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男生恬淡似烟的词语,清冷孤傲这类的。或者句子。

如题所述

1、光洁白皙的脸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俊;乌黑深邃的眼眸,泛着迷人的色泽;那浓密的眉,高挺的鼻,绝美的唇形,无一不在张扬着高贵与优雅。

2、冷孤傲的眼睛仿佛没有焦距,深黯的眼底充满了愤怒,乌黑的头发,散在两肩,耳钻发出幽蓝的光芒。俊美的不得不使人暗暗惊叹,他的身边围绕着一股冰凉的气息。

3、那是一个让男人都忍不住心动的男人,去看网王同人文,你要的都有.诡谲狠辣奸猾似鬼冷酷傲然冷淡疏离轻蔑不屑冷酷可怕。

4、我曾被一双犀利的眼神所电到那是沉静与高傲我曾被一张冷酷的面孔所凝视那是认真与威严我曾被一番话语所杀伤那是直接与豪爽我曾被一种精神所折服那是坚持与毅力冷酷的男人你是事业的主人。

5、五官长得近乎完美,却从那双望一眼仿佛就要结冰的眼睛里看不出任何感情,除了完美的过分,再无过人之处。

6、他头戴大礼帽,身穿长风衣,围着白围巾,他的眼神会说话,他笑时露出迷人的酒窝,他不时从上衣的口袋里掏出洁白的手绢擦擦鼻子。

7、这个男人,将男人的成熟和浑厚沉稳和沧桑机智和勇敢奔放和内敛,做到了真正的收放自如行云流水,也将撼人魂魄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8、空是黑暗的,心里空空的.他感觉到好象全世界都抛弃了他孤独,寂寞,失落将他压的喘不过气来。

