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 刘焯传翻译

跪求此文翻译

白话释义:

刘焯字士元,是信都昌亭人。父亲刘洽,任郡中功曹。刘焯前额隆起脊背如龟,高瞻远瞩,聪明敏锐沉着持重,年少不喜欢玩耍。小时候同河间刘炫结盟作朋友,一起在同郡刘轨思那里受学《诗经》,在广平郭懋当那里受学《左传》,向阜城熊安生学习《礼》,都没完成学业就离开了。

武强交津桥刘智海家里一向有很多古书,刘焯同刘炫到他那儿读书,大约过了十年,虽然缺吃少穿,心里仍很平静。于是凭着儒学出名,任州博士。刺史趟荧引荐他作从事,被推荐作秀才,考试甲等。同著作郎王劭一起修订国史,同时参与讨论乐律历法,一再当值门下省,等待被咨询,不久任员外将军。

后来同众儒在秘书省考核审定各家著述,趁着假期返回家乡,县令韦之业推荐他任功曹。不久又进入京城,同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国子祭酒苏威、国子祭酒元善、博士萧该、何妥、太学博士房晖远、崔崇德、晋王文学崔赎等人在国子学共同讨论古今疑难的意义及前辈贤人不通之处。

辱当登上座位,辩论诘难纷纷发起,都不能使刘焯认输,杨素等人没有谁不佩服他的学问精深博大。 六年,运输洛阳《石经》到京城,因为文字模糊不清,没有谁能识别,刘焯受皇帝命令同刘炫等人考核审定。

后来趁园子学祭奠先圣先师,刘焯同刘炫两人论说义理,重重挫败众儒士,聚儒士都暗藏嫉妒怨恨,刘焯于是被紧急奏章所诽谤,削除名籍做百姓。因此悠闲地生活在家乡,专门把教学写作当成本职,孜孜不倦。

贾逵、马融、王逸、郑玄传授的书籍注释,刘焯多有褒贬。《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十多部书,推算天象历法的准则,计量山岳海洋的方法,刘焯无不核查它的根据,穷尽它的奥秘。

撰作了十卷《稽极》,十卷《历书》,《五经述议》,都流行于世。刘炫聪明博学,名气次于刘焯,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作“二刘”。全国著名儒生后辈学者,希望能师从答疑受业,不远千里赶来的,不计其数。

评论者认为几百年以来,学问渊博精深的儒士,没有能在他之上的人。但是他胸怀不旷达,在财物方面又很小气,不交纳酬金的人,从来不曾被教诲,当时的人因此贬低他。废太子杨勇听说其名召见他,来不及进见,皇上命令刘焯侍奉蜀王,因为这不是他所愿意的,很久不去。

蜀王听了非常气愤,派人把他上枷送到蜀地,发配他从事军事防务。后来主持校勘书籍。蜀王因罪被废弃,刘焯又同众儒生修订审定礼法刑律,任云骑尉。隋炀帝就位,改任太学博上,不久因病离职。过了几年,又被征召以待咨询,于是进献所作的《历书》,但同太史令张胄玄多有不同,遭驳斥不被采用。大业六年死去,时年六十七岁。

原文:

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父洽,郡功曹。焯犀额龟背,望高视远,聪敏沈深,弱不好弄。少与河间刘炫结盟为友,同受《诗》于同郡刘轨思,受《左传》于广平郭懋常,问《礼》于阜城熊安生,皆不卒业而去。

武强交津桥刘智海家素多坟籍,焯与炫就之读书,向经十载,虽衣食不继,晏如也。遂以儒学知名,为州博士。刺史赵煚引为从事,举秀才,射策甲科。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兼参议律历,仍直门下省,以待顾问。俄除员外将军。后与诸儒于秘书省考定群言。因假还乡里,县令韦之业引为功曹。

寻复入京,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国子祭酒苏威、国子祭酒元善、博士萧该、何妥、太学博士房晖远、崔宗德、晋王文学崔赜等于国子共论古今滞义前贤所不通者。每升座,论难锋起,皆不能屈,杨素等莫不服其精博。六年,运洛阳《石经》至京师,文字磨灭,莫能知者,奉敕与刘炫等考定。

后因国子释奠,与炫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于是优游乡里,专以教授著述为务,孜孜不倦。贾、马、王、郑所传章句,多所是非。《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十馀部,推步日月之经,量度山海之术,莫不核其根本,穷其秘奥。

