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什么?

关于时间的问题向来是很复杂的,而时间的概念是什么呢?它又是怎么被描述的呢?困惑。。。。。。
可以从多方面分析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之一.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运动或发展的过程,都永远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

时间;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时段”,是两个瞬时之间的间隔长短;一种是“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之一.任何一种物质的变化、运动或发展的过程,都永远是在时间和空间内发生的.

时间;它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时段”,是两个瞬时之间的间隔长短;一种是“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是什么时间.例如,我们早晨八时上班,十二时下班,上午工作了四个小时.这四个小时就是“时段”值;而八时和十二时就是“时刻值”.

时间是用相同周期的积累来测量的.人们很早就发现,与人类生活有紧密联系的太阳的运动是比较均匀的,而这种运动实际上是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结果,因此,建立了按太阳运动计量时间的计时系统,把日出日落的周期值作为计量时间的标准原器.

太阳日,是根据地球自转和它的公转运动的周期值来规定的.太阳日分为“真太阳日”与“平太阳日”.真太阳日是根据太阳来测定的“日”,即太阳在上空正中时至第二天正中时的时间间隔,叫做一个真太阳日.由于两个真太阳日的时段不是相等的,为更均匀地计量时间,“平太阳日”是天文学家根据地球运转的总时间加以平均所得的“日”.我们日常生活的就是“平太阳日”. 在平太阳日系统中,一般采用夜半时刻作为平太阳日的起算点,也叫平子夜.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自转一周为一日,一日分为二十四小时,每小时分为六十分,每分又分为六十秒,“秒”是时间的基本单位,把一个平太阳日等分为86400个时段,每一个时段的长度就是平太阳时系统基本单位——平太阳秒的长度 1秒=1/86400平太阳日.

地方时与标准时间.地面上每一个观测点都有自己的平子夜时刻,在同一瞬时,不同经度上的观测点将有不同的时刻值.这样的时刻,叫做地方时.地球自转一周二十四小时,东西经度合计是三百六十度.则每隔十五度,时间相差一个小时(360°+24=15°)如果各地都使用自己的地方时,将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制定了标准时间规定.以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的零度经线为零时区的中央经线,从西经7°30'到东经7°30'的范围划为零时区.在这个时区内以零度经线的地方时为标准时间.这就是格林威治时间,也叫世界时.从零时区边界线分别向东、西每隔经度15°划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一个小时.各区都以该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区的标准时间,如我国首都北京在东经116°,属东八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是东经120°,因此“北京时间”实际上是东经120°的地方时.

实际上时区的界线为了方便起见,往往按照各国行政区域或自然界线来划分.我国领土辽阔,东西横跨四个时区,目前是采用一个区时,即以北京时间作为全国统一标准时间.由于零时和二十四时是重合的,为区分今天和明天,国际上人为地规定了以180°经线附近的一条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当由不同方向航行越过这条线的时候,需要遵照规则,把日期提早或推迟一天.

由于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子钟这种高精度的计时仪器的出现,为时间计量工作带来很大方便.1967年国际度量衡委员会决定从1972年1月1日零时(世界时)开始,标准时间用国际原子钟得到.并以铯原子振动9192631770次所历的时段作为国际原子钟的一秒钟.可以得到高精度的时间.

天文测时所依赖的是地球自转,而地球自转的不均匀性使得天文方法所得到的时间(世界时)精度只能达到10-9,无法满足二十世纪中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需求。一种更为精确和稳 定的时间标准应运而生,这就是“原子钟”。目前世界各国都采用原子钟来产生和保持标准时间,这就是“时间基准”,然后,通过各种手段和媒介将时间信号送达用户,这些手段包括:短波、长波、电话网、互联网、卫星等。这一整个工序,就称为“授时系统”。

参考资料:http://cache.baidu.com/c?word=%CA%B1%BC%E4%3B%B5%C4%3B%B8%C5%C4%EE&url=http%3A//www%2Etime%2Eac%2Ecn/time/concept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5-10-16
时间就是让人无法捉摸,而又不得不随之流动的无形无影的东西.

