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几位皇帝,分别是谁?

如题所述

太祖元璋 洪武,在位3l年。出身之低微无人能及。 肃清吏治,戮功臣,废宰相,设锦衣卫,《大明律》。胡惟庸一案,牵连被杀者达三万人,朱元璋晚年的蓝玉案又牵连了一万五千人。以至于到了靖难之役朝廷竟无将可派,可以说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大杀功臣直接导致了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失败。因生性残酷杀戮太重,后世多贬之。 惠帝允炆 建文,在位 4年。 性柔弱,重用文臣,体察民情,因柔弱得人心,也因柔弱败于朱棣。 城破时,自杀者上千人,投降者24人,由此可见人气。明十三皇陵中缺失的皇帝。 成祖朱棣 永乐,在位22年。 诛十族(针对建文帝党),七下西洋,因攻城之时是宦官打开城门,于是破祖制,宦官开始干政,修《永乐大典》,建紫荆城,北伐蒙古五次,后死于北伐归来途中。一生建有不世之功,因好大喜功而毁誉参半。 仁宗高炽 洪熙,在位 1年。 在太子位20年,即位一年后病逝。虎门犬子,仁慈不能决断,不类其父。 宣宗瞻基 宣德,在位l0年。守成之主,喜欢斗蟋蟀,英年早逝,38岁死。 英宗祁镇 正统,在位14年。 冲龄继位(9),23岁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达8年之久,后被迎回南宫,尊为太上皇,实为监禁,又8年,景帝病重,由“夺门之变”重登帝位,38岁死,生前最难过之事为杀忠臣于谦,因为在土木之变危难之际正是于谦力主景帝继位,虽为时局计,无私心,但不杀不以正名(指重登宝座之事)。因亲历生死,多有感慨,遂废除殉葬制度。 景帝祁钰 景泰,在位 7年。临危受命,重用于谦,稳住大明江山。英宗放回后,景帝将其软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时,遭夺门之恨,英宗才又被拥为帝,不久死去。时年30岁。死后以亲王礼葬。十三陵缺失的皇帝。 宪宗见深 成化,英宗长子,在位23年。政局承平日久,开始呈衰败之色。宪宗口吃,不喜上朝,每朝臣奏议,唯“是”应答,生怕言多出丑,好方术,溺于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国政”。 前期基本清明,为于谦平反,恢复景帝庙号。释放建文帝之子,名臣辅政,获好评; 后期出俩恶人,一是万贵妃。一生宠爱比自己年长17且肥胖的万贵妃,由此造成外戚干政,明后宫自此充满尔虞我诈,险象环生,万贵妃害死皇子无数,对外勾结外臣,影响极坏。好在纪氏在太监的帮助下偷偷产下一子才为宪宗保住了一点骨血。死后葬于皇帝陵,算一生好运。 二是臭名昭著的太监汪直,与万贵妃勾结,官运亨通,掌管西厂,无恶不作。 后明朝土地兼并日重,起义不断,留下个利弊丛生的江山社稷。 1487年,因万贵妃死悲伤过度而亡,真是莫名其妙,时年41岁。 孝宗佑樘 弘治,在位18年。 童年因受万贵妃迫害,隐忍而活,六岁时才被人发现此乃皇脉,遂为太子,孝宗励精图治,勤于政事,“更新庶政,言路大开”,使英宗朝以来奸佞当道的局面,得以改观,故弘治朝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出现了历史上的“弘治中兴”的局面。使明朝有回光返照之色。而后明朝一病不起,江河日下。 死于1505年,时年36岁。 武宗厚照 正德,在位l6年。 孝宗长子。好逸乐,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过度,死于1521年,时年31岁。 自幼本是聪明好学,一当皇帝的好苗子,结果彻底毁于以刘瑾为首的八虎(八个太监。为了巴结小皇帝,八虎绞尽脑汁,导致其万物丧志,一生不能自拔,成长为一代游玩皇帝。 京城玩乐至厌后,开始西巡,途中偶遇蒙古的小股部队,并与之交火,最后明军以较大的代价斩蒙古军16人,武宗非常高兴,并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改名朱寿,群臣愕然。 当将军的瘾还没完,朱宸濠于正德十四年扯旗造反。于是他打起了威武大将军朱寿的旗号,率兵出征,可行到半路御使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叛乱。武宗心有不甘,他将朱宸濠重新释放,由自己亲自再将他抓获,然后大摆庆宫宴,庆祝自己平叛的胜利。其玩性跟还珠格格有得一拼。之后他就趁机逗留江南,一日,武宗在江上打鱼,不慎跌入江中,时至九月,江水寒冷,加之武宗已经被女色掏空了身体,一病不起,结束了他荒唐的一生。 世宗厚熜 嘉靖,在位46年。在位期间有俩件大事: 一是“血溅左顺门”事件 武宗无子,以外藩即皇帝位,世宗即位之初就爆发了“议礼之争”,也是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继位后,世宗欲追封其父为帝,深受礼教渲染的大臣不从,开始了君臣对抗。后群臣无计可施,决定集体向皇帝进谏,二百余的朝中重臣,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哭声,喊声震天。世宗皇帝杀心顿起,将一百三十四人逮捕,八十六人待罪,左顺门前血迹斑斑,即 “血溅左顺门”事件。 二是“壬寅宫变” 由于嘉靖皇帝崇信道教欲求长生之术,(皇帝都有这毛病),遍尝各术,后采甘露之说。于是命众宫女清早为他采露,采露辛苦异常,宫女们设计欲谋害之。 