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胜于言教的最好例子

如题所述

最好的例子就是父母用行动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例一:孟母三迁

从前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之后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就居住在了这个地方。

例二:

有一位母亲带着自己七八岁的女儿去逛商场,在某城区一商场门前,不经意捡到一

个钱包。其间,失主高声询问,但她装作没听到未作回应,这一切孩子都看在眼里,她

悄悄地说:“妈妈,我们老师说好人都应该拾金不昧。”这位母亲脸红心跳,一把将孩

子扯到一边,小声说:“钱包是咱捡的,又不是偷的,活该他倒霉!”说完,拉着孩子

匆匆走进了商场。

启示: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家长应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义务感。案例中的这位

母亲缺乏教育子女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她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一个钱包,虽

是小事,但对可塑性强的孩子来说却是大事。孩子的心灵是净土,就像一块空地,种下

什么就收获什么。作为家长,我们要时时谨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学

习的,教育子女始终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记得,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就像老师的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老师。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作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9
有一个男孩自小是问题少年——打架、偷盗、逃学,什么事都干。在家挨父亲打,在校受老师罚。父亲非常失望,觉得养了这么个儿子真是丢尽了脸面,所以时常用“肉蒲扇”扇他嘴巴。有一次男孩偷了邻居家的鸡被邻居逮了正着,告到他父亲那儿。父亲大怒之下将他提了起来,扔了出去。他躲避不及,头撞在墙上。也是从那时起,他落下流鼻血的毛病。
由此,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轻轻一敲鼻梁,鼻血就像得到指令似的狂奔而出。这让很多人吓得不行。此后,每当老师现罚他,他就趁机轻叩鼻梁,老师一看他流了鼻血,马上就着急了。每当父亲打他的时候,他也如法炮制,这种方法倒是让他免了很多皮肉之苦。
他变本加厉,父母的衣服挂在衣架上,他会掏出里面的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连眼睛都不眨。有一天,父亲出远门回来,下了火车,到家还得坐一趟公共汽车。为了省两元,父亲步行几十里,走了回来。父亲一进门,就对母亲说:“为了省下两元,我步行回来的。”
此时,他已成为惯偷,忍不住把手伸进挂在墙上的父亲的衣服口袋,翻来翻去,只翻出两张一元的纸币。那纸币已揉得快烂了,黑黑的,很脏。平时,他偷了钱,喜欢去玩网络游戏,或买爆米花什么的。那天,他在街上逛了好几圈,始终不忍心将那两元钱花出去。
“为了省下两元,我步行回来的。”父亲的话,不断地在他脑际回响。他跑回家,将两元钱重新放进父亲的衣袋里。从此,他再也没有丛刊过钱、逃过学。

感悟:身教胜于言教!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孩子一出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必要的。父母首先要自律,严格要求自己,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天长日久,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孩子犯了错误,仅靠打骂对孩子来说不仅是身体的摧残,也是心灵上的伤害!
第2个回答  2020-12-25

不教而善身教胜于言教 (2)

第3个回答  2013-07-19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记得,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你们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哭,怎样笑……这一切都对儿童有重要意义。”
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学生,学生就像老师的影子一样无时无刻不伴随着老师。教师的身教常常比言教还能起作用。因此,教师要以自己的言行、思想作风、待人接物的态度,给学生做出表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
作为班主任,我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体会。例如,在班会上,我曾不止一次地讲,学生们要爱护劳动工具,用完后,要把劳动工具整理好,然后摆放整齐。但仍有些学生做完值日后,随手把工具扔到角落里,有好几次上课时,我发现值日用的扫帚、水桶、墩布等胡乱地扔在教室里,看到这种情景,我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学生,而是讲完课后,在学生做练习的几分钟里,把凌乱的劳动工具摆放整齐。我的浍深深感动了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在我的影响下,学生们纷纷效仿,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乱扔劳动工具的现象。看到同学们的变化我感到一丝欣慰,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又有一次,学校改造下水道。这个任务布置给某班。时值夏天,天气特别热。人稍一活动不会汗流浃背。干了不一会儿,有几个学生就躲到荫凉下。老师发现后,批评那几个学生。其中有个学生当面顶撞老师。问他为什么不接受老师的批评时,这个学生说,她说我们不劳动,可老师她也站在树荫下和其老师聊天,她有什么资格说我。是的,细想起来,这位学生的话也不无道理。
以上正反两方面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教师的人格形象在教育教学中有巨大作用和显著效果。所以,老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前苏联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加里宁曾指出:“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查自己,他应该感受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过这样严格的监督。”是的,每天都有那么多眼睛注视着我们,作为小学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在德识才学各个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的行为是无声的语言。教师的语言应当令学生信服、教师的行动应当令学生佩服。一个人如果口里说得好听,实际行动跟不上,甚至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就谈不上有好的品德。为了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作风,教师本人首先要以身作则,说到必须做到,给学生做出榜样,这同样体现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教师是最光辉的职业。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把“做学问”与“做人”统一起来,在各方面给学生做出榜样,做出表率,以自己的模范言行来影响和感染学生,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出更多合格的接班人。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