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感觉读研很痛苦?

如题所述

期望越大,可能失望就越大

想我当年被研究生录取的时候那种欣喜感,对研究生生活的期待感,再到入学后日渐增生的焦虑等负面情绪

为什么会很痛苦?个人觉得来自很多方面。

第一,很多人读研并不是真正地热爱科研,至少70%的人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学历镀一层金,方便以后找工作以及找到工作后有更好的待遇。但不管你是否热爱科研,你既然成为了研究生,那么培养学校和培养单位就一视同仁,按照研究生的培养方法来执行培养计划。科研本身需要脚踏实地,就像修行一样,扎根于某一个领域,对它进行长期的探索和了解,中间的辛酸常人不能够理解。换句话说你得能坐得住,能耐得住寂寞。那么什么是真正地热爱科研呢?我有一位师兄(已经毕业,目前在北京某研究所工作)那是真正意义上的酷爱科研。文科出身的他利用研究生三年的时间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编程和核磁数据处理,对SPSS、MATLAB、SPM等一系列数据处理软件及背后的原理那是了如指掌。看英文文献、写相关学术论文的速度和质量一流,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转发一些大牛的研究论文,附上自己的读后感和见解。能够为了攻破一个数据处理的技术难关或者读懂一篇文献的关键问题要点而忘却时间,大量地搜集相关资料,不知疲倦,如饥似渴,通宵熬夜却精神抖擞。试问没有对科研学术勇往直前的劲头在,谁能长时间忍受这种连续高强度且单调乏味的脑力运动?因此,这样一来大部分人进入研究生生活之后就会很不适应,这是痛苦之源。

第二,研究生生活和本科生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在放假安排上,研究生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假期,自由娱乐的时间也会迎来大幅度的缩水。此外你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你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读研两年或三年,你会慢慢地发现自己所认识的研究生同学和师兄师姐大部分都是和自己一个导师,一个课题组的,其他的同学你基本不会有太多的交集,有的甚至到毕业也见不到几次。而研究生导师则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生科研学习生活是否愉快的最重要的保证。本科的时候你的班级辅导员会隔三差五地提醒你该复习准备考试了吗?大概率不会,但你的研究生导师会,当你在睡觉、在逛街、在玩游戏、在追剧的时候,QQ或微信突然来了消息,打开一看正是你导来对你“嘘寒问暖”了!!“最近看了什么文献?要不要下次组会汇报一下?”“你那个数据整合好了吗?现在发我一份。”“上次发你的那几篇论文看了有什么收获?”“来一下我办公室。”当然!还有那恐怖的组会!!!除此之外,如果你遇到了不良或者不负责的导师,那么痛苦会×2。时不时找你干杂活、故意给你的论文挑刺儿,或者说不给你毕业论文修改意见(这是最难受的)。有一部分导师直到研三的时候才会去稍微搭理一下学生,那个时候的学生已经非常非常的迷茫和不安了。

第三,在研究生时期需要你阅读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其中国外英文文献的阅读也是很多研究生的痛处,一篇英文文献可能要花上好几天才能读个一知半解。有的研究生还需要学习全新的技术,陌生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技术难关一度让不少人濒临崩溃(我本人就经历过),自此开始怀疑读研究生是不是自己在给自己找罪受。

第四,研究生日常枯燥单一的学习生活会随着入学年限的增长不断加重。长时间地坐在实验室、自习室、图书馆盯着面前的电脑或者专业书籍却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你会发现,一天下来自己不是在宿舍,就是在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实验室,无法再像本科时那样,可以洒脱地约上几个好友出去逛逛街、聚聚餐、看看电影了。

第五,到研三时,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是很多人的心病。文献读了一大堆,但是发现没有什么可以做的,或者自己要做的、想做的、喜欢做的被说成没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亦或就现在的水平条件无法实现等。同时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还不再像本科时那么好糊弄了。开题、预答辩、查重、送审、答辩,道道难关,都不简单。多少人为了毕业论文焦头烂额、呕心沥血、通宵熬夜,但最后却倒在了预答辩或者送审的道路上,一次不过第二次还会有不过的可能。因此,延期毕业!签好了的工作黄了或者错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期,费时费力,耽误青春!有的研究生还需要做实验方可毕业,实验数据的不理想,实验预期的不满意,和导师哭诉却得不到任何有效的帮助,一路坎坷,毕业迷茫。

