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日语口译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南开大学日语口译考研经验分享

个人情况:简单介绍下自己:本科是某985、211大学的日语专业,大二时过了n1,在广岛大学留学半年,2019年大三上留学回来后一直准备托福有半年多时间,恰好2020年春节期间疫情爆发,考点全部取消,出国变得有些许困难,就考虑国内考研并学习另外一门专业技能方便就业。 2020年一战报考了北京大学日语口译专业,北大初试成绩分别是77、94、114、112,总分397排名17,复试被刷。 

2021年二战报考南开大学日语口译专业,初试成绩分别是77、94、104、127,总分399排名11,复试成绩88.2,总排名11,顺利上岸~ 

22年统招24人,35人进复试——(对,没错,南开它扩招了~撒花)不过今年南开也挺卷的,高分很多。 今天想要就两次考研情况分别分享下经验,大家可以有的放矢地浏览~
初试部分
政治
这一点的大家的资料和时间规划大同小异,瑞译经验贴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就不过多赘述。就我自身一点独特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战北大期间,总分77分。政治从5月份开始,但政治知识点太繁杂密集,当时跟着徐涛课过了一遍后,只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讲解,知识点相互影响做题又会忘,觉察到问题时已经很晚了,10月份又跟着网课重新看一遍,浪费了很多时间。 二战南开,总分74分。
即看完一节知识点后,用anki编记忆卡片,尽量用自己容易记忆的方式加工知识点,且只摘出重要的知识点,就可以避免文科生想要背的一字不落但没突出重点的坏毛病,例如⬇️ 

这个做法会增加我们多余的工程量,为了节约后续时间可以早点开始,并且个人非常推荐二战考生使用,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有一定基础了并且时间充裕,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定期复习,真的事半功倍。 一个非常好的证明就是,今年考政治我身边的人都不知道主观题第一个偶然与必然的理论怎么写,但是我就记得一清二楚,5分轻松拿下嘻嘻。(叉腰 至于为什么今年政治分比去年低,感觉有部分运气问题。去年客观题拿了48分,但今年好多题都不是书本知识,错答了好多之后只有39.5分,但是后面主观题答得不错给我救回来了。所以说书本这种可控变量掌握好就已经很好了,其他的尽人力听天命。

 基础日语
一战北大94分,北大题总体来说比较考查基础知识,包括俗语谚语惯用语、语法、n1~n2难度的阅读等。语法题中的古日语题属于拔高题,我当时是通过学校的古日语课做专八题来解决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备战北大方面,我当时就集中背了蓝宝书n1-n5的语法,然后闲时看惯用语谚语等,上古日语课。 

真题方面,日语职翻联盟都有收集,大家可以实际体验下,有针对性地进行突破。 二战南开94分,南开题型包括标音(5分)、选择(20分)、改错(5分)、阅读(40分)、作文(30分)。 具体题目不太想得起来了,不过南开的真题在tb上有卖的。

今年回归正常800字,去年是1200字。这篇属于记叙文,南开又双叒叕考记叙文了,大家可以着重准备下不过也要避免反押题。 这篇应该是要给1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的。这个题目我在一本南开出版的日语作文书看到过(可能是内部出题资料?又开始胡言乱语)。借鉴了其中一篇开头结尾,中间写了自己想要成为画家的愿望,都是准备到的内容所以应该拿到了相当一部分分数。

另外2022年南开基日分数线调低为60分,就是为了扩招,对总体学生来说都是个福音。 日语翻译基础
一战北大114

二战南开总分104分 

南开翻译题主要包括词汇互译(30分)、两篇中译日(60分)、两篇日译中(60分)。 

词汇互译国之大者、社交距离、碳中和、躺平、国际事务サプライチェーン、不要不急、金融缓和、风见鶏、アルペンスキー今年也是每个3分,只考了10个。(感谢群友的回忆帮助)

