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哪些常见的猛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8-01
摘要:人善智而不善力,和动物们比起来人们的力气、灵敏性实在是有些微不足道,尤其是相比一些猛兽来说。那么常见的猛兽有哪些呢?狮子、老虎自然是大家首先想到的,除此之外还有豹子、熊、猞猁、狼、犀牛、野猪、鬣狗等等。下面就和小编一起走进凶猛的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称霸一方的猛兽吧!老虎简介
虎,大型猫科动物;毛色浅黄或棕黄色,满身黑色横纹;头圆、耳短,耳背面黑色,中央有一白斑甚显著;四肢健壮有力;尾粗长,具黑色环纹,尾端黑色。
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栖动物,由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以至北方的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很好的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也常出没于山脊、矮林灌丛和岩石较多或砾石塘等山地,以利于捕食。
虎常单独活动,只有在繁殖季节雌雄才在一起生活。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能游泳,不擅爬树。由于林区开发、人口激增,过去偏远地区都已发展为村镇,虎亦常到林区居民点附近觅食。虎多黄昏活动,白天多潜伏休息,没有惊动则很少出来。虎的活动范围较大,在北方日寻食活动范围可达数十公里;在南方西双版纳因食物较多则活动距离较短。
发情交配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2月份,发情期间,虎的叫声特别响亮,能达2千米远。怀孕期105天左右,每产1-5仔,通常2仔,新生虎仔重约1千克,哺乳期5-6个月,雌虎和幼仔在一起生活2-3年,在此期间雌虎不发情交配,故在自然条件下雌虎要每隔2-3年才能繁殖一次。雌虎3年龄时性成熟,雄虎要更晚些。虎的寿命一般20-25年。
种类
1、东北虎
在中国产于黑龙江、吉林东部海拔1000米以下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野
外仅有20只左右。它是体型最大的虎,体长为180-250厘米,尾长100-120厘米
,体重180-350千克。它的毛色最淡,冬季呈现乳黄色,下体胸腹部和四肢内侧
的白色范围较大,身上的黑褐色条纹也较疏较淡,虎尾比较丰满,尾上的毛显得
较为肥大,体毛也特别长,以适应东北的严寒气候。
2、华南虎
体型稍小,体长140-230厘米,尾长80-100厘米,体重140-210千克。体毛较短,显得贴体而平滑,虎尾也不够肥大,但毛色要比东北虎浓艳,呈桔黄色,有时还略带赤色,身上的斑纹也较黑和较宽,体侧还常出现两条上下互相连接而形成的菱形花纹,显得更为清晰美观。
是中国特有的一个亚种,20世纪50-60年代时,它被当作“害兽”,遭到了毁灭性
的捕杀,如今仅在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等省交界的山区尚残存有不足25只。
3、巴厘虎
体型最小的虎,体重仅90千克,只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是身上条纹最多最密
