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有毒,为什么?

如题所述

河鲀毒素是寄生的产毒菌(海洋中的弧菌),在生长过程中所分泌并积累的一种毒素,其寄生在小球藻和小海螺上,由于河鲀在生长过程中摄食大量带巨毒的小球藻和小海螺,这些毒素经食物链作用传递到河鲀体内。

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

为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其毒性比氰化物还要高1250多倍,0.5mg即可致人于死命。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可高选择性和高亲和性地阻断神经兴奋膜上钠离子通道,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

扩展资料:

河鲀(Tetraodontidae;puffer fishes),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但被广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种淡水哺乳动物。)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鸡泡”(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河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13

它体内有一种生物碱,叫河豚毒素,这种毒素使人神经麻痹,最后心脏会因此停止跳动而死亡。

扩展资料

河鲀(Tetraodontidae;puffer fishes),为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俗称河豚。(注:河豚的叫法存在错误,但被广泛使用,河豚也可以指一种淡水哺乳动物。)自古以来中国食用的河豚皆生息于河中,因捕获出水时发出类似猪叫声的唧唧声而得名河"豚"。另有“气泡鱼”、“吹肚鱼”、“河豚鱼””、“气鼓鱼”(江苏、浙江)、“乖鱼,鸡泡”(广东)、“鸡抱”(广东)、“龟鱼”(广西)、“街鱼”(用闽南话读)(福建)、“蜡头”(河北)、“艇鮁鱼”等称呼。古时称“肺鱼”。

参考资料河鲀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河豚属于硬骨鱼纲,体呈圆筒形,牙愈合成板。背鳍一个,无腹鳍,无鳞或有刺鳞,有气囊,能吸气膨胀,种类很多,生在海底,肉极鲜.传说,河豚本来是没有毒的,后来因为误食了东施的劣质胭脂而变得有毒。可这仅仅是一个传说,实际上河豚没有吃什么胭脂,倒是它自己本身有毒。它体内有一种生物碱,叫河豚毒素,这种毒素使人神经麻痹,最后心脏会因此停止跳动而死亡。如果你想去除河豚中的河豚毒,除了扒去河豚的毒素以外,那可就难了。就说用火吧,一般加热不能破坏河豚毒素,要加热到2200C一个小时左右才可将毒素分解。海豚肌肉可以吃,但毒素很容易渗透到肌肉里,品尝美味时可得千万小心呀!!!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2-22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是河豚毒素,它是一种神经毒,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河豚的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均有毒。以卵、卵巢和肝脏最毒,肾、血液、眼睛和皮肤次之。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品种名称:河豚
种类:鱼类
俗名:河鱼豚、挺巴鱼
学名:Fugn
rubripes
T&S(红鳍东方豚)Fugupssedommus
Chu(假晴东方豚)Fugu
obscurus
Abe(暗纹东方豚)
概述:
生物特性
形态与习性。东方豚的体短,呈长椭圆形,头吻很宽,唇发达,上下颌缝显著,上下颌各有2个板状齿。无第一背鳍与腹鳍。背鳍与臀鳍相对称,且相似、都无鳍棘、鳍条6-19。有尾柄,尾鳍宽而短,呈圆形,截形或浅凹叉状。椎骨18-21个,鳃孔短,侧位。有假鳃,鳔和气囊。红鳍东方豚的背面呈黑色,体色与花纹比较稳定,胸斑大,臀鳍白色或浅红色。假晴东方豚体背面呈黑色,但其体色及花纹不够稳定,胸斑大,臀鳍呈黑色或淡黑色。河豚大多数种类生活于温热带海洋,少数生活在淡水中,为底层肉食性鱼类。我国东南沿海栖息的弓斑东方豚是典型的溯河种,其生殖季节是4-6月,春末夏初成群上溯到淡水河中产卵,怀卵量一般为14万粒-30万粒,多者达120万粒,卵径0.9mm-1.0mm,幼鱼在江河或通江河的湖泊中肥育,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以淡水虾、蟹、鱼苗、蚌、昆虫幼虫、枝角类及植物的茎叶等为食,至翌年春返回海中,也有直接入海的。铅点东方豚系黄渤海区常见的上岸种之一,产卵期在4月底至5月下旬,盛期是5月初至5月中旬,该种自然数量较多,成鱼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红鳍东方豚和假晴东方豚为生活于海中的大型种,自然数量较少,但生长速度较快,是当前市场销售和养殖生产的主要豚类品种,在黄渤海区的产卵期为5-6月,盛期是5月中至6月初。
河豚生性凶猛,从稚鱼的长牙期开始一直到成鱼均会出现互相残咬现象。遇敌时由于气囊迅速充气而使腹部膨胀成球,浮于水面以逃避敌害,离水后也能膨腹而发出咕咕声,所以民间称之为“气鼓鱼”。
经济性状
河豚在分类上属豚形目,豚亚目,豚科,东方豚属。该属经济价值甚高,种类和数量也较多。在我国、朝鲜、日本以及其他东南亚各沿海均有分布。黄海、渤海和东海是世界上河豚种类和数量最多的海区之一。栖息于黄海与东海的就有15种之多,尤其是在黄海中部和北部,如山东的荣成、辽宁的长海县獐子岛、海洋岛和庄河县的王宗岛等海域历史上都有专门的河豚延绳钓渔业,主要作业渔场为黄海北部的烟台外海、海洋岛近海等海域。收期为5月中至8月初、6月中到8月初为盛期。此外,在海洲湾也有河豚的兼捕渔业;长江下游至河口有溯河性的暗纹东方豚和弓斑东方豚的分布。河豚是有毒的海产鱼类之一。其血、肝、性腺和消化道等内脏含有剧毒,误食微量即可使人中毒致命。但是河豚的肌肉无毒或含微毒,只要处理得当,即可做成席上珍馐,味道十分鲜美。故我国、日本和韩国民间将其奉为“百鱼之首”,尤其日本人嗜食河豚当称世界之最,我国也流传“拼死吃河豚”的俗说。河豚除食用外,其河豚毒素“TTX”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临床上的高级镇痛剂,还有恢复精力之功效,价格十分昂贵。河豚皮可以制革。所以河豚全身是宝,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第4个回答  2019-05-16
河豚其实并没毒,只是它的血液有毒,肉没毒,厨师在做河豚的时候都要把血放干净,菜做好了厨师先尝,安全了才给客人吃!大自然的现象的吧,有毒的貌似不止河豚一种动物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