著《稽极》十卷,《历书》十卷,《五经述议》,并行于世。刘炫聪明博学,名亚于焯,故时人称二刘焉。天下名儒后进,质疑受业,不远千里而至者,不可胜数。论者以为数百年已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然怀抱不旷,又啬于财,不行束修者,未尝有所教诲,时人以此少之。

废太子勇闻而召之,未及进谒,诏令事蜀王,非其好也,久之不至。王闻而大怒,遣人枷送于蜀,配之军防。其后典校书籍。王以罪废,焯又与诸儒修定礼律,除云骑尉。炀帝即位,迁太学博士,俄以疾去职。数年,复被征以待顾问,因上所著《历书》,与太史令张胄玄多不同,被驳不用。大业六年卒,时年六十七。

此文出自唐代魏征所著的《隋书》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首先,它有明确的指导思想。下令修隋史的唐太宗亲历了灭隋的战争,在执政之后,他经常谈论隋朝灭亡的教训,明确提出“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的看法。汲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就成了修隋史的指导思想。

其次,《隋书》弘扬秉笔直书的优良史学传统,品评人物较少阿附隐讳。主编魏征刚正不阿,他主持编写的纪传,较少曲笔,不为尊者讳。如隋文帝之“刻薄”专断,“不悦诗书”,“暗于大道”,隋炀帝矫情饰貌,“锄诛骨肉,屠剿忠良”等情况,都照实写来,了无隐讳。

再次,《隋书》保存了大量政治、经济以及科技文化资料。其中十志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和隋五朝的典章制度,有些部分甚至追溯到汉魏。

关于《隋书》的作者,一直搞得很乱,《旧唐书》记载“魏徽等撰”。而刘知几《史通》则说颜师古、孔颖达等和于志宁、李淳风诸人共同撰成。还有题为长孙无忌撰述的。

这是因为参加《隋书》撰述的人很多,几乎集中了当时大部分有名之士;开始以魏徵为其主编,后来魏徵死了,又由长孙无忌续为主编,完成未完成的部分。

内容简介:

全书贯串了以史为鉴的思想。主编魏徵在给唐太宗上书时曾经说过,“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臣愿当今之动静。以隋为鉴,则存亡治乱可得而知。”惟其想到以史为鉴,所以对隋是如何灭亡的,对隋君臣上下骄奢淫逸的腐朽生活,可谓有淋漓尽致的描写和入木三分的揭露。

比如对隋炀帝大兴土木、三游江都,都有翔实的叙写。又因为魏徵等编书者有意写出人民对隋王朝的反抗情绪,因此在《隋书》中也较多地叙述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史实,这在《炀帝纪》两卷中记载最为具体。

据统计,在纪传部分的五十五卷中有二十多卷,以及在《食货志》、《五行志》里,记载了有关农民起义的情况。

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保留了丰富的资料。

南北朝时期,留下来的典章制度方面的史料极少,而《隋书》的史志部分,多达三十卷,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十志。这十志不仅叙述了隋朝的典章制度,而且概括了梁、陈、北齐、北周的政治、经济情况,有的甚至追溯到汉魏。

例如《食货志》记载了自东晋以来的等级制度和货币制度;《地理志》记载了南北朝以来的建置沿革;《律历志》和《天文志》总结了南北朝以后一百多年来天文学方面的成就;关于祖冲之的圆周率的详细记录,也保存在《隋书》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23

唐·魏征《隋书·刘焯传》白话释义:

刘焯字士元,是信都昌亭人。父亲刘洽,任郡中功曹。刘焯前额隆起脊背如龟,高瞻远瞩,聪明敏锐沉着持重,年少不喜欢玩耍。

小时候同河间刘炫结盟作朋友,一起在同郡刘轨思那里受学《诗经》,在广平郭懋当那里受学《左传》,向阜城熊安生学习《礼》,都没完成学业就离开了。

武强交津桥刘智海家里一向有很多古书,刘焯同刘炫到他那儿读书,大约过了十年,虽然缺吃少穿,心里仍很平静。于是凭着儒学出名,任州博士。刺史趟荧引荐他作从事,被推荐作秀才,考试甲等。