的虎,条纹细密多达100条以上,最后一只巴厘据报导是在1937年被猎杀的,已
经灭绝。
4、印度支那虎
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柬埔寨一带,由于多年的战争现仅存1220到1785只野生的。在和马来虎分离后平均体重180千克。
5、马来虎
马来虎在2004年认为是新的老虎亚种,雄性全长约为2.7米,分布在马来岛南
部、马来西亚和泰国境内。以前以为是印支虎,后来才发现它自己是一个亚种。
6、爪哇虎
仅生活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最后一只目击者报导是在1979年,据信已经灭绝。
7、苏门答腊虎
仅生活在印度尼西亚所属的苏门答腊岛,是现存最小的虎种。颜色深、接近红色、毛短,因此肌肉轮廓明显,非常壮观且“面相”极其凶恶。体重120千克。
8、孟加拉虎
体型仅次于东北虎,体长160-290厘米,尾长90-120厘米,体重160-270千克。
毛色也介于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体毛又短又亮,条纹细长而清晰,虎尾则更为尖细,四肢也显得较长,躯体显得更高。
是存量最多的一种虎,也是现今分布最广的老虎,当年曾是英国殖民者最喜爱的捕猎
对象。
孟加拉虎在漆黑的热带森林中有黑色的变种,不过很稀少。变种有白虎,雪虎,金虎。
9、里海虎
在伊朗,阿富汗,前苏联中亚地区和伊拉克地区和中国新疆,是仅次于西伯利亚虎和孟加拉虎的第三大虎种,适应荒漠地带生活,因此需要更大的猎食领地范围,据报导最后一只里海虎被发现是在1968年,此后再没有出现过,已经灭绝。
狮子简介
狮子简称狮,中国古称狻猊。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
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较发达。有“草原之王”的称号,是非洲顶级的猫科食肉动物。野生非洲雄狮平均体重240千克,全长可达3.2米。狮子的毛发短,体色有浅灰、黄色或茶色,雄狮还长有很长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长长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
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肉食,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温血动物。分布于非洲草原、亚洲印度。在野外狮子活10到14年,圈养下更长寿,一般达二十余年。
种类
1、非洲狮
非洲狮根据分布的区域分为西部、中部、东部、南部、北部亚群。
原产地:贝宁、布基纳法索、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
可能灭绝:加纳、几内亚
区域性灭绝:科特迪瓦、冈比亚、几内亚比绍、马里、毛里塔尼亚、塞拉利昂、多哥。
2、亚洲狮
曾一度分布在地中海至印度,占据了大部份的西南亚,故其名为“狮子波斯亚种”。亚洲狮现今在野外的数量只有250-350只,都只生活在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肉食动物,猎物主要是水鹿、花鹿、蓝牛羚、印度瞪羚、野猪及家畜。21世纪初,印度共和国国徽上的图案就是取材自阿育王石柱上的亚洲狮型。
豹子简介
