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一篇有关于言语交际的论文

现急需在6月26日前完成一篇有关于言语交际的论文。具体要求如下:请结合生活实践和课堂知识从言语交际的主体、语境和话语三个要素谈一谈,如何提高言语交际的能力?(2000字以上)。谢谢了

浅析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准确性与得体性
摘要:准确性原则与得体性原则是英语言语交际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从实际的英语讲座这个教
学环节中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此掌握得并不好,认识到此类问题的重要性并在实际运用中避免错误的
发生,才能更好地达到交际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英语;言语交际;准确性;得体性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已经得到
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由于母语负迁移现象及过
去的教学体制和教学方式的影响,还仍然存在学
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不强的问题。在教育部下发的
《普通高等专科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
指出“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实用的英语语言知
识和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资
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
打下一定的基础。”其中特别强调了要培养学生
的应用能力的问题。作为语言学科来说,语言交
际能力就是最基本、最本质的应用能力。
为跟上当前的教学形势,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掌握较强的英语交际
能力的要求,我院的英语教学在尝试各种形式的
改革,摸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有效的教学模式。在
实践的过程中,尝试将英语讲座引入教学过程。
这种教学形式改变了以教材为主的传统模式,教
师虽然作为主讲,但同时允许学生不拘泥于教材
随时用英语提出与该学科相关的问题。学术讲座
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接收大
量的可理解的输入信息,还可以锻炼学生语言的
应用能力,是一个真实的言语交际的过程。从学
生对主讲老师(外籍教师)的提问中,我们发现了
一些失效表达和负效表达,直接反映出学生在言
语交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言语交际
言语交际过程是一个包括说话者的言语编码
和听话者的言语解码的双向活动过程,这一过程
包含着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在言语交际中表
达者和接受者的职业、经历、身份地位、文化程度、
民族文化差异等因素都会影响表达效果。说话者
所使用的言语如果以偏概全,过于偏激,就会影响
言语交际的真实性与得体性。“为了达到预定的
交际目的,表达者(说话人或作者)必须根据话语
信息的输出和反馈情况控制好自己的言语行为,
一旦发现偏离目的,就得加以调节,重新组合话语
形式,以保证交际任务的完成。”[1]79从言语交际
过程中的心理,社会因素入手,克服言语交际中的
失效表达和负效表达。要有效地防止言语交际中
的言语病,我们首先要掌握准确性原则和得体性
原则。
 二、准确性原则
1975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 P.
Grice)对其提出的合作原则进行补充说明,认为
言语交际包括四个范畴,每个范畴又包括一条准
则和一些次准则[2]73,其中第一条和第二条分别
提到的是量的准则(QuantityMaxim)和质的准则
(QualityMaxim),量的准则要求所说的话应包含
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并且不应包含超出需要的
信息。质的原则即努力使你说的话是真实的,也
就是要求不要说自知是虚假的话和说缺乏足够证
据的话。如果并不是为了适应语境或达到某种特
殊的交际目的而违反“量”和“质”的准则,就会影
响言语交际的有效性。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在参
加英语讲座的提问过程中,常常没有把握住“量”
和“质”的准则,而出现以偏概全,以特殊概括所
有的问句。
例1:学生A提问:“In China, husbands con-
trol the money in the families. So who control the
money inAmerica?”(在我们中国家庭里,丈夫管
钱。那么,在你们美国谁管钱呢? )
在学生A的提问中,学生提问的主要目的是
第二句的内容,第一句主要是起到导入铺垫的作
用。这一导入句的本质是要在言语交际中具有不
可否定的信息表达作用,因此也必须符合语言表
达效果原则性标准之“质”。但事实上,提问者的
导入句却是一个缺乏足够证据的话语表达。客观
地说,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是丈夫管钱,因
地域以及家庭情况的不同而不同,对于这种复杂
的情况不能以一概全,学生A在表达的过程中应
该遵循言语交际的语言表达原则性,使用适当的
限定性词语把动作的发出者范围加以限定,以达
到真实可信的言语表达的要求。
例2:学生B提问:“Men beat theirwives in
China. DoAmerican men beat theirwives?”(在我
们中国男人会打自己老婆。你们美国人会打老婆
吗? )
在例2中,学生B的提问对象是与自己不同
国度不同民族的美国人,在问句使用“Men”时没
有给出限定,在听话者的言语解码活动过程中很
容易对说话者学生B所涉及的对象“men”(男
人)理所当然地理解为“allmen”(所有的男人),
或者“Usually,men……”(通常情况下男人)对自
己的妻子会使用暴力,从而可能导致听话者的误
解,影响了说话者的言语表达中文化信息的错误
传递。
