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台湾路的历史

如题所述

凹凸的青石板路面,红黑相间的砖墙,大红色的木店门;店铺里卖的却是摩登的时装,最新的文具和代表时尚的手机。这就是漳州的历史商业街区--台湾路,历史景观与现代商业的奇异结合,让这条老街重新焕发了光彩。

台湾路古称“府学前街”,明清时期,这里是专门制作和销 售竹雨伞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雨伞街;而最终定名为台湾路,确切时间已不可考。1999年,漳州市重新修葺台湾路,使老街恢复了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

作为一条具有丰富民俗的漳州老街区,台湾路是研究闽南建筑史、漳台文化亲缘史和中外商业交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东段是仿照英国“麦加顿”式建筑的骑楼店面,上楼下廊,富有“西欧风情”;中段是典型的中西合壁式建筑,具有“南洋风格”;西段则是闽南特色民居,呈现一派隋唐遗风。一些来漳州投资的台商说,漳州的台湾路和台南的一些旧街道很相像。

台湾路的中段是古时最繁华的地方,这里的漳州府衙门府埕,已有1000多年历史。历代以来,府埕以汇聚蚵煎、手抓面、豆干面粉、锅边糊、春卷、五香、卤面、豆花、土笋冻等漳州名点小吃而闻名遐迩。据传,这里在古代有讲古场、戏台,许多艺人来这里表演布袋木偶戏,讲述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等故事。抗日战争之前,许多台湾人、澎湖人来到这里弹唱台湾歌仔戏,悠扬婉转的歌声飘荡过台湾路,声声充满依恋之情。

台湾路上最显眼的当属两座明朝的牌坊,一座“尚书探花”坊,记载的是漳浦林士章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赴京考中探花,后来官成南京礼部尚书的事迹。另一座“三世贰宰、两京扬历”坊,则是为龙海人蒋孟育及其父蒋玉山、祖父蒋相而立,祖孙三代才华出众,官位显赫。

徜徉在青石板路上,一个个老字号招牌不时映入眼帘:“至人药房各色洋货”、“有大道华洋杂货”、“洛阳楼”、“黄合德中外靴鞋”、“万圆钱庄”、“商务印书馆代理处”……而老字号“天益寿药店”是最引人注目的,它创建于清末年间,至今已一百多年。

如今的台湾路,既能看到沿街叫卖龟苓膏的小贩,也能发现穿着入时的青年男女,更有豪华的摩托车不时穿街而过。短短1公里台湾路,横卧在九龙江畔,默默连接着历史与未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6
中新网4月11日电 据厦门晚报报道,漳州市规划局透露,漳州市香港路、台湾路历史街区于去年9月1日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10日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参赞理查德·A·英格哈特先生到街区现场颁奖。

由台湾路、香港路组成的历史街区是漳州的精华,街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石牌坊、漳州文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升祠、现代作家杨骚故居,两处石牌坊残迹和台湾徐氏后裔的祖厝徐厝巷等。街区完整保存了骑楼式店面、中西合璧式建筑、闽南风格民居等3大类古民居建筑,以及天益寿老药铺、大同文具店等老字号店铺招牌20余处。

自2001年起,漳州市按照“保护历史的真实性、保持风貌的完整性、维护生活的延续性”三大原则,相继投入4000多万元,由点及线、由线到面,对历史街区进行修缮。许多中西合璧的历史建筑和老字号重焕光辉,挖掘出全国最小的“空中庙宇”伽蓝庙,梳理出传统的街巷里弄结构,复原了民国初年陈炯明时期“迎宾旅馆”的历史风貌,整治出“刘厝”、“罗厝”等传统院落宅第。

漳州的历史街区保护得到全国著名文物保护专家阮仪三院士、朱自煊教授等人的高度赞扬,认为是漳州市最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国油画》杂志社发起了“漳州印象”写生活动,组织了闻立鹏、张钦若、俞晓夫等一批当代著名油画家到历史街区采风创作。电视连续剧《台湾海峡》、电影《台湾往事》摄制组也将街区作为外景地。(刘丽英杨政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