对于时间与空间的论述,科学家们已作过详尽的论述。爱因斯坦是从对时空观的批判上创立他的“狭义相对论”的。由于运用“狭义相对论”遇到了一些难题,不得不对时空观重新考查,要考查不妨走远一些。

自从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以后,人们在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从消极地适应环境向能动地改造环境过渡着。随着不断地变革现实,人类逐步积累了对事物越来越多的认识,经过分析比较,逐步建立了科学的理论,并用文字记载下来并传于后人。但由于科学的不发达和社会交往的稀少,各地的理论表述方式都不尽相同。社会的发展促使交换的产生,人们在交往中逐渐统一了认识。翻译工作之所以能够进行,就是使代表同一性质的词语具有同样价值。的确,“时间”与“空间”这些名词是人类强加于自然界的,自然界可以有它们另外的说法。它们的说法丝毫不影响我们的概念。如果人们能与自然界进行交流的话,那只要增加一种翻译就行了。人类把“时间”、“空间”这些名词强加于自然界,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需要,是用语言代替物质的产物。语言一经确立,就给予它确切的含义,试图改变这些含义而使科学理论符合某些人的主观愿望的办法是徒劳的。

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一切物体都有一定的形状(开始人们只限于对刚性物体的认识),一切物体都在不断的变化。(开始只发现一些物体在发生变化,如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动植物的生老病死,岩石的风化等,包括位置和形状的变化)。这些变化有时表现的急骤些,有时表现的缓慢些。在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开始是把两物直接地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这种比较方法已不能适应日益增多的需要,迫切需要一个比较的基准,这样长度单位就首先诞生了,原始的单位当然与现在的单位很不同。实际上在现在,各国的单位也不完全相同。比如有英制,公制,市制等不同量制。但达到目前这一步也是经历了不断统一的过程,有时还采用法律强制手段。现今世界上逐步使用公制度量衡制度,将来有可能使用宇宙度量衡制度(如果别的星球有高等生物的话),如果有人把“速度”翻译成“时间”,而把“时间”翻译成“速度”或别的什么,只要表示物体同样的特性,那也没有什么不可。就象中国和日本都使用有汉字,两国汉字的表意并不完全相同一样,但是不能乱用。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04485.html

第2个回答  2005-10-26
时间是对运动过程的量度,具体地说,是指能通过某一运动周期的计数来对该运动过程进行的量度。

时间有如下特点:

1、具体时间单位都分别对应着一种特殊运动的周期。例如年、月、日,分别对应着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周期、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年、月、日的多少则是对相应的运动周期进行计数。

2、由于运动周期的计数是从小至大的顺序进行,已经计数的是过去,正在计数的是现在,暂未计数的是将来。因此,时间具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

3、由于向过去和现在两个方向运动周期的追溯或计数是连续的和无限的,时间也是连续的和无限的。也就是说时间既没有开端,也不会终结。

4、时间的量度方法是这样的:

选用一种特殊物体的运动周期作为时间的基准,通过对这一持续运动周期的计数来度量其它运动的过程。也就是用一个特殊的周期运动过程来度量其它的运动过程。这一特殊的周期运动可视为时间参照物。

5、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是因为选作时间基准的特殊的周期运动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其运动周期之间并不是绝对地保持不变。例如,精确测量表明:年、月、日的周期都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变快,有时变慢,总的趋势在变长。它们之间的变化也不成比例。

特别地,每种具体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寿命,无论其寿命多长。若作为某种时间基准的物体消失了。那么这种具体的周期运动也就根本不存在了。我们必须选取新的时间基准。因此,绝对不变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绝对精确和永恒的钟是不存在的,牛顿的绝对时间也是不存在的。

6、空间是物质大小和方位的量度,量度的方法是使用尺子,时间是运动过程的量度,量度的方法是使用时钟。任何时钟都是由一个周期运动和对该运动周期的计数机构所组成。因此,必须再次强调,时间和空间是没有关系的。