 中译日

第一篇就是小说翻译,文章特别长。讲一家人在家里设餐馆,主厨的母亲厨艺娴熟生意特别红火,儿子见生意兴隆提议在屋里多设几个桌位、多揽几个帮手负责做菜,母亲认为掌勺的人一多难以保证饭菜口味,便极力反对,但我和媳妇父亲执意如此,最后果不其然客人数量一跌再跌,不得已改回原来的规模,客人也就回来了,最后还有老板送来了牌匾要表扬母亲做饭好吃。 

第二篇是讲一带一路、互通互联的文,风格有点偏中国关键词,总体不难。

 日译中

第一篇讲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就,举了一个西南贫困地区脱贫的例子。

第二篇讲为人要善良之类的话题,两篇整体不难。 至于为什么分数这么低,是因为做完后发现时间有点充裕,就回到第一篇小说去反复修改,各种横线添加符号,弄的卷面真的很脏很乱很挤,老师都估计不想看,这篇得分应该少了10几分(当事人事后真的十分后悔orz)。
所以说一定要保证卷面的整洁度!!! 这一科目的学习全程跟着瑞译进行,报就完事了~ 汉语写作和百科知识
北大南开的题型都包括:

名词解释(50分)、应用文(40分)、大作文(60分) 先说作文,一战北大总分112分。
一战发现百科得分奇低,虽然北大没有给小分,但我估计是说明文写差了。

当年题目是以日本或者欧美国家为例围绕首相的诞生写一篇说明文。我原以为自己是文科生对这方面有相应的知识储备,而且之前也有练习过说明文的写法,应该得分不会这么低。并且百科和应用文都写得自我感觉挺满意,回鹘也知道是个少数民族也像模像样地写上去了,作文以外应该也不会丢太多分。
自以为满意的一份答卷却遭到现实当头一棒,北大也不给查小分,这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迷。 二战南开127分。
痛定思痛,我决心在写作这一部分多下功夫,这一部分得分真的很重要,相对于其他科目而言容易拉分。刚我开始模仿人民日报睡前聊一会儿写那种类似申论的高级写法,想要写出花来,但后来发现写一篇要绕过去绕过来花很多时间,考场上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构思,属于费力不讨好。
而瑞译冲刺班今年有专门的北大中文系老师嘉嘉来指导,告诉我们考场作文有固定的格式,没有把握就按照普通格式写,多用点新鲜素材,观点鲜明说理透彻就可以拿到很好的分数。后面我就完全按照考场作文的形式去准备,被表扬几次后写起来更得心应手了。 回到名词解释方面,目前两所高校的名词解释都是只给词,没有背景材料。 北大的印象太久了就很模糊了,大家可以参看其他的经验贴。

 南开:国际话语权、人类命运共同体、碳中和、硬核话语、杂交水稻、双减政策、黄宗羲、太平广记、冰壶、梅尧臣、《二十四诗品》、戊戌六君子、《文心雕龙》、建安风骨、《左传》、延庆、九州、朱熹、藏富于民、厚德载物、梅尧臣、郑人买履(据不完全回忆,感谢群友的回忆帮助) 至于如何准备,个人建议是把往年词条都整理出不同类别,用anki录入后进行记忆,其他帖子也有说这个方法,文科学习还是讲究温故知新。 南开应用文是给一个人工智能写广告词,当初准备的时候只是匆匆看了一篇例文,没有记格式以为不会考,看到的时候人傻了。但是尽量把能写的内容写上去,应该丢了一些内容分。 作文是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理解,这个文章比较好写。我是先点出君子和的内在是由于有着异于常人的“不同”,然后用三段式分别阐述君子怎么不同的,其中用了许多作文材料书的题材增加点时代气息。