豹,别名金钱豹、花豹、豹虎,拉丁文名Leopard.是猫科豹属的一种动物,在四种大型猫科动物中体积最小。豹的颜色鲜艳,有许多斑点和金黄色的毛皮,故又名金钱豹或花豹。豹可以说是敏捷的猎手,身材矫健,动作灵活,奔跑速度快,平均时速在65公里左右。
种类
1、金钱豹
金钱豹又称豹、银豹子、豹子、文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特征:体态似虎,身长1.6米
以上,体重可达90千克左右。头圆、耳小。全身棕黄而遍布黑褐色金钱花斑,故名。还有一种黑化型个体,通体暗黑褐,细观仍见圆形斑,常被称为墨豹。习性:金钱豹栖息在茂密的森林中,善于跳跃和攀爬,营独居夜行生活。常在林中往返游荡,捕食猿猴、野兔、野鹿和鸟类等,时而还猎食家畜。生性凶猛,甚至可与虎交锋,但一般不伤人。繁殖:繁殖期为冬末春初,孕期约三个月,每胎多为三崽,初生幼体500克左右,约三年性成熟。分布:云南所产的豹,素以毛短绒好、花斑清晰、富有光泽著称,系上等毛皮经济动物。曾经遍布全省各地,但数量锐减,濒临绝迹。
2、史前种类
欧洲豹,分布于欧洲、已灭绝的史前豹类。
熊简介
熊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熊平时还算温和,但是受到挑衅或遇到危险时,容易暴怒,打斗起来非常凶猛。虽然一般人把熊看做是危险的动物,但在马戏团或动物园中,却是相当受人喜爱的。分布在北半球。在南半球,除了南美洲北部外,其他地方没有它的踪迹。熊科是个大家族,可分为4属:懒熊属、眼镜熊属、马来熊属、熊属,8种。
种类
1、大棕熊
包括阿拉斯加棕熊、欧洲和亚洲棕熊、北美西部的灰熊。阿拉斯加棕熊体重可达七百八十公斤,是世界最大的食肉类动物。欧亚的棕熊分布在欧洲及喜马拉亚山以北的亚洲大陆,是童话中常见的动物。北美灰熊是北美洲最危险的动物,由于大量猎杀,存活的已经很少了。棕熊遍布亚、欧、北美三大洲,棕熊体重(1000/100kg)站立时有9英尺,体长2.5m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食肉目动物。而叙利亚棕熊却很小,体重不足90公斤。中国的棕熊一般在100~500公斤。棕熊的胃口可以说是好极了,荤的、素的都爱吃。植物、昆虫、蜂蜜、鱼类,甚至鹿、羊、牛、都能一概吃下。
2、美洲黑熊
是北美洲体型型最小,也是非常普遍的熊。居住在北美森林带和墨西哥。它是爬树高手,常常四处海浪,有时会偷袭家畜。除非受到挑衅,通常不会攻击人类。美洲黑熊分布在加拿大及美国中部和东部的森林,它的身体颜色有很多种,黑色、棕色、灰色、白色都有。美洲黑熊常在6~7月份"娶妻生子",不过等小熊过完一周岁生日后,一家子便各奔东西,熊爸爸、熊妈妈也各自生活,看上去像"离婚"一样,可到了下一年的6~7月份,它们就复婚,重新考虑生育下一代的事。
3、眼镜熊
眼镜熊又叫南美熊、安第斯熊,产于南美北部,是惟一到达南半球的熊种,也是最爱吃植物性食物的一种熊,吃各种果、叶、根、茎,很少吃昆虫,它因眼睛四周有一圈白毛,若起来像戴眼镜而得名。主要靠水果维生。眼镜熊善于登高爬树,通常独自活动,偶以小家庭为单位,共住在一棵大树上。
4、亚洲黑熊
亚洲黑熊又叫狗熊、月熊,还有个俗称叫黑瞎子。分布在东亚和南亚的丛林地区;比美洲黑熊小。它的胸部有道浅色的月弯形标记,颈部的毛通常很长。亚洲黑熊具有攻击性,常会为害牛羊。因为它天生近视,百米之外看不清东西,不过它的耳、鼻灵敏,顺风可闻到半公里以外的气味,能听到300步以外的脚步声。别看它外表愚拙,实际上机警过人。平时黑熊以植物为主食(你一定听过黑瞎子掰苞米的故事),在秋季却大吃昆虫等动物性食品,在体内贮存大量脂肪准备在树洞里冬眠。特长是爬树、游泳。因为眼神不济,所以练就了一身昼夜都行动自如的本领。亚洲黑熊分布于中国、印度、俄罗斯、日本、蒙古等国。
