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三侠五义中庞文下场

如题所述

三侠五义中庞太师不是庞文。《呼家将》中才是庞文,
北宋年间,忠良呼延丕显被国丈庞文与其女西宫娘娘宠赛花等合谋所害,呼家一百余口惨遭杀戮,造成奇冤血案。

十数年后的一个清明节,呼家遗孤呼延庆携结盟弟兄孟强、焦玉赴东京郊外祭祖,被庞文死党黄文炳发现并率官兵捕捉。三小将被冲散,呼延庆误入天波府。庞文闻讯,面君奏本。宋仁宗降旨,差太监陈均衡往天波府搜拿呼延庆,被呼延庆刀劈身死。

佘太君为保救忠良后代,大义凛然,面君保本,被宋王问斩。四朝元老王延龄得知赶至金殿,激昂陈词,怒骂庞文,苦谏君王。宋王不准,反以让王位相逼。王延龄为表对宋室江山一片忠心,头撞龙柱,又被庞文金瓜击顶,血染金殿身亡。三朝元老寇准,装疯上殿,嬉笑怒骂,婉言陈词,晓以大义。然而沉迷酒色,昏庸无道的宋王,偏信庞文巧言,将寇准赶出金殿。寇准愤慨至极,摔官辞爵。呼延庆、杨文广、杨金花惊闻宋王问斩太君的凶讯,欲劫法场,再杀上金殿,以死相拼。这时,包拯奉旨外出访贤选将归来,得知这一切之后,为伸张正义,闯殿砸宫,凭借太后赐他的龙虎剑、宋王亲封的三口铜铡,迫使宋王赦免了佘太君,并答应寇准官复原职,复审呼家冤案,庞文父女为王延龄披麻戴孝,送殡安葬。庞文贼心不死,又密谋勾结洛阳王,妄图在吊唁王延龄之日,里应外合,篡夺宋室江山。包拯、余太君、寇准识破其奸,将计就计,杨家将与呼家将将庞文及其死党一网打尽。呼延庆刀劈庞文,血祭忠魂,敬谢天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8-01
原型是姓庞名籍,字醇之。,宋真宗年间进士,宋仁宗年间官至宰相,封颍国公,以太子太保退休。
在中国古典小说以及评书里,庞太师的出镜率很高。《呼家将》里他叫庞文,是皇帝的老丈人,跟呼延家过不去,制造了肉丘坟冤案,斩了人家三百多口。呼延庆三闹京城,庞文与寇准、包公、高家、杨家斗法,快赶上《三国演义》里虎牢关吕布的劲头啦。到了《三侠五义》里,庞太师名庞吉,继续发扬奸臣本色,专和包公领导的开封府及三侠五义为难,而且上阵父子兵,庞昱、庞虎俩生猛儿子没少找侠客们的麻烦。
庞太师是否果有其人呢?考诸史书,宋朝还真有这么一位。他姓庞名籍,字醇之,宋真宗年间进士,宋仁宗年间官至宰相,封颍国公,以太子太保退休。姓名、官职都有些对榫,可仔细看去,又分明不像。
小说中的庞太师是靠裙带关系上位的,《呼家将》里说他女儿叫庞赛花,是仁宗的西宫娘娘,《三侠五义》里也明说庞昱是国舅爷。史上的庞籍却是进士出身,年轻时任黄州司理参军,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认为他具宰相之才,他日必成大器。
果然,他当御史时有“天子御史”的美誉,当宰相殚精竭虑,知人善任,处理边患和内乱也游刃有余。他还是韩琦、范仲淹等人的好友,司马光、狄青等人的恩师。瞧瞧这四位的名头,就知道老庞的能力和品位了。
重要的是,老庞最厌恶后宫干政了。何以见得?宋仁宗刚即位时,章献太后垂帘听政,且去世时留旨,要让章惠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庞籍时任殿中侍御史,力主仁宗亲政,并当众烧掉支持垂帘制度的《内东门议制》。此是其一。庞籍任开封府判官时,仁宗宠爱尚美人,尚美人常派内侍到开封府传旨。庞籍严加拒绝,传令将宣喻旨意的内侍痛打,并明令:“今后如再有后宫传命,不要接受。”
敢与皇帝的爱妃对抗,足见其凛然正气和不畏权贵的作风。试想,一个这么厌恶后宫干政的人,又怎么会凭着女儿的关系去照样画葫芦呢?
有趣的是,庞籍有孙名庞恭孙,当过陈州知府,这大约就是《三侠五义》里“陈州放粮”一节被铡的国舅庞昱吧。
从历史地位,历史贡献等方面来看,包拯根本无法与庞籍相提并论。可在小说里,事情却变得扑朔迷离了,包拯成了正义的化身,庞太师却成了奸臣的代名词。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谬哉斯言!小说家才是任意打扮历史的幕后推手,一言可以兴人,一言也可以毁人。庞太师就是这样一件牺牲品。

以上参考了百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