扩展资料

1、有时候你会发现,你身边的某个男人,不怎么说话,但是做事特别认真,在他做事的时,他不喜欢谈一些废话,因为他心已累,只想把想说的话寄托在做事上。

2、如果你发现一个男,以前烟酒不沾,而且特别反感抽烟喝酒的人,如今却默默的独自一人饮起了小酒,抽着了寂寞的香烟,那他内心一定很孤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1-13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有人马上会想到与月亮相关的诗词:“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诗经·陈风·月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李商隐《月夕》)……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这些诗词虽然写的是同一个物象——月亮,但是月亮在不同的诗词中其象征意义是各不相同的。月亮这一意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是非常丰富的,关于它的诸多象征意义,已有许多人从文化原型、诗词鉴赏等角度作过许多分析,且成果斐然。有趣的夕阳――古诗中的夕阳意象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这首诗脍炙人口,是唐诗中有数的名篇之一;未二句更是家传户诵,已经成为中国日常用语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登乐游原》不止于叙事写景,还有象征意义:有人说此诗暗示“迟暮之感,沉沦之痛,触绪纷来”,写的是李商隐个人的伤感;有人说它隐隐然“忧唐之衰”,寄托的是社会国家之思。
李商隐之诗表面上叙事写景,实际上另有有寓意。这种写法和杜甫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等诗句的写法一样,用中国传统的话来,就是诗句绕有言外之意;用西方现代的术语来形容,就是诗句含有象征的意味。为了使诗篇耐读、经得起咀嚼,古今中外的诗人,都努力营造象征。诗人叶文福有《落日》一诗,里面的政治性象呼之欲出。《落日》一诗只得四句,便颇有七绝风味:
多少衷心的祝福,
也没有能留住你。
你在空中太久了,
也该去吻吻大了……
无论是多么红的太阳,最后也要入土为安,这就是叶文福要告诉我们的。
古人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现代人多;中国的传统诗词,又常有单纯写景、或寓情于景的篇章;因此,古典诗词中日落的景象,俯拾即是。单纯写景的多描摹夕阳的艳丽、云霞的灿烂主,寓情于景的则多隐含迟暮哀伤的情怀。李商隐的《乐游原》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两首咏夕阳的新诗,是单纯写景的,十分别致有趣。欣赏之余,曾向自己的记忆寻觅,看看古典诗中有没有这类趣致的作品;进而翻检《佩文斋咏物诗选》,也找不到。则才说的两首新,一首是向明的《黄昏醉了》:
饮尽了这一天
五味杂陈的
烈酒之后
黄昏醉了
它把一张艳红的脸
朝着
远山那挺得高耸的胸脯
埋首睡去
此诗把黄昏比作偎香的醉汉,生动有趣,颇为新鲜。另一首则为余光中的《黄昏越境》:
究竟,黄昏那偷渡客
是怎样越境的呢?
而黑衣帮的夜色
又怎样接应呢?
满天的紫水晶、赤玛瑙、黄玉
就统统走了私呢?
最可疑的是朝西
那一排胡子松的侧影
和起起伏伏不定
再也数不清的山脊
我守着晚霞的逃逸
几乎没移过眼睛
锐利像缉私的边警
却怎么也找不到一点破绽
诗人有感于黄昏的消逝太快了,美好的景色,一下子就隐没得无影无踪。他把黄昏比喻为偷渡客,其他比喻跟着排山倒海而来,是想象力一次眩目的表演:夜色=黑衣帮(接应偷江客;晚霞=紫水晶赤玛瑙、黄玉(私货);松=胡子松;而诗人自己呢,则是目光锐利的缉私警。
例1.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其性质,在理解诗歌深层内涵的基础上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1)什么样的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已两鬓斑斑的慨叹;“天山”指代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忧愤。
参考答案:诗词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的英雄,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 思想内容
考点阐释:评价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词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情感基调,分析其社会意义,评判其社会价值。要求考生在对诗词意象感悟、理解的基础上,对其深层内涵进行准确的揭示,合理的分析评价;对古代诗词中流露的复杂情感,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具体客观地进行分析评价。
例2. 简析下面这首唐诗的思想内容。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注:(1)此诗又名《狱中咏蝉》,当时诗人只有39岁,因反对武则天而含冤入狱。(2)西陆,秋天。(3)玄鬓,黑发。
技巧点拨:对诗词思想内容的评价要以其描写的形象、画面为依据,把握其特征,揭示其精神实质,不可流于表面;还要善于从重点词句中挖掘内涵,更直接地剖析作品的思想意义。骆宾王因身陷囹圄而愤愤不平、满腹委屈,听到秋蝉的哀鸣,自然想到自己的处境。秋蝉既是自然之物,又是作者人格、际遇和思想感情的化身。“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借秋蝉的困境写自己含冤莫白的艰难境遇:“露重”“风多”喻环境压力;“飞难进”喻政治上不得志;“响易沉”喻言论上受压抑。尾联喻自己高洁的品行却不为人们所理解。
参考答案:本诗通过鸣蝉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无罪被诬、身陷囹圄的忧愤,充满了对人世不平的忧怨,也表达了希望辨明是非、昭雪沉冤的愿望。
三. 表达技巧
考点阐释: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既包括比喻、比拟、对比、夸张、双关等修辞手法,也包括白描、渲染、想象、象征、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情理相应、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各种表现技法,还指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之处。
