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以下症状,请帮我判断一下是不是有精神类疾病或心理疾病?

一直都不太正常。有抑郁的表现,最近新添了一个很抓狂的毛病,就是所处的环境必须非常安静,电视或者谈话的声音稍微大一点就受不了,非常想毁掉声源,咳嗽声都会让我很烦躁。没办法集中精力,今天晚饭我妈吼了我爸几句。因为是冲着我的耳朵吼的,我就说你别吵了,我妈又说了他两句。结果我就哭了,觉得特别烦,现在生活中的声音基本在我这全是噪音。没办法忍受,一想到过年家里的情况我都要崩溃了。请帮我分析一下这种情况

你好,首先肯定你没病,你的欠缺就是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交场合你的交往都很少,这才是需要改进的。至少要有说知心话的朋友。这样才行。你把所有的问题都憋在心里是会出现心理压力的,只会越来来越大。倾诉,亲密和可信任的关系才是压力的有效缓解剂。因此说出来吧,找人倾诉吧!
心理学讲的:你的气质类型,你自己看看吧,方便你认识自己和理解父母。
气质类型是天生的,是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人格的先天基础。
四种气质类型的特征如下:
.胆汁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强;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控制力弱;反应快但不灵活。
心理特点: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准确性差;情感外露,但持续时间不长。
典型表现:胆汁质又称不可遏止型或战斗型。具有强烈的兴奋过程和比较弱的抑郁过程,情绪易激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而有力;在语言上,表情上,姿态上都有一种强烈而迅速的情感表现;在克服困难上有不可遏止和坚韧不拔的劲头,而不善于考虑是否能做到;性急,易爆发而不能自制。这种人的工作特点带有明显的周期性,埋头于事业,也准备去克服通向目标的重重困难和障碍。但是当精力耗尽时,易失去信心。
2.多血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心理特点: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
典型表现:多血质又称活泼型,敏捷好动,善于交际,在新的环境里不感到拘束。在工作学习上富有精力而效率高,表现出机敏的工作能力,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在集体中精神愉快,朝气蓬勃,愿意从事合乎实际的事业,能对事业心向神往,能迅速地把握新事物,在有充分自制能力和纪律性的情况下,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兴趣广泛,但情感易变,如果事业上不顺利,热情可能消失,其速度与投身事业一样迅速。从事多样化的工作往往成绩卓越。
3.粘液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快但灵活。
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
典型表现:这种人又称为安静型,在生活中是一个坚持而稳健的辛勤工作者。由于这些人具有与兴奋过程向均衡的强的抑制,所以行动缓慢而沉着,严格恪守既定的生活秩序和工作制度,不为无所谓的动因而分心。粘液质的人态度持重,交际适度,不作空泛的清谈,情感上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也不易流露情感,能自治,也不常常显露自己的才能。这种人长时间坚持不懈,有条不紊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不足是有些事情不够灵活,不善于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惰性使他因循守旧,表现出固定性有余,而灵活性不足。从容不迫和严肃认真的品德,以及性格的一贯性和确定性。
4.抑郁质
神经特点:感受性高;耐受性低;随意反应低;情绪兴奋性高;反应速度慢,刻板固执。
心理特点: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迟缓但是深刻;准确性高。
典型表现:有较强的感受能力,易动感情、情绪体验的方式较少,但是体验的持久而有力,能观察到别人不容易察觉到的细节,对外部环境变化敏感,内心体验深刻,外表行为非常迟缓、忸怩、怯弱、怀疑、孤僻、优柔寡断,容易恐惧。
适合职业:校对、打字、排版、检察员、雕刻工作、刺绣工作、保管员、机要秘书、艺术工作者、哲学家、科学家。

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不同气质的人的忍耐性、感受性、可塑性、敏捷性、兴奋性等都有所不同,每个人的气质都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因此,了解一个人的气质特点有利于发挥其优点,克服其气质方面的消极方面。 还有注意每个人并不一定是某一典型的气质类型,而是可能集中的混合。
我看你就像抑郁质气质类型。
现在可能你要更好地了解父母了,把自己定位在家庭的空气清新剂,做好情感的维系者。了解自己,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改变自己。多交朋友,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让自己拥有正常而健康的社会交往,这些需要你努力呀!
祝福你!加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3
根据我的判断,你一定是有精神类疾病或心理疾病。速去专科的精神病医院治疗。
第2个回答  2013-01-12
你可能没有喜欢的人和你说话吧。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1-12
建议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咨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