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刘姥姥的人物形象?

?

刘姥姥坦率纯真、智谋过人、知恩图报

一、坦率纯真

《红楼梦》第六回写刘姥姥初进荣国府,作者用寥寥数字写出了真实的乡下人那种坦率纯真之态:“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锣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的一物,却不住地乱晃。

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什么用呢?”通过刘姥姥的视角把钟比作匣子,把钟摆比作秤砣,这都是农家常见之物,是刘姥姥所熟悉的,而挂钟则是当时富贵之家才有,刘姥姥无法了解,还被钟声吓了“一展眼”,最终也没弄清楚是“什么爱物儿”。

作者通过她的眼睛,从俭真的角度出发,以她所熟悉的农家田舍,对比贾家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衬托出封建贵族家庭的豪华,显示出天壤之别的贫富悬殊!

二、智谋过人

刘姥姥一出场就显得见识不凡,她虽然是一个长年累月在家没经过世面的乡下老太太,但比那务农为业只会唉声叹气的女婿狗儿强得多了。

久经事故的刘姥姥从她丰富艰难的人生阅历中感悟到了“适者生存”的真理,并明智而现实地洞悉到一味“拉硬屎”,那“银子钱”是不会“自己跑到咱们家来的”。

当一家子的生活陷入困苦不堪,所有的人都怨声叹气的时候,只有刘姥姥积极的想办法。

为改变女婿王家当前的贫困状态,刘姥姥给女婿狗儿出谋划策,要去有一星半点瓜葛的荣国府攀亲告债。

三、知恩图报

刘姥姥自从得到贾府接济后,据她自己讲生活大有好转,接近了小康之家了。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一旦度过了难关,就扛着新摘下的瓜果菜蔬,进城答谢。

这些都是贾府所缺乏的野味,虽然不值几个钱,却也礼轻善重。刘姥姥绝非势利之人,她重善轻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扩展资料: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的重要作用