次日清晨,宫女们趁嘉靖熟睡之时,潜入寝宫,用绳子勒其脖,眼看就要大功告成,由于紧张,一宫女将绳子系成了死扣,无法收拢,因此延误时机,嘉靖大难不死,宫女们全部被捕,几天后被凌迟处死。这就是震惊中国的“壬寅宫变”。(哈哈,也太胆大了) 后期,皇帝专心烧炼,长时间不上朝,朝政把握在严嵩手中,他立朋党,除异己,威风八面,后来由于年老,思维缓慢,采被罢黜。 嘉靖朝的军事可谓喜忧参半,北边蒙古不断侵扰,一次竟打入京畿(史称庚戌之乱),另外驻在边关的兵卒一方面忍受不了将领们克扣军粮,另一方面厌恶了频繁的战斗,因此经常爆发边卒的叛乱。搅的明朝的北边几乎没有安宁过。 与此相反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涌现了像戚继光、于大猷等著名抗倭将领,总督胡宗宪采取剿抚并重的办法,几乎彻底解决了长达百余年倭寇问题。这也算嘉靖皇帝不多的功绩吧。 世宗前期颇有作为,诛杀宦官,节用宽民,但后期荒淫无度,政治腐败,多次爆发农民起义。世宗因服丹药中毒死,时年60岁。 穆宗载垕 隆庆,在位 6年。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于1572年,时年36岁 朱载后的唯一优点就是用人不疑,致使隆庆朝人才济济,文有徐阶、张居正、高拱、杨博,武有谭纶、戚继光、李成梁。把个大明江山治理得回光返照,可是过于贪色,政务交给臣子,自己在后宫像个小蜜蜂样,辛勤奔走,无子而死。 神宗翊钧 万历,在位47年。穆宗第三子。10岁即位,一生功过皆有,过为多,充满争议的皇帝之一。 前期:在张居正的辅助下,政治清明,国家井井有条,功多。 后期: 张居正死后,遭到奸人挑拨,遭彻底清算,抄家。自小受张严厉管束的万历自此放肆起来,深居宫中,荒淫享乐,政治腐败,本性全露: 一是贪财,横征暴敛,天下无物不税,真没见过皇帝也有贪财的。 二是生活奢侈,年方二十,就开始着手为自己修建寿宫(陵寝); 三是懒,28年不上朝,由皇太后陈氏及李贵妃主持政务。还高唱“天下无一时可忧之事”,衙门内严重缺员,而候补的官员候补终生。致使国家几乎停止运转。因此后人评论“明之亡,不亡于崇祯之失德,而亡于神宗之怠惰。” 四是宠郑贵妃,引起内廷混乱和国本之争。 明朝三大疑案也在这个时候,梃击案,国本案,红丸案。 此时北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窥视中原。神宗唯对朝鲜日本感兴趣,丰臣秀吉几次欲侵占朝鲜,皆被神宗打败,后因双方疲惫,以明不战而胜。这点应该赞一下,小日本。呵呵 神宗死于1620年,时年58岁。 光宗常洛 泰昌,在位 l月,神宗长子。最不受宠的一个皇帝。前20年是不受宠的皇子,因为万历一心想立郑贵妃之子,因此与朝臣展开19年的拉锯战。立为太子后19年战战兢兢,多次遇害都化险为夷。好不容易等到继位,由于淫欲过度,即位当天就病倒,后被郑贵妃加害,服“红丸”,一月而亡。时年39岁。( 晕死,简直。) 死后仍不得安宁,又有移宫一案, 熹宗由校 天启,在位 7年。光宗长子。 两月由皇长孙变成皇帝,登基时16岁,由于之前一直不得宠,没有入阁读书的机会,所以他是少有的文盲皇帝。在位时任用同样是文盲的宦官魏忠贤,使宦官当权登峰造极。在位7年,唯一学会的活儿是“木工”,在建筑方面,据说“巧匠不能及”,在后宫,不宠妃子,专宠乳母客氏,在位时努尔哈赤已经攻占沈阳。熹宗死于1627年,时年23岁。 思宗由检 崇祯,在位17年。思宗,光宗第五子。性格最复杂的一个皇帝。亦是明朝唯一不好色的皇帝,他融英明与愚蠢、胆略与刚愎、贤明与昏君于一体的亡国之君。 此时,形势急转直下,内忧外患,灾荒不断,这里要提出的是,在史学界,有“17世纪危机”理论,即17世纪全球气候变冷,进而引发饥荒与瘟疫,导致社会危机。 英明之举:诛杀魏忠贤。因自小在险恶的宫廷斗争中长大,从不轻信他人,自然包括朝臣,而杀魏忠贤一举让他自信不已,之后事事独断亲为。所以虽然勤政却无所作为。 愚蠢之举:杀袁崇焕。这是北方皇太极正不断骚扰入侵,边境危急,而袁崇焕是唯一能力挽狂澜的将领,他五年平辽,无奈崇祯性多疑,中反间计。终将一代名将以凌迟处死,死后尸体被群众分而食之,惨不忍睹(因此崇祯造后世修史者谩骂)。此后,辽东战局再无人能收拾,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在景山自缢身亡。时年35岁。死前于兰色袍服上大书“勿伤百姓一人”。 长平公主命运:野史常说长平公主如何,事实应是如此:崇祯自尽前打算亲手弑子女,当时入寿宁宫,崇祯哭曰“汝何故生我家”,挥剑砍之,断其左臂,当场昏死,后被人就出,顺治二年,上书清世祖,请求允许出家,清世祖非但不许,还将她配给驸马周显,可长平历经变故,郁郁寡欢,次年病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4-27
16个 太祖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 年号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惠宗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让皇帝 朱允炆 年号建文(1399年-1402年)待考 成祖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 年号永乐(1403年-1424年)长陵 仁宗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昭皇帝 朱高炽 年号洪熙(1425年) 献陵 