同著作郎王劭一起修订国史,同时参与讨论乐律历法,一再当值门下省,等待被咨询,不久任员外将军。后来同众儒在秘书省考核审定各家著述,趁着假期返回家乡,县令韦之业推荐他任功曹。

不久又进入京城,同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国子祭酒苏威、国子祭酒元善、博士萧该、何妥、太学博士房晖远、崔崇德、晋王文学崔赎等人在国子学共同讨论古今疑难的意义及前辈贤人不通之处。

辱当登上座位,辩论诘难纷纷发起,都不能使刘焯认输,杨素等人没有谁不佩服他的学问精深博大。 六年,运输洛阳《石经》到京城,因为文字模糊不清,没有谁能识别,刘焯受皇帝命令同刘炫等人考核审定。

后来趁园子学祭奠先圣先师,刘焯同刘炫两人论说义理,重重挫败众儒士,聚儒士都暗藏嫉妒怨恨,刘焯于是被紧急奏章所诽谤,削除名籍做百姓。因此悠闲地生活在家乡,专门把教学写作当成本职,孜孜不倦。

贾逵、马融、王逸、郑玄传授的书籍注释,刘焯多有褒贬。《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十多部书,推算天象历法的准则,计量山岳海洋的方法,刘焯无不核查它的根据,穷尽它的奥秘。

撰作了十卷《稽极》,十卷《历书》,《五经述议》,都流行于世。刘炫聪明博学,名气次于刘焯,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作“二刘”。全国著名儒生后辈学者,希望能师从答疑受业,不远千里赶来的,不计其数。

评论者认为几百年以来,学问渊博精深的儒士,没有能在他之上的人。但是他胸怀不旷达,在财物方面又很小气,不交纳酬金的人,从来不曾被教诲,当时的人因此贬低他。

废太子杨勇听说其名召见他,来不及进见,皇上命令刘焯侍奉蜀王,因为这不是他所愿意的,很久不去。蜀王听了非常气愤,派人把他上枷送到蜀地,发配他从事军事防务。
后来主持校勘书籍。

蜀王因罪被废弃,刘焯又同众儒生修订审定礼法刑律,任云骑尉。隋炀帝就位,改任太学博上,不久因病离职。

过了几年,又被征召以待咨询,于是进献所作的《历书》,但同太史令张胄玄多有不同,遭驳斥不被采用。大业六年死去,时年六十七岁。

原文:

刘焯,字士元,信都昌亭人也。父洽,郡功曹。焯犀额龟背,望高视远,聪敏沈深,弱不好弄。

少与河间刘炫结盟为友,同受《诗》于同郡刘轨思,受《左传》于广平郭懋常,问《礼》于阜城熊安生,皆不卒业而去。

武强交津桥刘智海家素多坟籍,焯与炫就之读书,向经十载,虽衣食不继,晏如也。遂以儒学知名,为州博士。刺史赵煚引为从事,举秀才,射策甲科。

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兼参议律历,仍直门下省,以待顾问。俄除员外将军。后与诸儒于秘书省考定群言。因假还乡里,县令韦之业引为功曹。

寻复入京,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国子祭酒苏威、国子祭酒元善、博士萧该、何妥、太学博士房晖远、崔宗德、晋王文学崔赜等于国子共论古今滞义前贤所不通者。

每升座,论难锋起,皆不能屈,杨素等莫不服其精博。六年,运洛阳《石经》至京师,文字磨灭,莫能知者,奉敕与刘炫等考定。

后因国子释奠,与炫二人论义,深挫诸儒,咸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于是优游乡里,专以教授著述为务,孜孜不倦。

贾、马、王、郑所传章句,多所是非。《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十馀部,推步日月之经,量度山海之术,莫不核其根本,穷其秘奥。

著《稽极》十卷,《历书》十卷,《五经述议》,并行于世。刘炫聪明博学,名亚于焯,故时人称二刘焉。天下名儒后进,质疑受业,不远千里而至者,不可胜数。

论者以为数百年已来,博学通儒,无能出其右者。然怀抱不旷,又啬于财,不行束修者,未尝有所教诲,时人以此少之。

废太子勇闻而召之,未及进谒,诏令事蜀王,非其好也,久之不至。王闻而大怒,遣人枷送于蜀,配之军防。其后典校书籍。

王以罪废,焯又与诸儒修定礼律,除云骑尉。炀帝即位,迁太学博士,俄以疾去职。数年,复被征以待顾问,因上所著《历书》,与太史令张胄玄多不同,被驳不用。大业六年卒,时年六十七。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魏征(580—643)字玄成,邢州巨鹿(今河北巨鹿)人,后迁居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唐代政治家。武德时为太子洗马。