穿针引线刘姥姥,一位具有非凡公关才能的老太太。见证了贾府兴衰荣辱的全过程。

一进荣国府,刘姥姥小心谨慎,打通关节,与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户建立关系。

二进荣国府,刘姥姥左右逢源,装疯卖傻,演绎着一位公关人士的成功之道。

三进荣国府,刘姥姥挺身而出,侠肝义胆,成为《红楼梦》里重要的收场人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姥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刘姥姥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里的人物,王板儿之姥姥。她曾三进荣国府,带来欢声笑语无限。刘姥姥这个艺术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她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很重情义,而且有那种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这个老太太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今天人们也常把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叫做刘姥姥刘姥姥-人物形象 《红楼梦》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现实主义作品,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成就也是惊人的,不仅书中的主要人物形象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给人深刻的印象,次要人物也不例外。刘姥姥是书中出场次数不多几回的一个人物,同样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她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显示出她的天真、活泼、幽默和机智的性格,整个人物形象充满了寓言色彩。   《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本来是一个“久经世故的老寡妇”,她“膝下又无子息,只靠两亩薄田度日。”她对待生活的态度,自己这样说:“咱们村庄人家儿,哪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的碗吃多大的饭?”她和贾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只因为女儿嫁给了务农为业的王狗儿,而王狗儿的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京官,所以与王熙凤的祖父联过宗,因而在二十年前曾和女儿见过王熙凤一次,二十年后,由于女婿女儿忙于劳动,被接到女儿家照管小孩。 一年冬天,由于手头紧张,家中“冬事未办”,女婿“心中烦躁,在家里闲寻气恼。”刘姥姥想起了王家和王熙凤的关系。在女婿的催促下,刘姥姥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外孙板儿踏进了贾家的大门,以寻求能够得到帮助。于是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并且得到王熙凤送给的二十两银子。   第二年夏秋季节,这个善良热心的老婆婆,没有忘记贾家的周济,“多打了两石粮食”,就把头一茬摘下的瓜菜送来,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没想到,这一来,却意外受到贾老太太的爱宠和厚待,并且给大观园的小姐太太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红楼梦》的后十回中,刘姥姥三进荣国府使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时的宁国府已被查封,引荐她出入荣国府的王熙凤已经落到“力诎生人怨”的地步,先前被她伤害的人们,现在都来乘机报复。她在众叛亲离、极端狼狈的垂死之前,却把自己的独生女巧姐托付给刘姥姥。在封建社会里,所谓托妻寄子是了不得的仁义或信任。精明过人的凤姐,凭借她锐利目光看出,在当时的荣宁二府中,只有刘姥姥这个人才是善良的,才不会对她落井下石。   也正如王熙凤所料想的那样,在她死后,巧姐的舅舅王仁和叔叔贾环等,为了图几个钱,要把巧姐卖给王府的时候,刘姥姥勇敢机智地救了巧姐。刘姥姥在这里的具体行为,表现了这个人物高贵、机智的品质,她敢做敢为,有计有谋有办法,也毫不顾虑拯救这个无助孤女,会给自己带来多少麻烦和危险。王熙凤当初用自己对刘姥姥的一点同情心态,换取了女儿免遭厄运,这件事本身就极具寓言色彩。   刘姥姥没有因自己和贾府的关系招摇撞骗,炫耀乡里,也没有因王熙凤的背时而忘义,过河拆桥,表现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刘姥姥一进入荣国府,就很快受到贾母、宝玉、以及鸳鸯、平儿等人的羡慕和喜欢,表现出了她的机智过人之处,这和她守寡多年经历了各种磨难,仍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情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她的幽默风趣,她的精明强干,无不充满寓言色彩,也可以这样说,她办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无不是一篇精彩的寓言故事,带有哲理性。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8
曹翁生花妙笔下的众多人物中,刘姥姥是塑造得较为成功的一个.她凭着自己的人生机智,充分发挥\\利用着自己的贫穷,将自己的劣势变成了优势,在被他人取笑的同时,也利用了他人,并最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
