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意思

如题所述

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此词句源出自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句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形容失败了的刑天仍然挥舞着板斧和盾牌继续战斗,其刚毅的精神仍然存在。

扩展资料

《山海经·海外西经·形天与帝争神》载: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形天即刑天,形天和天帝在这里争夺神位,天帝砍断了他的头,并把他葬在常羊山。形天竟然用两乳为双目,用肚脐作口,操持干戚来舞动。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4

意思是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扩展资料:

《读山海经》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 

精卫嘴含小小的木块,将要填平深深的大海。 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徒然胸怀昔日的雄心,美好的时刻怎可期待!

诗词注释

①《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成一组,本诗是第十首。《山海经》共十八卷,内容多是记述古代海内外山川异物和神话传说。

②精卫:古代神话中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及《述异记》卷上记载,古代炎帝有女名女娃,因游东海淹死,灵魂化为鸟,经常衔木石去填东海。衔:用嘴含。微木:细木。

③刑天:神话人物,因和天帝争权,失败后被砍去了头,埋在常羊山,但他不甘屈服,以两乳为目,以肚脐当嘴,仍然挥舞着盾牌和板斧。(《山海经·海外西经》)

④同物:精卫既然淹死而化为鸟,就和其它的的相同,即使再死也不过从鸟化为另一种物,所以没有什么忧虑。

⑤化去:刑天已被杀死,化为异物,但他对以往和天帝争神之事并不悔恨。

⑥徒:徒然、白白地。在昔心:过去的壮志雄心。

⑦良辰:实现壮志的好日子。讵:岂。这两句是说精卫和刑天徒然存在昔日的猛志,但实现他们理想的好日子岂是能等待得到!

参考资料: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_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0

这句话的意思是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

这句话出自陶渊明的《读山海经·其十》,全诗如下: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译文: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刑天挥舞着盾斧,刚毅的斗志始终存在。同样是生灵不存余哀,化成了异物并无悔改。如果没有这样的意志品格,美好的时光又怎么会到来呢?

拓展资料

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精卫、刑天是神话传说中的两个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诗人借对这两个形象的咏叹来表达他对于时事的愤激之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梅经>》

[意思]刑天挥舞着盾牌和大斧,它勇猛的斗志因此永远不衰。
[解读]赞扬刑天的勇猛,表现出陶渊明隐士性格的另一个方面——鲁迅称之为“金刚怒目”,即对当时现实的极为不满。刑天:神兽。
第4个回答  2014-03-08
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此词句源出自陶渊明在《读山海经》诗句中写道:“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形容失败了的刑天仍然挥舞着板斧和盾牌继续战斗,其刚毅的精神仍然存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