5、马来熊
马来熊又叫太阳熊或日熊,分布于印尼、缅甸、泰国、马来半岛及中国南部边陲的热带、亚热带山林中,是熊家族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重只有60公斤。马来熊是爬树高手,多半生活在树上,昼伏夜出,而且没有冬眠的习惯。马来熊主要吃植物果、叶以及昆虫和白蚁。夜间是马来熊的天下,而白天它却会悠闲地躺在树上晒太阳。
6、印度熊
分布在印度和锡兰的丛林。它的毛通常呈黑色,鼻子和舌头都很长,便于挖食昆虫,最喜欢吃蚁或白蚁。印度熊在天寒时会躲入洞穴,但并不冬眠。
7、懒熊
"吸尘器"是对懒熊的嘴部功能的形象比喻。生活于印度和斯里兰卡热带森林中的懒熊形象奇特,下唇长而善动,形状像舌头,没有上门牙,嘴可以伸进昆虫藏匿的缝隙中,像吸尘器一样把猎物席卷入口。懒熊的视觉极差,靠嗅觉和听觉活动,所以它选择了夜间出击、白天酣睡的生活作风,于是人称:懒熊。小懒熊常骑在母熊背上来来去去,寸步不离,这种母子感情大大强于其他熊类的母子关系。
8、北极熊
又叫白熊、"冰山巨无霸",很会游泳。头小颈长,毛呈乳白色。它的身躯虽大,行动却很敏捷,通常捕食鱼、海豹、海象等动物。北极熊分布在北极一带,是爱斯基摩人很喜欢的猎物。由于各地猎人大量捕猎,留下的已经不多了。它们生活在北极的莽莽冰原上,体大凶猛,以猎取海豹、幼海象、幼鲸、海鸟、鱼类为生。貌似笨重的北极熊,行动十分敏捷,短跑时甚至能撵上驯鹿或北极兔。同时,它也是冰泳高手,游泳时速达10公里,潜水时间可达2分钟,可在冰水中游上百公里,堪称"半水栖兽类"。北极熊是生活在最北部、食肉性最强的一种熊。
9、台湾黑熊
台湾只有一种熊,就是台湾黑熊,也叫作狗熊,产在苏澳、罗东、花莲、狮头山、玉山、阿里山等海拔一百到两千公尺的地区。
猞猁简介
猞猁属于猫科,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体粗壮,尾极短,通常头不及体长的1/4。四肢粗长而矫健。耳尖生有黑色耸立簇毛。两颊具下垂的长毛。上体浅棕、土黄棕、浅灰褐或麻褐色,或为灰白而间杂浅棕色调;腹面浅白、黄白或沙黄色。尾端呈黑色。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为喜寒动物,栖息环境极富多样性,从亚寒带针叶林、寒温带针阔混交林至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原及高寒荒漠与半荒漠等各种环境均有其足迹。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喜独居,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以鼠类、野兔等为食,也捕食小野猪和小鹿等为食。巢穴多筑在岩缝石洞或树洞内。每胎2-4仔。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是罗马尼亚国兽。
种类
猞猁高加索亚种、猞猁贝加尔湖亚种、猞猁指名亚种、猞猁东部亚种、猞猁撒丁岛亚种、猞猁阿穆尔亚种、猞猁西伯利亚亚种。
狼简介