宣宗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文昭武宽仁纯孝章皇帝 朱瞻基 年号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 朱祁镇 年号正统(1436年-1449年) 天顺(1457年-1464年)裕陵 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 朱祁钰 年号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 宪宗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 朱见深 年号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 孝宗 达天明道纯诚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朱佑樘 年号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 武宗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朱厚照 年号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 世宗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肃皇帝 朱厚熜 年号嘉靖 (1522年-1566年)永陵 穆宗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庄皇帝 朱载垕 年号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神宗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朱翊钧 年号万历(1573年-1620年)定陵 光宗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贞皇帝 朱常洛 年号泰昌(1620年)庆陵 熹宗 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 朱由校 年号天启(1621年-1627年)德陵 思宗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朱由检 年号崇祯(1628年-1644年)思陵 安宗 处天承道诚敬英哲缵文备武宣仁度孝简皇帝 朱由崧 年号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 绍宗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襄皇帝 朱聿键 年号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文宗 贞天应道昭崇宁文宏武达仁成宣闵孝节皇帝 朱聿鐭 年号绍武(1646年)绍武陵 昭宗 应天推道敏毅恭检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 朱由榔 年号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采纳哦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4-27
最佳答案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国瑞,明朝的开国皇帝,濠州人。 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 明成祖朱棣 成祖朱棣是历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位帝王,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 大喜功,多疑好杀,手上沾满了鲜血。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只有众人自己把握了。 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朱高炽,成祖朱棣的长子,生于洪武十一年,生母徐皇后。早在洪武时期,朱高 炽就被立为燕王世子,而且由于它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的喜爱。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炽 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因此对于一 生嗜武的成祖来讲,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 宣宗朱瞻基 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炽的长子,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 ,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 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宣宗皇帝的长子,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的 正宫胡皇后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 这位孙贵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爱,唯一遗憾是没有得到皇后的宝座,于是孙贵妃绞尽脑汁总想挤掉胡皇后而自立。