贞观时历官谏议大夫、尚书右丞、秘书监、侍中,参预朝政。贞观初朝臣论政,他主张“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四夷自服。”

李世民接受他的主张,终至天下安定。后数被召见,访问得失,征尽诚献智,知无不言,其言论多载于《贞观政要》。

诏修周、隋、齐、梁、陈五代史事,各史有专人负责,令魏征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时称良史。

以丧乱后,典籍纷杂,建议集学者校订四部书,数年之间,秘府图籍渐备;以《礼记》庞杂无序,建议重加改编,数年成《类礼》二十篇,录置内府。

又主编《群书治要》。所著今存有《魏郑公谏录》五卷、《魏郑公文集》三卷、《魏郑公诗集》一卷。

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

同年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3
刘焯字士元,是信都昌亭人。
父亲刘洽,任郡中功曹。
  刘焯前额隆起脊背如龟,高瞻远瞩,聪明敏锐沉着持重,年少不喜欢玩耍。
  小时候同河间刘炫结盟作朋友,一起在同郡刘轨思那里受学《诗经》,在广平郭懋当那里受学《左传》,向阜城熊安生学习《礼》,都没完成学业就离开了。
  武强交津桥刘智海家里一向有很多古书,刘焯同刘炫到他那儿读书,大约过了十年,虽然缺吃少穿,心里仍很平静。
于是凭着儒学出名,任州博士。
  刺史趟荧引荐他作从事,被推荐作秀才,考试甲等。
  同著作郎王劭一起修订国史,同时参与讨论乐律历法,一再当值门下省,等待被咨询,不久任员外将军。
  后来同众儒在秘书省考核审定各家著述,趁着假期返回家乡,县令韦之业推荐他任功曹。
  不久又进入京城,同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国子祭酒苏威、国子祭酒元善、博士萧该、何妥、太学博士房晖远、崔崇德、晋王文学崔赎等人在国子学共同讨论古今疑难的意义及前辈贤人不通之处。
  辱当登上座位,辩论诘难纷纷发起,都不能使刘焯认输,杨素等人没有谁不佩服他的学问精深博大。
  六年,运输洛阳《石经》到京城,因为文字模糊不清,没有谁能识别,刘焯受皇帝命令同刘炫等人考核审定。
  后来趁园子学祭奠先圣先师,刘焯同刘炫两人论说义理,重重挫败众儒士,聚儒士都暗藏嫉妒怨恨,刘焯于是被紧急奏章所诽谤,削除名籍做百姓。
  因此悠闲地生活在家乡,专门把教学写作当成本职,孜孜不倦。
  贾逵、马融、王逸、郑玄传授的书籍注释,刘焯多有褒贬。
  《九章算术》、《周髀》、《七曜历书》十多部书,推算天象历法的准则,计量山岳海洋的方法,刘焯无不核查它的根据,穷尽它的奥秘。
  撰作了十卷《稽极》,十卷《历书》,《五经述议》,都流行于世。
  刘炫聪明博学,名气次于刘焯,所以当时的人把他们称作“二刘”。
  全国著名儒生后辈学者,希望能师从答疑受业,不远千里赶来的,不计其数。
  评论者认为几百年以来,学问渊博精深的儒士,没有能在他之上的人。
  但是他胸怀不旷达,在财物方面又很小气,不交纳酬金的人,从来不曾被教诲,当时的人因此贬低他。
  废太子杨勇听说其名召见他,来不及进见,皇上命令刘焯侍奉蜀王,因为这不是他所愿意的,很久不去。
  蜀王听了非常气愤,派人把他上枷送到蜀地,发配他从事军事防务。
后来主持校勘书籍。
  蜀王因罪被废弃,刘焯又同众儒生修订审定礼法刑律,任云骑尉。
隋炀帝就位,改任太学博上,不久因病离职。
  过了几年,又被征召以待咨询,于是进献所作的《历书》,但同太史令张胄玄多有不同,遭驳斥不被采用。
  大业六年死去,时年六十七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7-06-24
隋书 刘焯传翻译
Sui Zhuo biography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