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死亡”的完整台词

如题所述

原文: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翻译: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这是莎士比亚著名作品《哈姆雷特》中的名句。

《哈姆雷特》分为5个幕次,To be or not to be这段独白,位于第3幕的第1场,相当于整个剧本的中间位置。在这段独白之前的情节中,哈姆雷特已经在第1幕中与父亲的鬼魂交谈,被告知是叔父下毒、杀害了父亲。

从第2幕开始,哈姆雷特假装发疯、举止异常,引起了国王叔父、王后母亲、以及御前大臣的关切。在第2幕的结尾,哈姆雷特决定在宫廷中上演一出戏剧,希望以此找到确实的证据,证明鬼魂没有说假话、叔父确实杀害了父亲。

御前大臣的女儿奥菲利娅,是哈姆雷特的女朋友。第3幕第1场的开头50行中,御前大臣安排,让女儿去试探哈姆雷特是否真的神智失常,自己和国王隐藏在壁帘的后面观看。因此,当哈姆雷特念出To be or not to be这段独白时,舞台上还有另外3个角色;其中,国王和御前大臣已经隐藏在壁帘后面,奥菲利娅则站在王宫大厅中等待哈姆雷特到来。

概述

哈姆雷特从上场门走上舞台,自言自语,开始念诵To be or not to be;到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这一句,哈姆雷特的独白结束。这段独白共包含33行台词,261个词语。

在实际舞台演出中,根据场景设计、动作、语气停顿的不同,这段独白通常会持续2分钟到3分钟,最多可能用时4分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29

完整的台词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翻译: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这是莎士比亚著名作品《哈姆雷特》中的名句。

哈姆雷特从上场门走上舞台,自言自语,开始念诵To be or not to be;到And lose the name of action这一句,哈姆雷特的独白结束。这段独白共包含33行台词,261个词语。

在实际舞台演出中,根据场景设计、动作、语气停顿的不同,这段独白通常会持续2分钟到3分钟,最多可能用时4分钟。

作品主题:爱情悲剧

《哈姆雷特》是悲剧的集大成者。哈姆雷特与奥菲莉亚的悲剧性爱情是其中重要的悲剧元索。他们原本纯洁的爱情由于时势的逼迫、坏人的利用和人性中弱点的暴露而最终凋零。

在这一由深爱到失控再至枯萎的感情发展过程中折射出了当时欧洲社会的现状(权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封建王朝内部的腐败)和人性中有缺陷乃至是丑恶的一面,对深化主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应该指出,《哈姆雷特》毕竟是一部以复仇为主题的悲剧,这段悲剧性的爱情仅是故事中的一个辅助性的情节,是为主题服务的。因此,应结合整个剧本从整体上来把握它,不能简单地夸大其作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为惧怕不可知的死后,惧怕那从来不曾有一个旅人回来过的神秘之国,是它迷惑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宁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们所不知道的痛苦飞去?这样,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8-04-23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第4个回答  2008-04-23
to be or not to be. It's a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