最后,研究生毕业了,但是回想自己这三年或者两年都学到了什么?如果不读博深造,读研究生真的是自己心甘情愿的吗?看看那些考上编制的本科同学有的已经结婚生子,有的已经买房买车,自己到头来不过是多花了几年青春再去面对社会,再去考编制,这和那些没有考研的同学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4
期望越大,可能失望就越大
想我当年被研究生录取的时候那种欣喜感,对研究生生活的期待感,再到入学后日渐增生的焦虑等负面情绪
为什么会很痛苦?个人觉得来自很多方面。
第一,很多人读研并不是真正地热爱科研,至少70%的人都是为了给自己的学历镀一层金,方便以后找工作以及找到工作后有更好的待遇。但不管你是否热爱科研,你既然成为了研究生,那么培养学校和培养单位就一视同仁,按照研究生的培养方法来执行培养计划。科研本身需要脚踏实地,就像修行一样,扎根于某一个领域,对它进行长期的探索和了解,中间的辛酸常人不能够理解。换句话说你得能坐得住,能耐得住寂寞。那么什么是真正地热爱科研呢?我有一位师兄(已经毕业,目前在北京某研究所工作)那是真正意义上的酷爱科研。文科出身的他利用研究生三年的时间通过自学熟练掌握了编程和核磁数据处理,对SPSS、MATLAB、SPM等一系列数据处理软件及背后的原理那是了如指掌。看英文文献、写相关学术论文的速度和质量一流,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他转发一些大牛的研究论文,附上自己的读后感和见解。能够为了攻破一个数据处理的技术难关或者读懂一篇文献的关键问题要点而忘却时间,大量地搜集相关资料,不知疲倦,如饥似渴,通宵熬夜却精神抖擞。试问没有对科研学术勇往直前的劲头在,谁能长时间忍受这种连续高强度且单调乏味的脑力运动?因此,这样一来大部分人进入研究生生活之后就会很不适应,这是痛苦之源。
第二,研究生生活和本科生生活是完全不同的。在放假安排上,研究生可能没有那么多的假期,自由娱乐的时间也会迎来大幅度的缩水。此外你和导师之间的关系,你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读研两年或三年,你会慢慢地发现自己所认识的研究生同学和师兄师姐大部分都是和自己一个导师,一个课题组的,其他的同学你基本不会有太多的交集,有的甚至到毕业也见不到几次。而研究生导师则可以说是一个研究生科研学习生活是否愉快的最重要的保证。本科的时候你的班级辅导员会隔三差五地提醒你该复习准备考试了吗?大概率不会,但你的研究生导师会,当你在睡觉、在逛街、在玩游戏、在追剧的时候,QQ或微信突然来了消息,打开一看正是你导来对你“嘘寒问暖”了!!“最近看了什么文献?要不要下次组会汇报一下?”“你那个数据整合好了吗?现在发我一份。”“上次发你的那几篇论文看了有什么收获?”“来一下我办公室。”当然!还有那恐怖的组会!!!除此之外,如果你遇到了不良或者不负责的导师,那么痛苦会×2。时不时找你干杂活、故意给你的论文挑刺儿,或者说不给你毕业论文修改意见(这是最难受的)。有一部分导师直到研三的时候才会去稍微搭理一下学生,那个时候的学生已经非常非常的迷茫和不安了。
第三,在研究生时期需要你阅读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其中国外英文文献的阅读也是很多研究生的痛处,一篇英文文献可能要花上好几天才能读个一知半解。有的研究生还需要学习全新的技术,陌生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技术难关一度让不少人濒临崩溃(我本人就经历过),自此开始怀疑读研究生是不是自己在给自己找罪受。
第四,研究生日常枯燥单一的学习生活会随着入学年限的增长不断加重。长时间地坐在实验室、自习室、图书馆盯着面前的电脑或者专业书籍却一头雾水,不知道如何下手。而且你会发现,一天下来自己不是在宿舍,就是在图书馆、自习室或者实验室,无法再像本科时那样,可以洒脱地约上几个好友出去逛逛街、聚聚餐、看看电影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12-04
痛苦的本质是我思考了很久很久的问题

读研后,我发现我从来没有这样子失去动力过。

小学自高中自不必说,在分数的激励下埋头做题,现在回想起来居然觉得那种心态是一种幸福。后来上大学了,大学给我的感觉是,你总是感觉你有无数的可能,但是你又发现你能做到的很有限,不过那不是最糟糕的,你会去探索,去求知,去挣扎,因为你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运行还不了解,在这期间,我读了很多小说,也读了一些哲学,其中叔本华的观点最是颠覆了我的认识,叔本华认为,快乐带来的感觉永远是短暂的,而人对痛苦的感知却是漫长,由此,人应该去追求一种避免痛苦发生的生活。我觉得很有道理,因为生活给人的感觉永远是,短暂的快乐之后就是未知的痛苦,但是如果基于这个消极原则去生活,那种热血的动力已经消失了一半。

接着是实习和考研,随着离毕业越来越近,发现生活中存在的矛盾实在太多了,不过那时尚有挣扎的想法,我想着,或许考上研,“生活的合理感”会增加很多,然后几经折腾开始读研,发现依然很多不合理,医患、研究生培养、社会环境、工作环境……是的,现在的普通人,要在这个压力大和浮躁的社会里,做到“修身齐家”就很难,你被社会和生活一再折磨打击,最后那些热血和动力真的就慢慢耗尽。

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读研时,不过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你会觉得往前走就是有希望的,然而读到研究生,你发现前面的路越来越清晰,是的,生活依然是这样,学业、家庭、爱情、个人理想、个人爱好,那些生命里的闪光点, 不会随着你学历的提高、书读的越来越多而实现,整个社会也是在印证马太效应,所以,慢慢地绝望了,累了,不想去卷,不想去面对那些讨厌的事,以前是为了美好、为了理想、为了以后少面对讨厌的事情,但是你面前的路告诉你,那些不合理依然在前面。

当前面的路越来越清晰,而又永远不是你想要的路,大概痛苦就永远不会消失,
第3个回答  2022-12-04
原因一:身边的很多人会给你个暗示,让你觉得学习会很苦。
原因二:有一些人从寺院学习变成了因为某种原因而被迫学习,所以会感到很苦。
第4个回答  2022-12-04
现在卷的大趋势让本该就业的人都来考研,越来越卷里面就有很多不适合读研的研究生,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而被迫读研。研究生期间学术又很重要,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生感觉到读研很痛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