机会终于来了,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胡皇后没能为宣 宗生下一个皇子,孙贵妃虽然也没能生子,但他想出了一条偷梁换栋的计策,他派人在 宫中四处打探看哪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于是将找到的宫女藏在秘室之中, 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 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宣宗皇帝的次子。谈起景泰帝,大家不免想起任用于谦北京保卫战,夺门之变英宗复辟等一些传奇经历 明宪宗朱见深 明宪宗朱见深,原名朱见浚,英宗土木堡之变后,两岁的朱见浚就被孙太后立为太子, 谁知命运与他开了个玩笑,他的叔叔景泰帝即位后,随着政局的逐渐稳定,就开始考虑如何废掉他,而用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 明孝宗朱佑樘 明孝宗朱佑樘,宪宗皇帝之子,生母纪氏。 孝宗皇帝有着多难的童年,她的母亲是在万贵妃的阴影下偷偷生下了他,而且直到六岁 才敢站出来与宪宗相会。当时的宪宗皇帝正苦于没有子嗣,突然一个皇子从天而降非常 高兴,并马上册立为太子,正位东宫。 明武宗朱厚照 明武宗,朱厚照,孝宗长子,生母张皇后。两岁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孝宗一生只宠爱张皇后,而张皇后只为孝宗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又早夭,因此武宗自小就被视为掌上明珠,而且少年的武宗非常聪明,老师教他的东西总是能很快学会,按理说他应该成为一个很好的皇帝,但就是因为周围的太监,毁了这个年轻的孩子 明世宗朱厚骢 明世宗朱厚骢,年号嘉靖,明代第11位皇帝。嘉靖皇帝并不是武宗的儿子,也不是孝宗 的孙子。由于武宗荒淫,没有留下子嗣,孝宗则是单传,只有武宗一个孩子,因此,孝宗一脉到了武宗驾崩也就断了香火,皇位继承人就要从最近支的皇族中选出。孝宗的弟弟,成化皇帝的次子兴王朱佑沅被确定为最近支的皇室,当时兴王已经去世,因此就又他唯一的儿子朱厚骢来继承皇位,他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明穆宗朱载后 明穆宗朱载后,年号,隆庆,世宗皇帝的三子,三十岁登基,是为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 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穆宗皇帝长子,6岁立为太子,10岁即皇帝位,年号万历。 明光宗朱常洛 明光宗朱常洛,年号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 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明代第十五位皇帝,在位七年,年号天启 明思宗朱由检 明思宗,朱由检,年号:崇祯,明代第十六位皇帝,光宗朱常洛之子,熹宗朱由校之弟。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祖)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73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第3个回答  2014-04-27
明朝皇帝(16位)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 太祖 圣神文武钦明应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南明皇帝(4位) 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庄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谢谢采纳
第4个回答  2014-04-27
明,共经历十二世,十六位皇帝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又谥惠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原为太宗)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注:1449年三月被俘退位,1457年一月复位。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实际在位一个月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毅宗(原为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