7、空间和时间都是一种量度,在任何具历史时期,这种量度的范围都是有限的,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空间大和小的无限性,也不会影响到时间过去和将来的无限性。同时,时空弯曲的说法是不可理解和荒谬的。
第3个回答  2005-10-16
时间是对运动过程的量度,具体地说,是指能通过某一运动周期的计数来对该运动过程进行的量度。

时间有如下特点:

1、具体时间单位都分别对应着一种特殊运动的周期。例如年、月、日,分别对应着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周期、月球绕地球转动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年、月、日的多少则是对相应的运动周期进行计数。

2、由于运动周期的计数是从小至大的顺序进行,已经计数的是过去,正在计数的是现在,暂未计数的是将来。因此,时间具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单向性和不可逆性。

3、由于向过去和现在两个方向运动周期的追溯或计数是连续的和无限的,时间也是连续的和无限的。也就是说时间既没有开端,也不会终结。

4、时间的量度方法是这样的:

选用一种特殊物体的运动周期作为时间的基准,通过对这一持续运动周期的计数来度量其它运动的过程。也就是用一个特殊的周期运动过程来度量其它的运动过程。这一特殊的周期运动可视为时间参照物。

5、时间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这是因为选作时间基准的特殊的周期运动会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其运动周期之间并不是绝对地保持不变。例如,精确测量表明:年、月、日的周期都在不断地变化,有时变快,有时变慢,总的趋势在变长。它们之间的变化也不成比例。

特别地,每种具体的物体都有一定的寿命,无论其寿命多长。若作为某种时间基准的物体消失了。那么这种具体的周期运动也就根本不存在了。我们必须选取新的时间基准。因此,绝对不变的运动是不存在的,绝对精确和永恒的钟是不存在的,牛顿的绝对时间也是不存在的。

6、空间是物质大小和方位的量度,量度的方法是使用尺子,时间是运动过程的量度,量度的方法是使用时钟。任何时钟都是由一个周期运动和对该运动周期的计数机构所组成。因此,必须再次强调,时间和空间是没有关系的。

7、空间和时间都是一种量度,在任何具历史时期,这种量度的范围都是有限的,但是,这并不会影响到空间大和小的无限性,也不会影响到时间过去和将来的无限性。同时,时空弯曲的说法是不可理解和荒谬的。
第4个回答  2005-10-20
时间是人为范围约定的标准时钟读数。这个人为范围,站在地球人类的角度通常是地球,也包括人造卫星。那么时间这个事情,就是这样一个操作吗?经过思考,我们认为,时间从操作上理解,的确是人为范围统一的时钟读数,一种约会技术和一个约会参数。当然约会具有广泛的意义,不仅仅指情人之间的约会,旅客赶车,工作协作,军事上的导弹饱和攻击、反导导弹都是约会问题。时间是一种约会参数和约会技术,某个范围,约定的标准时钟指示的读数,就是时间。对钟和其它时钟读数的修正是满足约会这一目标的技术措施。如果两个情人不能经常对钟,两个手表走时速度的差别又比较大,那么他们约定其中一只手表作为标准时钟是需要的,另一个手表的读数需要确定一套修正算法,否则他们无法准时约会。也许有人会问,标准时钟走出的是时间,其它时钟读数的修正结果是不是时间?也许,这里只是一个名称问题,如果我们把经常对钟经常工作的时钟读数修正也叫做时间,那么标准时钟走出的读数应该称为标准时间,毕竟这两个时间意义上不尽相同。如何规范语义,也是科学应该做的工作。
从约会参数约会技术上讲时间,我们提出关于时间的几个定律供大家参考:1、孤立的操作系统可以有它自己的时间;2、有操作联系的事物之间只能选择某方一个时钟(或者一组同类型时钟的平均读数)作为标准时间;3、至于以哪一个地方的一个时钟(或者一组同类型时钟的平均读数)作为时间基准,则完全是一个可以根据人为爱好、技术原因或方便计算的随意选择;4、经常对钟经常工作时钟的读数修正数据只是时间的一种复制品,不是时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