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时怎样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和成语?

平时写文章总是会想半天,不会灵活运用成语、修辞手法.前后句子不太连贯,人物情感不能太好的表达.求一位写作高手指点迷津!!!

在如何学好修辞学的问题上,要强化以下三点认识:

一、修辞,人人都要讲究,并非少数人的事。

哪里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修辞现象。比方人们常说“这件事还没门儿呢。”“这件事有门儿了!”这里的“没门儿”“有门儿”,不管说话者是否意识到,事实上他在运用比喻,讲究修辞。最近,胡锦涛同志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说:“只有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在联合国框架内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才是正确的方向。和平的大门不应关闭。”这是把和平比作大门的比喻,说话者也在讲究修辞。

“门”原义为房屋等建筑的出入口,有它就能进入、能通过,“有门儿”,即意味着有希望,可能办得到。这一类比喻用多了,自然为词义系统所接受。

二、不要担心修辞同逻辑打架。

修辞以逻辑为基础,二者大体上一致。不过也有不一致的地方。以“和平的大门”为例,从逻辑的立场上说,和平与大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从修辞角度看,和平就是大门,不是可以说“和平这道大门”吗?强行把两个概念混同起来,从逻辑上说无疑是一种错误,而修辞依杖“和平”同“大门”在这里有一点相似之处,就构成了比喻。相似之处是:和平可以中止争取,也可以继续争取;大门可以关闭,也可以开放通行。在这一点上,比喻和逻辑又不矛盾。所以钱钟书在《旧文四篇》中说:“从逻辑思维的立场上看,比喻是言之成理的错误。”而修辞自有超出逻辑之理的理,只要有理外之理为据,在修辞的领域里,逻辑是不必责怪它的。遵守了规律,就不必担心它同逻辑打架。 三、慎重对待修辞中的逻辑问题,力求避免违反逻辑的错误。

2003年4月4日,香港凤凰台播出《时事辩论会》节目,论题是:攻伊美军是否会陷入越战的泥潭?辩论的甲方说:“不会。”理由是越战美军在丛林、沼泽地作战,处境困难,现攻伊美军没有这样的处境。辩论的乙方说:“会的。”理由是美军攻伊,未得到联合国授权,受到许多国家反对。对泥潭含义的理解不同,当然就各执一词。如果论题的“泥潭”指政治形势这一比喻义,那甲方就是转移论题,违反了同一律。如指本义,则乙方犯了同样错误。而开始时,出题人并没有对“泥潭”一词应属哪一概念作明确说明,是失职的表现。由此可见,修辞与逻辑有一致性,要避免修辞上的失误,就得避免犯逻辑错误。修辞的魅力往往来自严密的逻辑。

总之,修辞的深邃基础在社会生活的需要。人人都要说话,而要把话说得符合社会生活需要,就既要遵循修辞规律,又得严守逻辑规律,并灵活运用以至超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