狼,共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头腭尖形,颜面部长,鼻端突出,耳尖且直立,嗅觉灵敏,听觉发达。犬齿及裂齿发达;上臼齿具明显齿尖,下臼齿内侧具一小齿尖及后跟尖;臼齿齿冠直径大于外侧门齿高度;齿式为。毛粗而长。前足4~5趾,后足一般4趾;爪粗而钝,不能或略能伸缩。尾多毛,较发达。善快速及长距离奔跑,多喜群居,常追逐猎食。以食草动物及啮齿动物等为食。栖息于森林、沙漠、山地、寒带草原、针叶林、草地。除南极洲和大部分海岛外,分布全世界。外形与狗和豺相似,足长体瘦,斜眼,上颚骨尖长,嘴巴宽大弯曲,耳竖立,胸部略窄小,尾挺直状下垂夹于俩后腿之间。毛色随产地而异,多毛色棕黄或灰黄色,略混黑色,下部带白色。栖息范围广,适应性强,山地、林区、草原、以至冰原均有狼群生存。夜间活动多,嗅觉敏锐,听觉很好。机警,多疑,善奔跑,耐力强,常采用穷追的方式获得猎物。狼属于食肉动物,主要以鹿、羚羊、兔为食,也食用昆虫、老鼠等,能耐饥。狼是猎食动物,狼群以核心家庭的形式组成,包括一对配偶及其子女,有时也包括收养的未成年幼狼。狼属于典型的食物链次级掠食者。通常群体行动,由于狼会捕食羊等家畜,因此到20世纪末期前被人类大量捕杀,一些亚种如日本狼、纽芬兰狼、佛罗里达黑狼、基奈山狼等都已经灭绝。今亚种的确切数量仍旧未定。
种类
1、苔原狼(C.l.albus)-俄罗斯北部
2、阿拉伯狼(C.l.arabs)-阿拉伯半岛
3、北极狼(C.l.arctos)-加拿大极地岛屿和格陵兰
4、墨西哥狼(C.l.baileyi)-墨西哥北部,与美国西南部。
5、藏狼(C.l.chanco)-青藏高原
6、俄罗斯狼(C.l.communis)-俄罗斯中部
7、里海狼(C.l.cubanensis)-俄罗斯,里海和黑海间
8、家犬(C.l.familiaris)-除南极洲外,广泛分布全球
9、澳洲野犬(C.l.dingo)-东南亚及澳州
10、北海道狼(虾夷狼)(C.l.hattai)-日本北海道,已灭绝
11、日本狼(C.l.hodophilax)-日本本州、四国、九州,已灭绝
12、北落基山狼(C.l.irremotus)-冰河国家公园以及在蒙大拿地区
13、意大利狼(C.l.italicus)-意大利亚平宁
14、埃及狼(C.l.lupaster)-埃及北部和利比亚东北部。
15、欧亚狼(C.l.lupus)-从中国、蒙古、俄罗斯和东欧到德国、西班牙和葡萄牙
16、东加拿大狼(C.l.lycaon)-加拿大东南部与美国东北部。
17、大平原狼(C.l.nubilus)-美国西部、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
18、马更歇狼(C.l.occidentalis)-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重新引进至美国西北部
19、伊朗狼(C.l.pallipes)-中东
20、红狼(C.l.rupus)-美国东南部
非洲野狗简介
非洲野犬,体长100厘米,尾长30-45厘米,体重17-36千克。毛色较杂乱,包括黑色、黄色和白色等,每个个体毛色斑纹均不相同。前肢无爪。前臼齿较大,可磨碎大型骨头,类似鬣狗。群居,通过叫声进行定位。采取群体合作方式猎杀中型有蹄动物,追击时速可达45千米。全年可繁殖,多为雨季,每胎产2-19仔,通常10仔,幼仔一般在其他动物(比如土狼)的巢穴中出身,12-18个月性成熟。
分布于非洲草原、灌木丛以及稀疏林地,主要见于非洲东部和南部部分地区。由于非洲野犬的领域面积较大,随着栖息地的减少和其他大型食肉动物的竞争,其数量不断下降,处于濒危状态,仅剩25个种群,约有3000只左右,津巴布韦西部的皇日国家公园是其保护区,列入红色目录IUNC濒危。
种类
传统分类
非洲野犬东非亚种、非洲野犬西非亚种、非洲野犬指名亚种、非洲野犬中非亚种、非洲野犬索马里亚种。
最新分类
非洲野犬北非亚群、非洲野犬西非亚群。
河马简介
