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皇后名单?按照先后的顺序

如题所述

1、明太祖朱元璋,皇后为孝慈高皇后马氏。

2、明惠宗朱允炆,皇后孝愍让皇后马氏。

3、明成祖朱棣,皇后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徐氏。

4、明仁宗朱高炽,皇后诚孝张皇后张氏。

5、明宣宗朱瞻基,皇后2位,分别是恭让胡皇后胡善祥、孝恭孙皇后孙氏。

6、明英宗朱祁镇,皇后2位,分别是孝庄钱皇后钱氏、孝肃周皇后周氏。  

7、明代宗朱祁钰,皇后2位,分别是孝渊汪皇后汪氏、肃孝皇后杭氏。

8、明英宗朱祁镇,皇后2位,分别是孝庄钱皇后钱氏、孝肃周皇后周氏。

9、明宪宗朱见深,皇后4位,分别是吴废后吴氏、孝贞纯皇后王氏、孝穆皇后纪氏、孝惠皇后邵氏。

10、明孝宗朱祐樘,皇后为孝康敬皇后张氏。

11、明武宗朱厚照,皇后为孝静毅皇后夏氏。

12、明世宗朱厚熜,皇后4位,分别是孝洁肃皇后陈氏、张废后张氏、孝烈皇后方氏、孝恪杜皇后杜氏。

13、明穆宗朱载垕,皇后2位,分别是孝懿庄皇后李氏、孝安皇后陈氏。

14、明神宗朱翊钧,皇后2位,分别是孝端显皇后王氏、孝靖皇后王氏。

15、明光宗朱常洛,皇后3位,分别是孝元皇后郭氏、孝和皇后王氏、孝纯皇后刘氏。

16、明熹宗朱由校,皇后为懿安皇后张氏。

17、明思宗朱由检,皇后为孝节周皇后周氏。

扩展资料:

明朝后妃制度:

明太祖制定后妃制度的目的十分明晰:一是治天下首先要治理好家,家要管好就必须严守夫妻之道。二是后妃的职责是生儿育女、侍候皇帝和管理宫女,严禁过问宫外之事和参预朝政。三是强化教育,树立典范。四是严格等级,恩宠适度,尊卑有序。

在后妃的编制方面,明初不拘所谓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之数,设皇后一人,妃子数人,后妃以下,杂置宫嫔,而间以昭仪、婕妤、贵人、美人等人数不等。

嘉靖十年仿古礼册立九嫔,位在妃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后妃

百度百科-明朝皇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第1任洪武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后马秀英(1333一1382),是安徽宿州人,她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朱元璋给马皇后很高的荣誉,谥之“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孝陵之名即由此而来。嘉靖十七年,加谥“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

  第2任建文惠帝朱允炆皇后马氏,光禄少卿马全女。洪武二十八年十月,册后为皇太孙妃。建文改元,立为后。生二子,文煃、文圭。靖难兵入城,而后崩于火,闻者哀焉。

  第3任永乐成祖朱 棣仁孝文皇后徐氏,洪武九年(1376年)册封为燕王妃,朱棣称帝册封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四日去世,享年46岁。谥“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长陵玄宫落成,葬入陵园。

  第4任洪熙仁宗朱高炽诚孝昭皇后张氏,仁宗元配,永城人,指挥使赠彭城侯张麒 诚孝昭皇后画像之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封燕王世子妃,永乐二年(1404年)封皇太子妃。仁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宣宗即位,尊为皇太后。英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十八日去世,谥“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启圣昭皇后。”葬献陵。

  第5任宣德宣宗朱瞻基孝恭章皇后孙氏,他是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女。济宁人胡氏,被选为皇太孙妃,孙氏被选为嫔。宣宗即位,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胡后身体不好,常常有病,渐被宣宗冷落。宣宗为立孙氏为后,命胡后上表辞位,以早定国本(太子)。宣德三年三月,胡后辞位,退居长安宫,赐号“静慈仙师”,贵妃孙氏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孙氏上徽号“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四日,孙太后去世,谥“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合葬景陵。

