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地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06
1、东汉末年,自中平元年(184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是东汉朝亡国前夕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的时期,历时36年(或以东吴建国计,为45年)。在这段动荡的岁月中,各路军阀争权夺利,战火连天,农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土地兼并现象加剧,从而助长了地方豪强的势力。
2、三国时期,天下三分,形成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赤壁之战后,曹操败于孙刘联军,三国鼎立的格局初现。220年,曹丕废汉称帝,定都洛阳,建立“魏”,标志着三国历史的正式开启。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建立“吴”,三国完全形成。
扩展资料:
东汉末年割据的原因分析:
1、宦官专权、外戚掌权和皇权衰落导致朝政混乱。
2、各封地之间经济发展水平、文化水平和人口密度出现了显著差异。富裕的封地官员为保护自身利益,积极建立武装;而贫穷的封地官员为寻求改善,主动对外扩张。在皇帝失去实权的情况下,各地诸侯无拘无束,纷争不断。
3、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导致战乱的原因之一。随着地区间生产力差距的扩大,富裕地区成为贫穷地区的模仿对象。当这种模仿因人为因素受阻时,地区间矛盾激化,战争随之而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东汉末年、百度百科-三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