南开的作文部分还是多考查非法方法思维逻辑,说理在先、文采其次。大家可以学习如何拉框架,到时候还可以买个素材书,可以帮助短期提分。 

复试部分 一战的血泪教训
因为我本人是很莽的性格,一战的时候弄得自己学习量以及压力很大,毕竟要考的是北大,所以当时全身心都投入到了学习当中。
虽然努力本身没错,但在我这里就产生了一个副作用,初试完后就想着这种高强度阶段终于结束了,就开始报复性地玩,甚至那个时候还去搞对象了。两个人就昏天黑地打游戏出去吃东西,生活特别不规律经常打游戏到凌晨2、3点,然后睡一上午吃完午饭下午晚上继续打游戏上分,就很单纯地想玩不想学习,每天过得浑浑噩噩。 我是那种很容易被环境影响逐渐丧失自己主见和目标的人,所以复试可以说从初试结束后就完全没有准备,直到北大出成绩后发现自己是397排名17,一半惊喜自己的努力有所收获(个人觉得还是蛮高的),一半懊恼排名有点低,复试一点也没准备怕没机会了。当时我整个人的心态是:过去的2个月多月其他人都有好好准备复试,我一直去玩没准备,接下来就半个月的时间来弥补,机会太渺茫了。而且自从从日本回来后听力就在逐步下降,文科学习是不可能靠短期努力就能弥补的。 所以就一直陷入这种非常糟糕的心态当中,在出复试名单前这段时间我都是间隙性奋起,持续性摆烂,因为这种想法太折磨人了。对于一个信奉努力改变一切的人来说,没有任何想法比自己放弃了努力的机会更摧毁一个人了。好几个好朋友都来劝我要好好准备复试,只有我自己知道机会太渺茫了,是我自己主动放弃了踏入燕园的机会。 绝望的来了,我还是形式上地参加了北大复试。点开进入教室后,刚开始自我介绍还好,后面复试视译中译日考到了中日韩的贸易自治区,我磕磕巴巴地硬是说完了。然后听译好像是两段,一个是讲矿物质好处另外一个忘了,感觉就是难度中等的说明文,但我愣是没听懂全文只抓到了几个词几个短句,随便编了几句(真是胆子大啊)。然后真正恐怖的来了。 主考的老师认真地看着我,问了接下来这么一句。


“宋さん、ちゃんと勉强しましたか。” 可能老师都不敢相信,一个水平这么差的人怎么敢来考北大,这人初试是怎么过的,这么差的复试成绩贴出去都丢北大的脸。当时我整个人都懵了,压根没有想到会被这样绵里藏针地打脸(老师还是给我留面子了),支支吾吾想不出合适的理由,只能厚脸皮的假笑一下,内心其实已经烂了一地。随后老师转开话题,形式性地问我喜欢村上春树什么书,我就把背过的东西讲完,整个北大复试就结束了。 这里说出我个人的私事大家可以看做一个玩笑话,也可以从中吸取点经验,这也是给我自己一个回顾总结以免重蹈覆辙。年轻的时候大家都会犯一些错误,但未来的路还长,这会成为独特的经验,警惕自己别再偏离正轨,认清每个阶段自己应该做的和想要做的,在中间做好平衡,如果自认为没有自制力就索性智者不入爱河,寡王一路硕博hhh。  

二战的奋斗史

吸取一战教训,这次“清心寡欲”上阵。初试完几天后开始跟着瑞译复试班每周定时练习,按规定完成作业,还坚持每天精听一篇90s左右的新闻,在网上打卡记录。
因为南开近几年主要考查听译没有视译,所以大家可以有的放矢地准备。最初我认为刚开始学习听译最大的问题就是听力问题,于是每天疯狂做精听,即把新闻当中的每个词都写在草稿纸上,次数不限力求每个听懂,以此来锻炼听力,基本上会花到1.5h-2h的时间。

 这种学习方式一直持续到瑞译模拟面试时(大概练了2个月),才发现这个方式有些弊端。即虽然能锻炼听懂的能力,但不能锻炼出迅速反应的能力,听一段内容一遍就很快扫过去了,脑子听不懂也提取不出信息,第二遍才能翻出个大概。 结果就是,模拟面试时两段新闻介绍我只得了10分(满分20) 