例3. 简析这首宋词的艺术特色。
虞美人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技巧点拨:分析表达技巧,就是分析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因此,最好是从诗词的艺术构思入手进行分析。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按时间顺序由少年到壮年,再写到老年。其高明之处在于从自己漫长曲折的人生经历中截取三个富有暗示性和象征性的画面,形象概括了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发生的变化。第一个画面红烛映照,罗帐低垂,欢乐甜蜜,无忧无虑;第二个画面水天辽阔,风急云低,飘泊四方,离愁万种;第三个画面独立僧庐,孤独凄凉,一切皆空,万念俱灰。第一个画面的欢乐有力地反衬出后两个画面的凄凉。
参考答案:(1)以“听雨”作为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听雨”把三个画面巧妙地构成一个整体;在“听雨”中欢乐,在“听雨”中忧愁,在“听雨”中总结一生。(2)映衬手法。第一个画面的欢乐对第二、三个画面的忧愁、凄凉起反衬作用;第二个画面的满腹愁思对第三个画面的万念俱灰起陪衬作用。
四. 语言艺术
考点阐释:要求考生了解古代诗词语言精炼、含蓄、富于形象感和感染力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调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词的精妙之处。考试命题的侧重点是遣词造句、语句含义、音律格调、语言风格,特别注重对“诗眼”的考查。
例4. 下面这首宋词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被前人称为“绝佳”,试赏析其语言特色。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技巧点拨:分析诗词的语言,要从语句入手理解诗词语言的意蕴,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进而把握诗词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是环境气氛的渲染,与“人比黄花瘦”构成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顾影自怜的图画,是一个凄清的深秋怀人的境界。结句以黄花喻人瘦,精当无比。前人也有以花比人瘦的诗句,但都不及李清照写得新颖贴切。黄花就是菊花,瓣呈长形,下垂,色泽以黄为基调,与“瘦”易于联系,再加上菊花以幽雅高洁为品,与作者的精神有相通之处,既见其形,又传其神,以其写相思之情,不露,不俗,含蓄蕴藉。
参考答案:(1)造语含蓄,意蕴丰富。诗人借气氛的渲染、贴切的比喻构成西风瘦菊、佳节冷落、对花兴叹的艺术画面,离别之恨、相思之苦尽在其中。(2)比喻新奇传神。以黄色的菊花比相思的诗人,兼用菊花品节高洁之意,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生查子 张先
含羞整翠鬟①,得意频相顾。雁柱十三弦②, —一春莺语。 娇云容易飞,梦断知何处。深 院锁黄昏,阵阵芭蕉雨。
【注释】
①翠鬟:妇女环形发譬称鬟。翠鬟,泛称美发。②雁柱十三弦;筝有十三弦;琴柱斜排如雁斜飞,称雁柱。这里均代指古筝。
【评析】
这首词写怀人之情。上片写佳人娇美,以琴传情,欢快娇艳;下片写曲终人去,梦断无处寻,空对黄昏芭蕉雨。强烈的对比,将怀人伤情的思绪,渲染得凄迷感人。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①,等闲②离别易消魂③,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
雨更伤春,不如怜 ④ 取眼前人。
【注释】 ①一向年光有限身:一向,一晌,片刻。有限身:意思是人生短暂。
②等闲;平常,一般。 ③消魂:灵魂离开肉体。意思是极度悲伤、痛苦,或极度快乐。 ④ 怜:珍惜,怜爱。取:语助词。
【评析】
这是作者的一首代表作,上片三句一气呵成而又笔意曲折,表现了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主题。下片紧随承上,“满目”句承“离别”,“落花”句承“一向年光”,使全词统一完整,更突出了主题。词作取景大,笔力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高健明快而不显凄厉哀伤,又有一种富贵温婉气,使得颇为颓靡的主题表现得旷达、爽朗,又表现出作者面对人生襟怀豁达的一面。
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觳皱 ① 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
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② 。
【注释】
① 毅(hu)皱:本指绉纱一类纺织品,这里形容水的波纹像绉纱一样细。 ② 晚照:落日的余辉。
【评析】
这首词一题“春景”。上片写春游所见之美景,观物精微,下笔细腻。“红杏枝头春意闹”,只一“闹”字,就将无限春光和盘托出;亦将全词显得生机盎然。下片写春游之所感,情致婉曲。虽说有惜时恋时,及时行乐之意,却正表现出对生活之热爱,期望青春长在,美景长存。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 ① 好,狼籍残红 ② ,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③ ,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
① 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阜阳县西北。长 5公里,宽 1公里。② 狼藉残红:指落花零乱。 ③ 帘栊:带帘子的窗户。栊,窗户。
【评析】
这是作者在晚年退居颍州西湖时写的作品。上片写西湖暮春景色,没有寻常惋惜、伤感之情,一个“好”字,说出了词人寄托于暮春景色中的闲适之情。下片写歌尽人散,虽有失落空虚之感,亦有获得宁静后的舒畅。词末以细雨作结,呼应上文的“尽日风”,和风细雨,更反映了作者以闲退之身恣意游赏后的平和怡悦之情。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 ① 青,只为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 ② 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注释】
① 怜:怜惜。 ② 人人:对所亲近的人的呢称。
