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到后期为什么那么听法正的话..而对诸葛亮的话却至之不理呢

如题所述

人听久了一个人的话,会觉得害怕的!所谓成也何萧败也何萧~~~心里有一种阴影,再说成都的取得,张松跟法正有很大的功劳!很多方面我们都不能断定的,他没有很听法正的话,也没有不听诸葛亮的~~人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哪怕今天的历史学家们也只能根据常理推测,不可以断定哪个历史人物的心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8-13
诸葛亮智虽智,但为人太正直不会去讨好上级
法正这个人比较八面玲珑,能讨上级欢心
另据《三国志》刘备夺得成都以后“以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为爪牙”也可以看出法正见识能力水平都很高
第2个回答  2013-08-13
诸葛亮只是为刘备管理内政,制定大战略,法正才是跟随刘备作战的第一军策谋士,法正在时刘备的力量是最强大的,人才种类正好齐全:战谋有法正,内政有诸葛,统帅有刘备,关羽,大将有张飞,马超,黄忠,魏延。但法正一死,刘备立刻开始走下坡路。
第3个回答  2013-08-13
都是能臣谋士,l法正见识能力水平都很高
第4个回答  2017-07-19
一、原因:
1、法正之所以劝谏功夫如此了得,关键在于他非常洞悉刘备的心理,完全掌握人心以及人性的弱点,再结合高超的语言艺术,关键再加上不怕死不怕被骂的彪悍举止,刘备真是不把他当心腹都不成了。举两个例子:
(1)、“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于是乃厚待靖。
欲扬先抑,先把许靖贬低一通,然后从实用角度指出重用许靖的好处和不用的坏处。对待许靖不妨敬重,敬重的目的不过是“以眩远近”,话说的这么直接,让刘备感觉法正的确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为自己解决问题,怎能不让刘备产生认同。最后再引用一个历史典故,更满足刘备的虚荣心。
(2)、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这次法正干脆一个字也不说了,直接用身体说话。挡在刘备身前,刘备果然“中计”,让法正避箭,于是某人正好借坡下驴说了后面那句话,还说的相当好听,既抬高了刘备的英勇,也展现了自己的无畏。实在是无懈可击的劝谏。
2、刘备知道诸葛亮等人和关羽不和,关羽为人“傲上而忍下”,意思是对待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员很傲慢,对待下级平民和士兵很好,“刚而自矜”,自从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后和关羽就不是很合得来,所以诸葛亮权刘备不要伐吴,刘备肯定是不听的,他会认为这是诸葛亮不喜欢关羽的体现。再到后期的诸葛亮和刘备的政治倾向有矛盾,导致了两人关系的僵化。诸葛亮还是主张北伐中原,光复汉室,而刘备做皇帝后不想光复汉室了。
二、简介:
1、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
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
2、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文学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南阳郡耕种。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蜀汉建立后,诸葛亮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数次北伐,但因各种不同因素而失败,最后病逝于五丈原。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3、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刘备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赤壁之战时,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