  第6任正统英宗朱祁镇孝庄睿皇后钱氏,英宗元配,海州人,都指挥佥事(后封安昌伯)钱贵女。正统七年(1442年)立为皇后。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加“慈懿”徽号。成化四年(1468年)六月二十六日,钱氏病故。谥“孝庄献穆弘惠显仁恭天钦圣睿皇后”。九月四日葬裕陵。
  
  第7任景泰代宗朱祁钰皇后汪氏,北京人,祖父汪泉世为金吾左卫指挥使。正统十年(1445),郕王朱祁钰18岁,册封汪氏为郕王妃。授汪氏父亲汪瑛为中城兵马司指挥,“食禄不视事”。 正统十四年(1449) 册封王妃汪氏为皇后。进汪皇后祖父汪泉为都指挥同知;进汪皇后父亲汪瑛为锦衣卫指挥使,旋又晋升为左都督,明武宗元年(1506)十二月,汪氏去世与景帝合葬金山。第二年武宗给汪氏的谥号是:“贞惠安和景皇后”。

  第8任天顺英宗朱祁镇孝肃后周氏,宪宗生母,昌平州文宁里柳林村(今属北京市海淀区)人,锦衣卫千户追封庆云侯赠宁国公周能的女儿。正统十二年(1447年)生宪宗皇帝,天顺元年(1457年)册封为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加尊号“圣慈仁寿”。孝宗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弘治十七年(1504年)三月一日去世,谥“孝肃贞顺康懿光烈辅天承圣太皇太后”。四月十八日葬裕陵。

  第9任成化宪宗朱见深孝贞纯皇后王氏,上元人,中军都督追赠阜国公王镇之女。为宪宗皇帝第二位皇后(第一位吴氏于天顺八年[1464年]八月被废)。孝宗时,她被尊为皇太后,武宗时尊为太皇太后,正德五年(1510年),上尊号“慈圣康寿太皇太后”。武宗好出宫游玩,王氏常涕泣相劝。她在宫内待人仁和,从不误罚一人。正德十三年(1518年)二月十日,王氏去世,谥“孝贞庄懿恭靖仁慈钦天辅圣纯皇后”。六月十六日葬茂陵。
   孝穆皇后纪氏,孝宗生母,广西贺县人,是当地少数民族土官的女儿,成化时南征,俘人宫中。因她机警通文,被授为女史,管理皇家典籍。一次,宪宗偶然来到内藏,见纪氏对答合意,就在内藏私幸了她。纪氏从此有了身孕。成化十一年(1475年),孝宗年已6岁, 六月二十八日,纪氏突然死去。宫里传说是万贵妃乘宪宗召见纪氏时,在酒中下毒,纪氏被毒害而死。也有的说是自缢而死,莫得其详。张敏也吞金而死。
   纪氏死后,被谥为“恭恪庄僖淑妃”葬京西金山。孝宗即位后,追谥为“孝穆慈慧恭恪庄僖崇天承圣皇太后”,迁葬茂陵。 
   孝惠后邵氏,昌化人,邵林之女,小时候因家贫,卖给了杭州镇守太监,由此被送进皇宫。邵氏“知书,有容色”,初居外院,一天晚上,皓月当空,邵氏即兴吟咏她所作的《红叶诗》,宪宗偶然从那里经过,隐约听到,遂召幸,册立为宸妃,进贵妃,生兴王朱祐杬及岐、雍二王。世宗入继大统后,邵氏已因年老双目生翳。她听说自己的孙子当了皇帝,拉世宗到自己跟前,从头摸到脚,非常高兴。世宗将她尊为皇太后,嘉靖元年(1522年)上尊号“寿安”,十一月十八日去世,谥“孝惠康肃温仁懿顺协天祐圣皇太后”。在确定邵氏葬地时,大臣们都说橡子岭(又名祥子岭,在今定陵稍北)地形高敞,可以卜葬.而世宗则主张在茂陵左右附近的地方卜建山陵。经再三考虑,才于嘉靖二年二月二十五日,葬邵氏于茂陵。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2-29

太多为什么

第3个回答  2013-07-14
一般人有点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