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出自哪里?

如题所述

出自西汉礼学家戴圣《大道之行也》,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举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求信义推行和睦。所以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亨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

使死了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寡妇,失去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男子各有自己的职业,女子各有自己的家庭。既厌恶有力气不肯使出来,又不非要为了自己劳作。

於是各种图谋就会消除而不会兴起,盗窃、捣乱、破坏的行为就不会出现,所以门户向外开着而不用关闭。这就叫做大同。”

扩展资料:

《大道之行也》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中孔子的一段话,是为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孔子是因为生活在一个动荡不止、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一个理想社会,所以才有了这番言论。

此文在阐明“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前景。这里人人都能受到社会关爱,安居乐业,且各尽所能,这里寄托着儒家崇高的社会理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05
选自《礼记·礼运》。
全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有人供养。

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於知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恶其不出於道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
“大道通行的时代,天下都是公正无私的,选举贤能的人主持政事,讲求信义推行和睦。所以人们不单是亲爱自己的父母,也不单是亲爱自己的子女,使社会上的老人得以安亨天年,壮年人得以贡献才力,小孩得以顺利成长。使死了妻子的丈夫,死了丈夫的寡妇,失去内父母的孤儿,失去儿子的独老,有残疾的人都能有所供养。男子各有自己的职业,女子各有自己的家庭。既厌恶有力气不肯使出来,又不非要为了容自己劳作。於是各种图谋就会消除而不会兴起,盗窃、捣乱、破坏的行为就不会出现,所以门户向外开着而不用关闭。这就叫做大同。”
老人可以善终,年壮有力,有能力的人可以得到重用,年幼的可以有人抚养使其健康茁壮的成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老而无子,幼而无父,身体残疾的人都能得到抚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3-07-15
《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05
礼学家戴圣《大道之行也》尊敬长辈不仅仅限于家长和熟悉的长者,在公共场所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尊敬长辈的习惯。如在公交汽车上遇到老人,要主动让座;看见老人过街,要主动上前搀扶。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你尊重了别人的长辈,别人也会尊重你的长辈,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文明圈。
作为子女,我们应当热爱和尊敬父母,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心怀感激之情;要虚心接受父母的忠告和教诲,对父母要有礼貌;要关怀父母,为父母分忧解难。别外,对一些必须掌握的行为礼仪,尊老,要老有所养,对老人生活上多加照顾。人岁数大了,生活中总有很多的困难和不便之处,我们年轻人要处处体谅他们,尽可能地给予照顾。尊老,还要从精神上给老人以尊重和安慰。
3、今天,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最大的问题,也许不再是缺吃少穿了,而是需要更多的精神上的安慰。一首“常回家看看”,唱遍大江南北,呼唤的是儿女对父母,也是年轻人对长辈的尊敬孝顺。要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养成习惯。在自己冲动的时候,如果发生了对长辈无礼的举动,如发脾气、摔东西、不理睬等,事后一定要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要亲自去给父母道歉。希望“尊老爱幼”仅供参考哦
第4个回答  2021-04-05
出自《礼记·礼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