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老师是谁?

如题所述

谭老师,广东人,菊(注:居住)至善,擅性理,为300年来中国性学一大师也。

谭老师鞠躬尽瘁,精华无穷,一箭射尽天下苍生。

呜呼!何人能敌至善谭老师?唯有“苍”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08
我知道谭校长是指谭咏麟,不知道你说的谭老师是不是也是谭咏麟。
第2个回答  2013-01-08
谭处端 全真七子之一,王重阳的徒弟
第3个回答  2013-01-08
谭德群同志自198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教学一线担任我校聋教学部的语文教学工作,并担任聋教学部班主任,至今已有二十三个个春秋。
  该同志十多年来,热爱特殊教育,热爱残疾学生,工作业绩优秀,教育教学效果显著。2003年被评为“九五”期间贵阳市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2003-2005年度所带的班级被评为贵阳市“文明班级”; 2001年、2003年、2005年多次被评为校级优秀班主任,2004年所带班级被评为校级“文明班级”。2009年被评选为贵州省优秀班主任。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
  该同志1989年工作以来,刚开始,她看着那些残疾的孩子,脸上充满了惆怅,不知道要怎样来面对他们。可是经过一段时间与那些残疾学生的接触后,她深深地感到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一样重要,特殊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办好特殊教育,是贵阳市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把残疾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样是一个人民教师光荣的职责,一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此以后,她把“一切为了残疾学生,为了残疾学生的一切”作为己任,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残疾儿童的教育教学中,把教育好残疾学生当着是自己工作的头等大事。为了残疾学生,她常常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每天早早地来到学校为残疾学生的生活起居操心,一年级的孩子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看不懂手势,他们进校后的学习生活都很难。谭德群老师每接一个新的一年级,她都要手把手地教会每一个孩子怎样去食堂打饭,怎样上课,(孩子们没有时间概念,不知道上课和课间是怎么回事。)怎样上厕所,……所有的诸如此类的事情,她都要亲自教会孩子们,下班以后,她还要到学生宿舍,检查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用品是否齐备,看看她们还缺少什么,缺少了,她就赶紧为学生准备好,有的学生年龄太小,不会自理,她就耐心地教她们,在操场、在宿舍、在食堂,我们都会经常看见谭老师教学生的身影。在她的心里,残疾学生的一切是第一位的,把这些身患残疾的孩子们培养成人,是她最大的心愿。她就是这样,十九年如一日的默默地为聋哑教育努力工作着。
  二、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突出:
  (一)、教学成绩突出:
  在教学工作中,该同志积极服从学校的分配,不管分配什么工作,都认真地履行工作职责,并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取得突出的成绩。
  1、全身心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该同志注重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学习、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她根据学生的需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尊重残疾学生个别差异的规律,认真地组织教学。在工作中,她遇见了很多难以想象到的困难,1990年,在刚接手一年级的19名新生时(班额应为8-10人),这些聋孩子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他们没有语言,不会打手势。这对一年级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生听不见,也比画不了,怎么办?这时,谭老师一遍又一遍的用手语,用丰富的表情,用形象的肢体语言,千方百计地、“手舞足蹈”地、耐心细致地教学生。一遍,两遍,三遍;学生不懂,再来;再不懂,又再来……这样一遍又一遍的,一次又一次的,周而复始地;对着班上的19 名聋哑学生,一个简单的字母,她却要重复着上百遍。学生们就这样慢慢地学会了a、o、e,……学会了应该学会的知识。多难的教学啊,尽管如此,她无怨无悔的工作着。