自以为每天练习应该会拿到不错分数,但是结果很现实,只是没暴露出问题,又一次证明了个人单独学习的局限性。而剩下只有半个月的时间给我吧,当时的挫败感特别强。个人认为这不意味着当时的材料很难,而是个人能力真的不够,因为瑞译同样有位二战的小姐姐,据她所说寒假以来就没怎么复习听译课作业也没怎么做,但是别人同样的模拟听译内容就拿了18分。当时听完整个人都麻了hh。

因为我是去外面的付费自习室准备复试的,规矩是不能说话,所以就一直没有认真考虑这个方法。后来3月份的下半个月,公共场所能一直听我叭叭叭说外语的声音hhh。 就个人体会而言,这个方法既可以囊括精听的练习,也可以迅速地提高你对外语的反应速度,短时间给到我很好的反馈(当然也要听力基础好),刚好弥补到我的短板。一个好的证明就是,我跟读一段新闻时,不觉得听力是个压力,而是一种熟悉感带来的享受,有种“人剑合一”的感觉hhh。但相对应的这个方法会占用大量时间,90s新闻我能花2h去跟读。

只要有效果就行,训练时间因人而异。 自我介绍部分,我把去年北大的那篇改了一下就拿来用了。自由问答准备了50多个问题吧,最后一周还拿anki再查漏补缺保证每天的复习量。 除了自主学习外,初试成绩出了之后我就去wb上找组织,自建了一个群之后跟大家互通成绩、消息之类的,做好复试调剂的准备(打好信息战很重要!)

后面还约到一位新疆的小姐姐每周固定时间一两次练习自我介绍和自由问答(今年人数太多取消了自由问答0.0),后面是还模拟好几次听译,真的模拟出现场感,锻炼处变不惊的译员素质。

 有关复试那天
今年复试人数较往年上升许多,复试时间又集中在一天进行,可想而知复试老师的辛苦程度。
到我复试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了,老师们看起来都特别疲惫。
到我的时候,老师第一句是让我3min说完自我介绍和另外一个政治问题,我当时都又懵了。因为原本是给的6min时间,直接砍一半,但是我很着急没办法进行有效的删减,情急之下索性以最快速度地把自己准备的内容说完,同时保证口齿清楚,估计整个下来下来有4min多钟,老师也看得出这个要求有点无理,也没有打断我非常的仁慈。(笔芯) 复试内容今年是4段听译,与去年不同今年是配有视频的,这对我们收集信息帮助很大。

听译完后,老师就说今天听译就结束了,我又傻了。自由问答呢?不会是我太差了不想问我了吧。我当时整个人又傻掉了。马上拨通我新疆小姐姐的电话(她是上午结束的),才知道今年人数过多为了减少工作量节省时间,都没有自由问答了,但明年不知情况如何,所以大家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

当时从北大换到南开,很多朋友都不理解,认为我一战都差一点二战肯定能上,但其实我经历一些失败后就没有那么喜欢死磕,我也不喜欢追求高压力的学习过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校,以后学另外一门技能也能拿到体面的工作。毕竟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其二是我南开的学姐年中给我说好像今年要扩招,随后我赶紧打电话问了南开外院研招办,那边的老师给我说的确会扩招,我后面还有点不太敢相信,接连又打了两个电话都是说要扩招。虽然空说无凭没有出文件,但我还是怀着忐忑的心情选择这所学校,想着没扩招就靠实力,要是扩招了就当是老天对我的眷顾。 事实证明我是正确的,今年考北大更卷,考南开的也卷,考研整体形势比去年更严峻,南开扩招真的就是广大考生的福音。

 二战的过程确实会比较枯燥乏味,需要不时地放松自己,缓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压力,只要坚持到底,相信最后就一定会迎来满意的结果。 今年遇到了许多贵人,有敬爱的老师,也有善良美丽的学长学姐以及努力拼搏的研友们,感恩大家的帮助与支持,预祝各位前途似锦,我们更高处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