【评析】
这首词写相思之情。丈夫戍边塞外,思妇日思夜想,两鬓渐白。遐想丈夫归来,相依诉衷肠,特别是要告诉一句最要紧的话:“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全词语句朴直,通俗而不失其雅。结尾处那种纯粹由想象发出的喜悦更令人断肠。
卜算子 苏轼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①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② 。谁见幽人独往来 ③ ,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④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释】
① 黄州定惠院:在今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时曾寓居此寺,苏轼曾作有《游定惠院记》。 ② 漏断:古时以滴漏计时,漏断指夜深。 ③
幽人:幽居之人。 ④ 省(x1ng):意为理解、领悟。
【评析】
作者因与王安石新党政见不一,被贬至黄州为官,这首词正是在贬所定惠院的抒怀之作,是作者当时的心情和处景的写照。作者以比兴之法,借咏孤鸿衬托、抒发其幽愤寂苦之情,目标高洁。作者的诗友黄庭坚评论此词说:“语言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评价可谓甚高。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评析】
这首词,以涛涛长江水起兴,又以此为贯串始终的抒情线索,并以此作比,抒发无限爱慕的相思之情。构思新奇,比喻巧妙,词语明白如话,情思深婉含蕴,深得百歌的神情风韵,歌颂了绵绵恋情,成为千古流传的名作。
卜算子 陆游
驿外断桥边 ① ,寂寞开无主 ②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③ 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④ ,只有香如故。
【注释】
① 驿外:驿站馆舍外边。 ② 无主:无人注意和观赏。 ③ 更著:又遭受到。 ④ 零落成泥碾作尘:梅花凋零飘落,被踏成泥又被碾成灰尘
【评析】
这是一首传颂千古的托物咏怀的名篇。作者借物言志,借梅花的独标高格,表达自己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高贵品格。上片极写梅花险恶的生活环境。一枝野梅——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院中的梅,而是生长在荒僻郊外、破败断桥边的一枝无主野梅,寂寥荒寒,无人护理,无人欣赏,备受冷落,孑然一身,又遭到风雨的摧残。尽管环境如此冷峻险恶,它还是“开”了,冲破四面八方的压力,傲然开放了。作者把自己钟爱梅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又以自然环境之险恶来烘托梅花的神韵,真是情景双绘。不难看出,作者以梅花自喻,并暗示出自己所处的严酷现实环境。下片托梅言志。“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既写梅花俏不争春的高风亮节,又借以喻人。草木无情,“争春”是暗喻人事,“妒”亦非草木所能,当“群小”所为。这二句寄喻了作者决不与争宠邀媚、拍马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结末二句。更把梅花的独标高格推进了一步。“零落成泥碾作尘”,写梅花在风雨摧残下凋落、被践踏成泥、被碾作尘灰了。作者极写梅花的悲惨遭遇,蓄作了声势,引出结句:“只有香如故”。梅花的形体化作了灰尘,然而其香如故!只要其香如故,前面所写的不幸处境,悲惨遭遇,又算得了什么!这正是作者饱受群小中伤打击、但依然高洁自持,决不与之为伍的艺术写照,通过梅花的悲惨境遇,作者所极力推崇自勉的正是这种伟岸高傲的大丈夫气节。作者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流传的咏梅杰作。
鹧鸪天 辛弃疾
鹅湖归病起作 ①
枕簟溪堂 ② 冷欲秋,断云 ③ 依水晚来收。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 书咄咄 ④ ,且休休 ⑤ ,一丘一壑 ⑥ 也风流。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
⑦ 。
【注释】
① 鹅湖:山名,在江西铅山县东北,鹅湖山上。原名荷湖,因晋人龚氏曾于此养鹅而改名。辛弃疾隐居铅山、鹅湖一带近20年。病起:病愈初起。 ②
枕簟(dian)溪堂:躺在水边的溪堂里的竹席上休息。簟:竹席。溪堂:筑在绥边上的楼阁。 ③ 断云:片段的云。 ④
书咄咄:据《晋书·殷浩传》载,殷浩被免官后,虽口无怨言,却终日在空中用手指书“咄咄怪事”四字,表示对朝廷不满。咄咄:感叹声,表示惊怪。 ⑤
休休:算了吧。这里指隐退。唐司空图隐居中条山,作休休亭,表示对仕途失望,甘心退隐。 ⑥
一丘一壑:此句用班嗣语。《汉书·叙语》载班嗣书简云:“渔钩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于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⑦
“不知”二句:化用刘禹锡《秋日书怀寄白宾客》诗“筋力上楼知”句意。
【评析】
这首词是作者病后所作,借景抒情。上片绘景,渲染愁情。首二句点时令、地点。尚未入秋,秋冷已袭人,傍晚时分,断云寒水,一片清冷空旷,是作者内心空虚落寞的写照,也与病后的体况、心境相符。“红莲”二句,红白相映,色彩清丽,但“醉”、“愁”二字透出作者内心的苦闷,也切合作者愁病如醉、满头白发的情状。以上景物描绘,均是移情手法,不仅隐含着作者忧伤郁闷之意绪,也为下片抒情营造了清冷空虚而又沉闷的气氛。下片换头连用三个典故,前一句表明不以为然,后二句以示自慰,一转一折,似乎表明作者真欲隐居山林享清福,实则是胸怀悲愤而故作旷达语,比直述更觉其悲。末二句看似寻常叹老,实则不然。。想作者一生志在收复中原故土,虽遭谗毁被排挤亦守志不移,因此这里表现的自然不是惊衰叹老的人之常情,而是深恐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忧虑。全词情感深厚而用语淡朴浅近,无剑拔管张之辞而“烈土暮年,壮心不已”之情已自见矣。
第2个回答  2013-03-17
他那双淡然如水的眼睛,就好像他不存在于天地之间一样。
第3个回答  2013-01-13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追问

额。。。。成语,OK?

第4个回答  2013-01-13
看,镜子里有个人好像我!!!
是在太恐怖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