  2、从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她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常常利用业余时间给班上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补课,不歧视后进生,与他们做朋友,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大大的提高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 。2005年,她的班上有一叫刘超的学生,因为生病,在家休学半年。第二学期来了以后,他的学习显得很吃力,为了提高刘超同学的学习成绩,谭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分层次教学、个别化教学的方法,单独为刘超备课、上课。课后,除了亲自给该同学补课外,还让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胡峻塽也去帮助他,经过老师和同学的共同努力,刘超同学的成绩终于赶上来了。
  2007年,她所教的班级里有一个学生叫李艾妮的,这个女孩因为长得乖巧,很多老师都喜欢她,她有了优越感,学习不认真,成天想着怎么打扮,谭老师针对她的情况,与学校的老师交流,让他们配合,不要娇惯她,同时与孩子的家长联系,共同教育她,利用她想争第一的心理,帮她补习落下的功课,鼓励她赶上班里的好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她的成绩终于提高了,她的母亲看到了孩子的进步,高兴地说:“来贵阳盲聋哑学校上学的选择是对的,太谢谢谭老师了!”(这个学生的家在威宁)
  3、所带班级教学成绩优秀:多年来,该同志所带班级的学习成绩优秀。近年来,班级参加学校的统考,单科成绩、综合成绩、及格率、平均分别位居全校前列。
  在该教师的努力下,全班学生的整体素质好,学生们全面发展,班风严谨而活泼,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二)、班主任工作业绩优秀:在班主任工作中,该同志认真履行班主任工作职责,为人师表,关心爱护每一位残疾学生,关注每一位残疾学生的需要。为了能把班上无知的聋哑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付出了十倍乃至百倍的心血。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也使她摸索出了一套对残疾儿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面的做法,使她的班主任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1、不让每一个残疾学生失学:在班级管理中,该同志一直把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课余时间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2003年的一天,谭老师通过与该班学生何文平谈话,了解到该学生由于父亲病故,家中母亲长年生病,家里已无力在供他读书,他准备退学回家,另一名学生聂云平,他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右手落下残疾,工厂让他回家休息,不再发给他工资,聂云平的父亲想让他辍学回家帮妈妈买水果,孩子心里很难过。得知这些情况后,谭老师及时向学校领导反映,学校领导很重视,谭老师和校长一起亲自到这两名学生家所属的乌当区残联,向乌当区残联的领导说明了情况,乌当区残联的领导被校长和谭老师的一翻肺腑之言感动了,他们表示:今后每年补助这两位学生每人一千元,解决他们的困难。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了,孩子们的脸上的愁云也消失了,又能与同学们一起愉快地学习生活了。也正因为谭老师的关心帮助,何文平同学在老师的影响下,也懂得了去关心帮助他人,每当发现同学有困难,他会去帮助,每当看到老师需要帮忙,他也会主动地去帮助。2007年8月,经过家访,谭老师了解到她所带的班级里有一个叫曾恋恋的孩子,父母离异,孩子从小跟着父亲,父亲自己也是聋哑人,由于接受不了离婚的现实,精神失常,曾恋恋与70多岁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无力为她支付学费,知道这些情况后,谭老师积极与学校领导、外界联系,为孩子争取到了泰康人寿保险公司的资助——2500元钱,解决了孩子奶奶的后顾之忧。
  2、关心每一个学生生活:身为聋校的班主任,她除了抓学生的思想工作以外,她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她面对的都是残疾儿童。这些学生多数来自贫困家庭,他们不仅需要老师学习上的关心,还需要老师生活上的关照。没有衣服穿了,谭老师找来衣服给学生穿上;没有饭吃了,她买给孩子们吃;没有生活必需品了,还是她为孩子们买。在学校,班主任不仅是聋孩子们的老师,也是他们的父母。1994年的一个冬天,她的班上有一个叫许伟明的孩子病了,她带着这个学生到医院去看病,结果该同学得的是传染性疾病,医生要求马上住院,不能离开,谭老师赶紧为他办理住院手续,晚上,他的父亲因为路途遥远,没有赶到医院,谭老师守侯在孩子的病床前,在孩子住院期间,谭老师每天为他送饭,看着孩子一天天好起来,她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下来了。在谭老师刚刚参加完班主任论坛的那天,她从六中回家,刚到家门口,生活老师打来电话,说她的班上有一个学生病了,谭老师顾不得回家,急忙跑到学校,把孩子带到医院看病,当医生为孩子打针治疗后,孩子晕了过去,他急忙叫来医生抢救孩子,后来得知是因为孩子没吃饭引起的,谭老师立刻跑去为孩子买上一碗热腾腾的米粉,一口一口地喂孩子吃完。孩子吃饱了,可谭老师还一直饿着肚子。2007年的平安夜,谭老师的班上又有学生生病了,为了减轻生活老师的负担,谭老师放弃了休息,带着学生到医院输液,学生的病好了,可谭老师的女儿却一个人在家等待妈妈。她让妈妈陪她过平安夜的愿望落空了。
