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象形文字

为什么说纳西族的“东巴文”是当今世界上仅存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是一种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主要为东巴教徒传授使用,书写东巴经文,故称东巴文。纳西话叫“思究鲁究”,意为“木迹石迹”,见木画木,见石画石。东巴文创始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大约有1400个单字,至今仍为东巴(祭司)、研究者和艺术家所使用,被当今学者们认为比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埃及圣书文字、中美洲玛雅文字和中国甲骨文字显得更为原始古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被视为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这种古文字对于研究比较文字学和人类文化史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随着纳西族社会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相互影响,在明末清初,从东巴象形文字演变发展而来的还有一种标音文字,称“哥巴文”。“哥巴”是弟子的意思,“哥巴文”的意思是东巴什罗后代弟子创造的文字,“哥巴文”是对东巴文的改造和发展。东巴也用它写了二百来册经书。这种文字笔画简单,一字一音,比象形东巴文进了一步。哥巴文虽有2400多个符号,但重复较多,常用的只有500多字,标音不标调,同音和近音代替很多,致使运用不广。纳西族创造了两种古文字,而且至今还使用着这两种古文字,这在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的确是个奇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7
“东巴”是纳西人对本民族宗教祭司的称呼,因此这种原始宗教也叫东巴教。东巴也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传承者,也可翻译为“智者”。在古时候,东巴在纳西族中即充当着祭司、巫医以及包括天文、地理、文学、历史在内的几乎所有学问的学者。他们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以传承他们的东巴经书,即东巴象形文字。东巴文大概产生于11世纪,从文字形态发展的角度看,它比甲骨文还要原始,属于文字起源的早期形态,最早是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象,后来发展成包括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字体。文字总数约1500个左右。一个东巴文可以翻译成一个汉字、一个词、甚至一句话。而一个汉字(或词)也有很多种东巴文的翻译方法甚至无法翻译,因教派、东巴个人喜好、东巴传承之间的误差而产生写法也各有不同。东巴文一般只有东巴才懂,普通纳西人大多也是看不懂这种文字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