河马是淡水物种中的最大型杂食性哺乳类动物,体型巨大,体长4米,肩高1.5米,体重约3吨,躯体粗圆,四肢短,脚有4趾,头硕大,眼、耳较小,嘴特别大,尾较小,下犬齿巨大,长50-60厘米,重2.5千克,皮较厚,约40-50毫米,除吻部、尾、耳有稀疏的毛外,全身皮肤裸露,呈紫褐色.胃三室,不反刍。
生活于非洲热带水草丰盛地区,常由10余只组成群体,有时也能结成上百只的大群,单独的河马多是由群中被逐出的成年雄兽;白天几乎全在水中,食水草,日食量100千克以上,水草缺少时,便在夜间上岸觅食植物或农作物;性温顺,惧冷喜暖,善游泳,可沿着河底潜行5~10分钟;在交配季节,雄性间时有争斗,妊娠期约8个月,每胎1仔。哺乳期1年,4-5岁性成熟,寿命30-40年。分布于非洲。
分类
河马南非亚种、河马指名亚种、河马东非亚种、河马西非亚种、河马南非亚种。
犀牛简介
犀牛是哺乳类犀科的总称,有4属5种。是世界上最大的奇蹄目动物,犀类动物腿短、体肥笨拙,体长2.2-4.5米,肩高1.2-2米,体重2000-5000千克。前后肢均三趾;皮厚粗糙,并于肩腰等处成褶皱排列,毛被稀少而硬,甚或大部无毛;耳呈卵圆形,头大而长,颈短粗,长唇延长伸出;头部有实心的独角或双角(有的雌性无角),起源于真皮,角脱落仍能复生;无犬齿;尾细短,身体呈黄褐、褐、黑或灰色。
栖息于低地或海拔2000多米的高地。夜间活动,独居或结成小群。生活区域从不脱离水源。食性因种类而异,以草类为主,或以树叶、嫩枝、野果、地衣等为食物。母兽妊娠期18-19个月。寿命30-50年。因犀牛角的装饰和药用价值而被大量捕捉,除白犀外均为濒危物种。分布于亚洲南部、东南亚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
分类
1、白犀
体高大,体长3.3-4.5米,肩高1.5-1.8米,尾长仅50-70厘米,体重达1.4-5吨,为犀科中最大种,也是仅次于非洲象的陆地第二大哺乳动物。皮肤灰色。头长,无下门齿。吻大而钝,故又称“方吻犀”。鼻端有2个长角,前角长约120厘米,后角长约60厘米,雌犀的角常长于雄犀。分布于非洲南部和中部,栖息于平坦的灌木林。常2-5只成群,群中通常是母犀牛与小犀牛;成年的雄犀牛则多半是独居,它们会撒尿及散布粪便的方式来标识自己的领域,在争夺领域时,会互相用角攻击。但它们比黑犀牛温和,较不具攻击性。全年都可进行繁殖。食草。喜泥水浴。视力很差,主要依靠听觉和嗅觉。奔跑时速可达40千米。数量较少。
2、苏门答腊犀牛
体型最小的犀牛,共有三个亚种,肩高约1米,体长约2米,体重约600千克。也是唯一有丰富披毛的犀牛,幼犀毛量更为丰富。双角。无门齿。仅产于苏门答腊岛,但曾广布于印度、缅甸、东南亚至南洋群岛,中国在最后一次记录是1945年在云南思茅用火枪猎杀的。栖息于雨林和山地、苔藓丛生的沼泽、森林。利用排泄物标示自己的领地(粪便和土地上刮作的记号划定范围)。喜爱在泥塘中打滚,可保持凉爽干燥、驱虫。晨昏等凉爽时段活动,以嫩枝、树苗和各种野果为食。野生寿命可超过30年。由于人类猎杀和栖息地的破坏,种群数量少于300头。
3、黑犀
共有四个亚种。明显的特征是上唇呈三角形,且具卷绕性,在取食时能用来剥枝条上的叶子。体长3-3.7米,肩高1.2-1.8米,重约1.5吨。虽称“黑犀”,但体色其实是灰色,是由于其经常在黑泥浆中打滚而成黑色。皮厚无毛。双角,前角最长可达1.2米。无门齿。是分布最广、存世最多的一种,有2600头。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北至苏丹东北部,西至尼日利亚东北部。栖息于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以金合欢等树叶、灌丛、落地果实和杂草为食。雄犀一般独自生活,并有一定势力范围,用尿液标记领域,驱逐方式是大声喷鼻和用脚掌拍打地面。全年可繁殖,孕期约半年。人工饲养下,寿命可达45年。