  在十八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谭老师不知带了多少学生看病,陪伴了多少孩子输液。在学生生病期间,她还拿出自己的工资,给学生买营养品,把学生带回家调养,帮助生病的孩子早日康复。孩子们在她的关心呵护下,一个一个健康地成长起来。
  3、竭尽全力资助每一个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老师们的收入不高,与普通学校的老师相比,他们的收入可谓是少之又少。可当学生需要时,谭德群老师仍然从她微薄的收入中拿出力所能及的钱来帮助学生。也有的学生家长,为了感谢谭老师,拿出钱来感谢她,都被她婉言谢绝了。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她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叫周诗琪,由于年龄在班上最小,学习比较吃力,谭老师利用业余时间给她补习,使她的学习成绩不仅跟上了班上的进度,而且她的成绩在班上还处于中上水平。周诗琪的父母为了感谢谭老师,拿出钱来送给谭老师,被谭老师谢绝了,她告诉周诗琪的妈妈,这是一个教师应该做的。
  她不仅不接受家长的馈赠,还无私的帮助她班上的学生,她们班有一名可爱的小女孩,名叫杜长红,她的父母是织金来贵阳打工的农民工。小女孩的父亲靠在贵阳菜场内给他人背菜,拣菜为生,母亲没有工作,家里还有一个妹妹。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小女孩的母亲很想为自己的孩子买一份保险,可是又拿不出35元钱,谭老师看在心里,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了35元钱,悄悄地为她买上了保险。在以后的六年里,谭老师每年都为这个小女孩交保险费,不仅解决了她的父母的忧虑,更为孩子买了一份安全。不仅如此,谭老师还经常给杜长红同学买一些学习用具和衣服,让她和全班同学一起快乐地学习、生活。
  在去年学校组织的党员示范活动中,谭老师还拿出钱来为她的帮扶对象曾恋恋购买了学习用品和衣物。除此之外,谭老师经常为她班上的学生购买水果、小吃等东西,让她的学生们在学校也能感受到母亲般的温暖。
  4、班级教育不失去每一个家庭:教育活动是一个多方面的活动,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谭老师很注重与学生家长联系,随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家长们随时都能从谭老师那里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身体怎样;学习怎样;情绪怎样;……对于这些问题,诸如此类等等,谭老师都清清楚楚,烂熟于心,家长与孩子交流有意见分歧时,都要来请谭老师去劝说、调解。在家长的心里,谭老师就是他们孩子的“守护神”,有了谭老师的关心,他们就能安心的工作。有了老师的关注,他们的孩子就不再是包袱、累赘,他们在聋哑学校这个温心的环境里,家长们看到了孩子的希望。他们都把谭老师当作了孩子的“亲人”。在1993年的9月,谭老师班上有一个叫罗亚学的学生,父亲很早就去世了,母亲神志时而清醒,时而糊涂,他的心理压力很大,经常会问谭老师:“妈妈不在了,我该怎么办?”谭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没关系,妈妈不在了,我会帮你,有什么事情,你尽管找我。”孩子听了谭老师的话,开心地笑了。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这个孩子生病,受伤,都是谭老师负责的。孩子的姐姐在毕业典礼上告诉谭老师:“我的弟弟能够毕业,全都是谭老师的功劳,如果没有谭老师的关心支持,我的弟弟早就辍学了。”直到现在,这个学生已经毕业9年了,他遇到困难还会来找谭老师。
  当然,在工作中,谭老师也遇到过来自家长的阻力。2001年9月,谭老师的班上从湖南转来一名学生,名叫蒋齐哲,这名学生到班上以后,上课不发言,课间也不和同学玩,谭老师看在心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发现该同学有自闭倾向,于是他召集班上的班干部,要求他们主动与该同学沟通,帮助他,与他交朋友,谭老师每天下午下班后找他谈心,教他手势,并及时找到蒋齐哲同学的父亲,从他的父亲那知道了他的情况,了解到了很多原因是因为他的母亲对他的态度造成的。谭老师找到了他的母亲,向他的母亲说明了孩子的情况,一开始孩子的母亲很不高兴,认为谭老师多管闲事,还说了一些很不中听的话,根本不愿配合老师。可谭老师并没有因此放弃,她利用学校六一儿童节搞活动的机会,让孩子的母亲到学校来观看孩子的演出,让她的母亲认识孩子的另一面,孩子的母亲看完演出后,哭着对谭老师说:“谭老师,对不起,以前我对你的态度不好,现在我知道错了,以后我会好好地对待孩子。”从此以后,蒋齐哲同学在家长和谭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没有走进“自闭”,他现在和班上的同学一起,快乐的生活着。