在提问环节中的时间有限,提问者不可能在
导入铺垫句中把所有的客观情况详细地加以说明
后再提问。在此,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以使自
己的导入句符合言语交际的表达,符合“质”的标
准。
  (一)模糊涉及对象之范围力求真实准确
在例1中,学生A把所涉及的对象“hus-
bands”(丈夫)进行了事实上的无限限定,即,在
听话者的言语解码活动过程中对说话者学生A
所涉及的对象“husbands”(丈夫)理所当然的理解
为“allhusbands”(所有的丈夫),因此导致了听话
者的误解,影响了说话者的言语表达的真实性。
学生B表达中的导入句可以改为:“Some men
beat theirwives in China.”(在中国有些男人会打
自己老婆)或者“I never beatmywife…….”(我
从不打自己老婆,但有些人会打老婆。)修改过的
表达不但如实恰当地表达了提问者的提问目的,
而且有效地传递了内含的文化信息,让听话者能
够准确把握说话者的信息和意愿,最终达到预期
的沟通效果。查德曾说过:“……人的大脑能够
用不精确的,非定量的,模糊的方法进行思维和推
理。”[3]因此,为力求说话者言语表达的真实性,
避免听话者的误解,学生A可以模糊涉及对象之
范围,即不用给出涉及对象的精确性范围。
  (二)增加限定词而求其准确性
在例1中,学生A没有有效表达出说话者原
本想表达的意愿,学生A的真实意愿是如实描述
当前我们中国的家庭文化,并以此导入其提出的
问题。但学生A在表达此意愿时把涉及范围不
真实地随意夸大,造成了真实性的丧失。为避免
此错误,可以在导入信息句中把“In China, hus-
bands”换成“my husband”(我丈夫)或者“my
wife”(我妻子)或者“I”(我),因此缩小了涉及对
象之范围,使得说话者的语气更为客观,或在导入
信息句中“husbands”之前使用“some”(有些)或
者“most”(多数)、“a lot of”、“many”、“more and
more”(越来越多)或者“less and less”(越来越
少)之类的词限定涉及对象之范围,从而使得说
话者的言语信息在表达中消极实现真实性标准。
在说话者使用此类限定词之后,听话者在自己的
角度通过言语解码过程,可以准确地了解听话者
所传达的意愿,即动作(比如在此例中为“con-
trol”)的发出者的范围不是所有的“husbands”,
从而有效消除了可能因为原话语的真实性欠缺所
带来的违背说话者意愿的信息误解和文化误会。
 三、得体性原则
前面曾提到,如果并不是为了适应语境或达
到某种特殊的交际目的而违反“量”和“质”的准
则,就会影响言语交际的有效性。而在有些场合,
不得不违反合作原则。“Leech指出人们在交际
中违反合作原则,最根本的考虑是他们要遵守另
一条重要的原则———礼貌原则”[4]106, Leech提出
的礼貌原则的第一条次准则就是得体准则,尤其
是在与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的交际过程中,由
于民族间信念、习惯等的差异,把握得体准则也显
得尤为重要。得体性是言语交际的最高准则。不
得体也是言语病。在英语讲座的开展过程中,亦
有不得体的提问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对
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不了解,而以一种听话者容易
误解为所有中国人的观点和想法的陈述语气来表
达个人的观点和想法,而导致不得体的言语病现
象。
例3:在与美籍教师的交流中,学生C提问
道:“howmuch do you earn eachmonth?”(你每月
的收入是多少? )
在此表达中说话者没有考虑听话者国家的社
会文化而贸然提出的问题是不得体的。在美国文
化中,关于收入等问题是不愿告诉人、不愿公开的
私事,当我们提出此类问题时,他们会感到反感,
觉得提问者不礼貌,要干预他的私事。
提问前必须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十分
密切的,“我国著名英语教育专家胡文仲先生指
出:‘学习外语不仅仅是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接
触和认识另一种文化的过程。’”[5]
再如在我院一次由外语系外籍教师主讲的以
AmericanWeddings(美国婚礼文化介绍)为主题
的讲座中,学生听众在讲座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
出现一些普遍存在的类似的言语病,影响到言语
交际的得体性。
以上谈到的言语病在英语讲座的开展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就是说学生的言语交际的
原则并没有很好掌握。言语交际过程是一个复杂
的过程,在各种英语交流环节中有必要注意言语
表达的真实性和得体性,力求恰当准确的表达说
话者的真实意愿和确凿信息,使听话者对所给言
语作出准确的解码,以求达到言语交际的最好的
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焕辉.言语交际学[M].江西教育出版社, 1988.
[2]晓义.言语交际[M].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6.
[3]王盼妮.英语数词词语的模糊语义[J].青岛师专学
报, 1994(2).
[4]戈玲玲.教学语用学[M]. 2002.
[5]姚政芳.学习外语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EB/OL]
[2008-09-10]. http: //info. edu. hc360. com /2008/
09/101413152285. s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7-16
语境的产生先于交际行为并影响随后交际中的语言使用。制约话语的产生和理解并影响交际行为发展的不是客观世界,...明确动态语境和交际行为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言语交际行为有重要的意义。 毕业论文搜集整理:毕业论文网www.wsdxs.cn/html/wenhuayanjiu
第2个回答  2013-07-16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我有此方面的论文详细资料 另 专业代做毕业设计 下面有联系方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