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中《广韵》和106韵有什么异同点。

求解答,谢谢了。

《广韵》是一部韵书,反映的是《切韵》音系的情况,大概是隋唐时代以洛阳方言为基础的、融合和南方金陵话的一种语言系统。汉语史上常常把它作为中古音的代表,可以上推上古音、下推近代音。你说的“106韵”,实际上是一种对汉字读音用韵的分类方式,一般是根据在诗词等韵文中用韵的情况而划分。《切韵》一系的韵书分206韵,实际上过细。到了南宋《礼部韵略》时代,简化为107韵,也叫“平水韵”。清代佩文韵府简化为106韵,也就是后来通用的用韵。
首先要明确的是,《广韵》时代的汉语语音和平水韵时代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两者并不处于一个共时平面;其次这两种分韵法基础都是韵文用韵,并不是严格的按照韵母不同作区分。《广韵》韵部多,是因为按照平上去入等声调不同切分每一个韵部,比如dong,就划分为“东、董、送、屋”四个韵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04
韵的情况,古今有很多不同。隋唐时代如《切韵》、《唐韵》等都分得很细,宋朝《广韵》定为206韵,但由于有些韵可以“同用”,唐代实际用112韵,宋代用108韵,金元时合并为106韵。清朝的《佩文诗韵》集韵之大成,分为平、上、去、入四部分。平声包括上平声一东、二冬等15韵和下平声一先、二萧等15韵,上声包括一董、二肿等29韵,去声包括一送、二宋等30韵,入声包括一屋、二沃等17韵,共106韵。学作古体诗,用韵上应首选《佩文诗韵》。

平水韵106韵韵目表(括号中是合并前的206韵韵目)
(一)上平声
一东(东), 二冬(冬钟), 三江(江), 四支(支脂
之),
五微(微), 六鱼(鱼), 七虞(虞模), 八齐
(齐),
九佳(佳皆), 十灰(灰咍), 十一真(真谆臻), 十二文(文
欣),
十三元(元魂痕), 十四寒(寒桓), 十五删(删山)。
(二)下平声
一先(先仙), 二萧(萧宵), 三肴(肴), 四豪(豪),
五歌(歌戈), 六麻(麻), 七阳(阳唐), 八庚(庚耕清),
九青(青), 十蒸(蒸登), 十一尤(尤侯幽), 十二侵(侵),
十三覃(覃谈), 十四盐(盐添), 十五咸(咸衔严凡),
(三)上声
一董(董), 二肿(肿), 三讲(讲), 四纸(纸旨止),
五尾(尾), 六语(语), 七麌(麌姥), 八荠(荠),
九蟹(蟹骇), 十贿(贿海), 十一轸(轸准), 十二吻(吻隐),
十三阮(阮混痕), 十四旱(旱缓), 十五潸(潸产), 十六铣(铣獮),
十七筱(筱小), 十八巧(巧), 十九皓(皓), 二十哿(哿果),
二十一马(马), 二十二养(养荡), 二十三梗(梗耿静)二十四迥(迥拯
等),
二十五有(有厚黝),二十六寝(寝), 二十七感(感敢), 二十八琰(琰忝
俨),
二十九豏(豏槛范),
(四)去声
一送(送), 二宋(宋用), 三绛(绛), 四寘(寘至志),
五未(未), 六御(御), 七遇(遇暮), 八霁(霁祭),
九泰(泰), 十卦(卦怪夬), 十一队(队代废), 十二震(震稕),
十三问(问焮), 十四愿(愿慁恨), 十五翰(翰换), 十六谏(谏裥),
十七霰(霰缐), 十八啸(啸笑), 十九效(效), 二十号(号),
二十一个(个过), 二十二祃(祃), 二十三漾(漾宕), 二十四映(映净
劲),
二十五径(径证嶝),二十六宥(宥候幼), 二十七沁(沁), 二十八勘(勘阚),
二十九艳(艳 酽), 三十陷(陷鉴梵)。
(五)入声
一屋(屋), 二沃(沃烛), 三觉(觉), 四质(质术栉),
五物(物迄), 六月(月没), 七曷(曷末), 八黠(黠鎋),
九屑(屑薛), 十药(药铎), 十一陌(陌麦昔), 十二锡(锡),
十三职(职德), 十四缉(缉), 十五合(合盍), 十六叶(叶帖),
十七洽(洽狎亚乏)。追问

你好,谢谢您热情的回答。那您可以在为我解答一下《广韵》到平水韵即106韵的发展轨迹吗?还有就是平水韵有什么特点,尤其是相对于《切韵》系而言的特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