  凡是谭老师带过的班级,那些学生的家长们都纷纷称赞谭老师是一个认真负责、有爱心的好老师。
  5、做学生的好朋友,当学生的知心人:在课堂上,谭德群老师是一个严师,而在课后,她却是一个孩子们值得信赖的朋友。孩子们高兴时要找他倾诉,悲伤时也要向她哭诉。每一个孩子的心事她都会认真地对待。曾经有一个叫王惠智的学生,他被人拐骗到外地去,被逼迫从事偷窃活动,解救回来后,一直闷闷不乐,他的父亲很着急,又无法和他沟通,我找到这个孩子,和他耐心的交谈,他说他害怕外人的眼光,我知道被拐骗的事对他打击很大,我告诉他,不要怕,首先老师愿意做你的朋友,有什么不愉快,老师帮你,从此以后,他慢慢改变了,毕业以后他有什么心事也会到学校来找谭老师倾诉。
  2007年9月,谭德群老师由于工作需要,没有继续带她原来的班级,原来班级的学生们却仍然把谭老师当作他们的班主任,不管有什么事情都会先告诉谭老师,他们把谭老师当作了他们的知心朋友。今年4月,这个班上的胡力元同学过生日,他告诉妈妈,想请老师和同学来和他一起过生日,妈妈问他想请谁?他第一个要请的就是谭德群老师,在孩子们的心里,谭老师就是他们的依靠。
  6、研究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规律,提升特殊教育班主任工作品位: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特殊学校的班主任工作更为艰难。该同志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探索,她把多年工作的经验写成论文,把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她所写的班主任论文《灵魂的塑造者》和《班主任工作初探》,这两篇文章分别在《贵阳日报》教育版和《贵州省特殊教育文集》中发表。2003年11月她参加了贵阳市中学优秀德育活动课评比,她获得了三等奖。2005年9月,该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聋(盲)校德育工作研讨会”上,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特教代表及台湾同胞,上了一节以“节约用水,做合格的小公民”为主题的德育研究课,在课上,谭老师以学生生活中的实例为导线,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以小见大,从而教育学生怎样节约用水,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她的这堂课,得到了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的专家代表和台湾同胞的一致好评。
  三、积极进行特殊教育教研、科研,成为聋教育的骨干教师
  该同志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在刻苦学习之余写出了多篇教学论文,在省、市的教学论文评比中取得了不少的成绩,成为了聋教育语文教学的骨干教师。
  该同志认真阅读《特殊教育》和《现代特殊教育》等书籍,学习他人的经验,同时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写出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初探》、《培养低年级聋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聋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究》、《让聋哑儿童完美的语言从纸上流出》等文章,这些文章分别在《贵阳日报》、《教育通讯》和《贵州残联》刊物上发表。另外,2004年所撰写的教学论文《发挥插图的作用,优化课堂教学》在贵州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论文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谈谈聋校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励学生“参与”》在2005年全省特殊教育论文评选中,获得三等奖;文章《聋校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究》,在2004年全市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评比中,获得了二等奖,同年10月获全省深化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花开花落,春去秋来,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被她送走了,尽管她没有桃李满天下的明天,可她在这个特殊教育的岗位上,仍然默默无闻的工作着,她把她的青春和爱都献给了这些残疾学生,献给了这些比那些健全学生更需要关爱的受伤的幼苗。
第4个回答  2013-01-08
你说的是哪个谭老师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