人魔、鬼魔、神魔、阴魔、阳魔、病魔、妖魔、境魔十大类。认为皆是由於修道行持之士念头不正招致诸魔来试探。如依其法行之,诸魔自为退避。故所谓制魔,实际是用诵经、符咒诸法卫护修道行持者的心神、参见制天魔等。
制天魔
指制御天魔,使其退避不为害的修道行之法。灵宝派所传。为其摄制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天魔者,修炼居山之士一念纤尘而被魔王之所败,而不能成真。何者?正炼大丹修真养浩行持人靖,或目见显现形影、幢盖、旄花、百种天香、异云覆室,或耳闻仙乐之{韵},此乃天魔之所试,即非正道之所履行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其制之之法。“可佩《三皇内文》及五帝大魔玉符置於座前,左手掐中指中文,右手执五帝大魔之印照之,其魔自退,变神为元始天尊。”(同上)其中符、印皆为灵宝派中长久秘传。
制地魔
指制御地魔使其退避不危害修道行法者。灵宝派所传,为其摄制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地魔者,行持之士步罡变神书符咒水起念不正,多被地魔之所试。何者?正欲思存而心生疑议,步、掐、书、咒而乱其心元,或照形而不辨其姓名,或附身而不通言语,抵敌道法,毁厚真文,皆非邪鬼之所依,即是地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之之法,“当以‘神霄玉清真王五方卫灵咒’并焚,威未制天政德可伏御地祗敕’十二字而遣之,其魔自退。”(同上)
制人魔
指制御人魔使之不为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其摄制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人魔者,行持之士皆有之。或居山,或入室,书符步咒掐诀行持,方欲行用,一念有殊,或被言语喧哗,秽臭腥膻、鸡犬、孕妇、师僧尼俗冲突坛场,以至惑乱法身,思存不正,符水不应,咒诀不灵,皆人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其制之之法,“当以混合百神印安於坛中,书‘束缚魔灵’四字,以印印之,焚於香火上,掐左右子亥二诀。持念魔王三品之章,其魔自退。”(同上)
制鬼魔
指制御鬼魔使之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其摄制镇定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鬼魔者,行持之士,或治人於郊野之中,或建坛於伏尸之地,一念稍恨,即夜梦魅,屋字虚呜,禽鼠出以现形,蛇虫显怪状,惑乱正法,恣坏灵坛,皆鬼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之之法,“当以净明法主印安於坛中,书‘元始安镇’四字,以印印之,贴於坛所,次诵《净明灵书》,二偏,其魔自退。”(同上)
制神魔
指制御神魔,使之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其摄制镇宁道心神的方法之一。“夫神魔者,行持之士,或因驱摄、或破庙除精摄祟召魂,一念恣狂,多为神魔之所试。”“或现形影,或作言词,抛石旋风,吹号叹泣,变化多端,见其异状,盗法坛之供具,窃丹药之秘文,惑恼法身。无有休息,皆神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御之法当以严摄北酆印佩於肘上,召玄范众真以摄之,仍书‘神公受命普扫不祥’八字贴于坛四向,次以三十二天帝讳章焚於室前,而遣之,其魔自退。”
制阳魔
指制御阳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摄制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阳魔者,行持者正欲内行以济生死,其念心或不真,情欲四起,怨憎作念,受著情怀,烦恼忧心,是非竞乱,此阳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十五)制御之法,“当正心默念‘降魔灭恶天尊’九声,叩齿三作,书‘八景冥合炁人玄玄’,焚而服之,次佩《五方制魔玉文》,诵《五方制魔咒》,行旋斗历箕罡诀,其魔自退。”
制阴魔
指制御阴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摄制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阴魔者,居山之士修习秘文,或思存之际,人室之间,一念差殊,即闻四野歌悲,冷风乱作,心生倒见,妄起贪嗔,谈及杂言,多宣死讳;或行于道路,逢僧遇尸,血秽厌我神光,皆阴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十五)制御之法,“当叩齿七声,掐午文为诀,存玄元之炁灌注身中;次服‘五老启涂群仙异辕’八字,以五帝大魔印印之,及佩《童初五元玉册》,诵《灵书下篇》,及焚龙章风篆之文,其魔自退。”
制病魔
指制御病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为摄制镇甯道士心神、消除疾患的方法之一。“夫病魔者,行持之士一念乘殊,四大失理,饮食差时,寒暑失调,多生疾患,缠绵不退,损害行持,此病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十五)制御之法,“当以消魔五符置於室中,用五帝大魔印,诵《净明灵书》二遍,服‘八景冥合炁人玄玄’八字并净明、延生二符,佩《元洞玉历章》叩齿集神,首罪赎愆,仍焚香对圣宣云笈宝签科晶,集阴阳二神,以合和,其魔自退”。 制妖魔
指制御妖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士。灵宝派所传,摄制镇甯道士心神的方法之一。“夫妖魔者,山林多有之。凡人靖修炼,一念不真,多招狐狸、山精、石怪、妖魅,恐人成道,化作妖豔,以求宿食,或歌豔丽诗词以现形影,故行大法之土,多忌之。”(《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御之法,“宜须持志金石,灭念停虚,诵《魔王三章》,轮掐十方飞天神王诀,以天宝君印照之,次焚五帝大魔符於室前,次焚香升座,宣灵宝三洞法语,其魔自退,永不至矣。更以斛食施之。”
制境魔
指制御境魔使不危害修道行持之土。灵宝派所传。制摄镇宁道土心神方法之一。“夫境魔者,行持之际,或于道路别室之中,见一物而一念起贪嗔之心,目视非色,耳听恶声,或人室中见诸气象形影之端,皆境魔之所试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四五)制御之法,“当疑心涤虑,守炁存神,使其舍太虚之真,内外莹微,等若璃璃,无所染著。存空中有一宝珠,光明照,十方来朝。仍吞服诸天隐讳,诵《净明宝经》一过,佩上清九老伏魔之印,其魔自退。”
灵宝召魔王法
宋代东华派所传。制魔方法的一种。《道法会元》卷二四五:“兆存自己青黄白三色云气,九气混沌,结成圆像,光映十方,咽液三过,存眇莽大神,带九龙为冠,坐镇鬼门,魔自不生矣。命魔口诀:元始玉勃,真符命魔。奔火前导,通关合虚。三皇领从,威制群魔。三天运明,六天运终’”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
第2个回答  2013-08-06
天师(一般指道士)、法师(一般指和尚)、萨满(萨满教的)、道长、神仙、巫婆、巫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8-06
张天师,钟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