4、爪哇犀
是世界上最罕见的哺乳动物之一,共有三个亚种,现仅存50-60头,分布于爪哇岛的UdjungKulon国家公园(数量50-60)和越南的Tien国家公园(越南亚种,数量2-7,但估计可能全为雄性)。体长2-4米,肩高1.5-1.7米,体重1.5-2吨之间。独角。门齿2对。与印度犀的区别在于后者体型更大,且皮肤更粗糙。
5、印度犀
分布于尼泊尔和印度东北部。喜欢栖息在高草地、芦苇地和沼泽草原地区。主要在清晨和傍晚觅食草、芦苇和细树枝等。身上有明显的皮褶,皮上还有许多圆钉头似的小鼓包,好像披着一层厚厚的铠甲,但皮褶之间的皮肤却很细嫩,容易受到蚊虫叮咬,因而它们几乎每天都进行泥浴,清除并防止蚊虫叮咬。体长2.1-4.2米,尾长60-75厘米,肩高1.1-2米,体重2-4吨。雌犀3-4岁成熟,雄犀7-9岁成熟。每产1仔,2月底至4月底出生,孕期约17个月。新生幼犀体长1-1.2米,肩高约60厘米,体重约65千克,幼犀每天可增重2-3千克,约两岁断乳。寿命可达50年。
鬣狗简介
鬣狗,哺乳动物,中等体型,生活在的陆生肉食性动物。它们同属于一科,仅4属4种,可分为2个亚科:鬣狗亚科和土狼亚科。体型似犬,长颈,后肢较前肢短弱,躯体较短,肩高而臀低;颈后的背中线有长鬣毛;牙齿大,具粗壮的锥形前臼齿,裂齿发育,臼齿退化。颌部粗而强,能咬开骨头。鬣狗(条纹鬣狗)体较小,全身布满条纹,多为独居,依靠发达的嗅觉觅食腐肉。棕鬣狗体型较大,分布于非洲西南部海岸,常到海滩寻食螃蟹、鱼等。斑鬣狗仅见于非洲,体型较大,成群猎食,除食腐肉外,能猎捕羚羊。土狼为特化的食蚁动物。
分类
1、斑鬣狗
体长约95-160厘米,尾长25-36厘米,体重40-86千克,雌性个体明显大于雄性。毛色土黄或棕黄色,带有褐色斑块,鬃毛短或无。上额犬齿不发达,但下颌强大,能将9千克重的猎物拖走100米。成群活动,每群约80只左右,雄性个体在群体中占优势。性凶猛,可以捕食斑马、角马和斑羚等大中型草食动物,可和狮群抗衡。进食和消化能力极强,一次能连皮带骨吞食15千克的猎物。善奔跑,时速可达40-50公里,最高时速为60公里。全年都能繁殖,但雨季为产仔高峰期,妊娠期110天,每胎产2仔,雄性2岁、雌性3岁性成熟。数量较多,是目前数量最多的食肉动物,在维持非洲热带草原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分布非洲。
2、条纹鬣狗
体型较小,体长约90-120厘米,尾长30厘米,体重25-55千克。皮毛呈浅灰色或淡黄,上有垂直的褐色或黑色条纹。前肢较长,脚仅4个趾。多独居,全天均可以活动。依靠发达的嗅觉和强健颚齿觅食腐肉。分布于亚洲西南部和非洲东北部,亦是鬣狗科唯一可见于亚洲的种类。
3、棕鬣狗
体长约110-135厘米,尾长19-27厘米,体重37-48千克,雄性体型较雌性略大。背部和两肋具明显鬃毛。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适应能力极强,较为罕见。主要分布于南非卡拉哈里沙漠。
4、土狼
体长约80厘米,肩部高而臀部低;从头后到臀部的背中线具有长鬣毛;全身棕色,但体侧和四肢均有棕褐色条纹;尾长30厘米,尾毛长而蓬松。前臼齿小而尖,仅2枚,臼齿仅1枚且退化,不适于强力咀嚼肉类。除进食柔软的腐肉、鸟卵外,主要食物是白蚁。舌较长而发达,可舐食白蚁。晚上出来寻食。冬末产仔2-5只,雌雄兽共同哺育。土狼在尾根下有1囊状腺体,其分泌物用于标记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