噤若寒蝉错误解释是什么

如题所述

噤若寒蝉错误解释:网站对“噤若寒蝉”这个成语中“寒蝉”解释,说“蝉深秋或冷天不发声(一声不吭)”的说法应该是不对的、或者严格来说是不准确的。

网上解释“噤若寒蝉”这个成语的意思都是说:“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或“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或“象冷天的蝉一样一声不吭,形容不敢说话”。

其实,古人说“寒蝉”并不是一声不吭,许多文学作品里,比如“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陆机《寒蝉赋》)、“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萨都剌《满江红 》寒螀就是寒蝉)。

这些描写,哪里说“寒蝉”就是一声不吭了?“寒蝉”的叫声只是声音比较无力而显得低沉,多愁善感的古代诗人们都是借秋后的蝉鸣低沉的声音来烘托悲凉的气氛以表达自己的心情。

蝉是昆虫,生命极短,上面查到的记录也说”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刚羽化的蝉呈绿色,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

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所以它是活不到冬天的。古人的“寒蝉”当然也只能指深秋或天凉一些时候的“蝉”,而不能说是寒冬腊月的“死蝉”。

成语寓意:

东汉名臣杜密,为官知人善任,激浊扬清,被时人列为“八俊”之一,太学生称誉其为“天下良辅”。同乡噤若寒蝉杜密直言之,因与权佞抗争,他最终惨遭迫害,其凛然正气光照千古,被后世视为楷模,千秋万代令人敬仰不已。

在大是大非面前,人们要明确立场,不能畏首畏尾,而应放下思想包袱,敢说真话,做一个刚正不阿、直言不讳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