刘姥姥的出场LL是在第六回.从文中交代可以看出,曹翁从荣国府二三百人中筛选出的刘姥姥,绝不是信手拈来,而是精心设计的.她就像羊群中冒出的一头驴,也同投入平静湖面的那块石子,更像冬日寒夜里骤然燃起的篝火,让每一个人都心满意足.她打破了大观园的平静,照亮了园内每个人的嘴脸.
先从刘姥姥进园的策划开始.身为寡妇的刘姥姥,其时已经七十五岁.但身板硬郎,思维敏捷.由于寄居在生活贫穷的女儿家里,时常听到女婿狗儿的冷嘲热讽,激起了刘姥姥去荣国府求告的勇气.从文中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进府的行动是处心积虑的.如:”也到底大家想出个法儿才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到替你们想出一个办法来” “到还是舍着我这张老脸去碰碰,果然有好处,大家也有益”从以上的文字中可以看出姥姥与女儿\\女婿三人之间的商讨是有预谋有步骤的,并且也做好了成功的打算和失败的准备.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变的突破口就是求亲谋财,受起自己的尊严,以达到求财的目的.于是第一步便是怎样能凳上荣国府的高高的台阶,采用的是灵活机动的迂回战术,找不到周瑞,就找到周瑞家.一句“您老是贵人多忘事”便把周瑞家的这个三等仆妇捧的高高的。一为感谢当年王成(狗儿之父,姥姥之亲家公)相帮之恩;二为显示自己的体面,所以周瑞家极力帮助,使姥姥成功地迈入了荣国府。
进府之后,只凭一个周瑞家的周旋还是难以尽快见上主人的。也是凑巧,凤姐的通房大丫头平儿对姥姥特别通融,特别照顾,使的姥姥没费周折就跟刑夫人的大儿媳,荣府的大总管凤姐接上了头。其中,姥姥语言上的表现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一是“你侄儿……这一句称呼既表现了与贾府的亲戚关系,也隐藏含了自己的悲伤。从而为自己以后的言行打下了铺垫。二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你老拔一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这句话首先是对凤姐哭穷的反驳,也是对受了二十两银子的感谢。而也正是姥姥的幽默机智的语言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为姥姥二进荣国府奠定了基础。尽管周瑞家对这两句话不以为然,认为是粗鄙。然而对于听惯了下人的奉承话的凤辣子,乍听这些乡村俚语还满感新鲜。这是姥姥求异思维的结果,达到了返朴归真的最高境界.试想如果姥姥像下人一样的畏畏诺诺,才不会引起凤姐的注意呢.姥姥初进贾府,首战告捷.最直接的利益是蹭了一顿丰盛的剩饭,外加白晃晃的白银二十两.可以想象得到,回家之后的刘姥姥是如何在人前炫耀,在女婿面前神气的.
刘姥姥的二进荣国府出现在第三十九回.如果说一进贾府是初战告捷,那么二进贾府就是大获全胜了.虽然贾府上下认为姥姥是打抽丰的.然而二进贾府的初衷却是表达谢意的,而没有带其他任何的目的.之所以能在园子里住下,且得到了比上次更多的东西,那完全是意外的收获.姥姥是一个乡村野妇,但也知道知恩图报的道理.所以,她不惧年高,不怕路远,带上外孙板儿,捎上家中的时鲜果菜\\家乡特色去贾府表示感谢.这可以从以下文字的表述中看出一些倪端.”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稼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蔬菜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姑娘们整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这个吃个野意儿,也算是我们的孝心.”在这段文字中姥姥的语言表达艺术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程度.这当然是作者驾驽语言的水平使然,方能把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
刘姥姥在表达了谢意之后,本想通报一下主人就回家的.然而首次进府时给凤姐留下的良好印象这时起了作用,又看在捎了很多家乡土特产的面上,因此给出了留宿的款待.恰巧又逢老太太问起,想找一个年龄相符的老人说说体己话.于是凤姐就见风使舵,对姥姥来了一个九十度的大转弯,在平儿的配合之下亲自出马,导演了一出难得的话剧.
当姥姥在平儿的带领下来到贾母住处时,先给贾母纳福问安.而贾母的一句:”老亲家,你今年多大年纪了?”把刘姥蓝直接弄进了云里雾里,当贾母夸她身体好时,自卑感和惧怕心开始渐渐松动,逐渐放开手脚,最后达到信口开河游刃有余的地步.捎来的特产正和了贾母的口味,风趣的言语赢得了众人的好感,为此,作者用白描式的简约之笔为后面的大肆炫染做了铺垫.”那刘姥姥虽是村野人,却生来的有些见识,况且年纪老了,世情上经历过的.见头一个贾母高兴,第二见这些哥儿姐儿都爱听,便没的说的也编些话来讲.”这一段文字的说明,对后面的叙述是功不可没的,及至后来的编故事害宝玉,菊花插头戏凤姐.潇湘馆里路滑摔跤,稻香村里吃果饮酒;更难得的是假充斯文续诗答对,更大胆的是醉卧怡红院宝二爷的睡塌之上,尤其是那句自嘲式的打油诗,”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引得老老少少捧腹大笑不止的同时,自己也连吃带喝,享受了有生以来的山珍海味。此时此刻,掩卷沉思,不禁要问:是众人戏弄了刘姥姥?还是刘姥姥戏弄了众人?在大观园里遭到了戏弄,然而回到家乡也会去鄙夷那些没有见识的乡巴佬。在主人面前当孙子,必定会在孙子面前装爷爷。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性的平衡。
当姥姥在园里玩了两天之后,当主子们对她的好奇心逐渐消失,她的使命也就完成了。然而结局是双赢的。姥姥也算名利双收了。带着主子赏的,丫环送的,仆妇给的,在小厮的帮衬下,高高兴兴地迈出了贾府的高大门楼。带回家的,不仅是银子物品,也许还有对大观园的留恋,对哥儿姐儿的感激
第3个回答  2021-03-2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