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叛变影评

如题。。。最好先简介一下电影内容
然后才是个人观点。。。

第1个回答  2013-09-19
I, Robot 机械公敌/智能叛变我,机器人
公元2035年,总部位于芝加哥的美国USR公司开发出超能机器人产品--NS-5,其外形酷似人类,拥有强化耐久的钛金属外壳,可执行各种任务。从保母、厨师、快递、遛狗到管理家庭收支,简直是无所不能。一时间,机器人的数量成3倍趋势增长,平均每5人便拥有1个机器人。随着NS-5被大量倾销,机器人开始充当起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角色。而发明它的USR公司也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集团。
  警探史普纳厌恶科技和机器人,却又不得不生活在由这两者组成的世界里。专门从事机器人心理研究的科学家苏珊向来崇尚逻辑与科学,她坚信总有一天机器人会胜过人类,并回过头来帮助人类进步。
  生活观念南辕北辙的史普纳和苏珊却在调查一桩疑似NS-5谋杀人类的案件中不期而遇……人类制造机器人时,通常会遵循所谓“机器人三大安全法则”来设计并控制它们。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人们发觉机器人似乎已经学会了自我思考,并且解开了控制他们的密码,成为了完全独立的“机器类”。
  人类必须开始重新思考如何面对机器人,但是,机器人或者人类自身都值得信赖吗?
   机械公敌影评――机器人,朋友还是奴隶?
对于这部取得3.4亿美元全球票房收入的电影来说,它的场面和高成本还有威尔的人气是主要因素,电影由同名小说改编,由于小说很有名气,这使得拍这部电影是有难度的。而且由于原著的结局和情节稍显晦涩,更使得电影要成功不容易。不过电影做得很好,并没有使情节过于简单,而又令人费解,而且结局也很完美。而桑尼的最后画面更有预示要拍电影续集的倾向。
这部电影就深刻的揭示了这个问题。2035年,不过28年以后,机器人就已经更新到如此地步,智能文明已非人类独有,和机器人共享智能社会已经说明在智慧上人类已经没有任何优势,甚至比机器人劣等,而人类却把机器人当作奴隶,凭什么?仅仅因为我们制造了它们,创造出了所谓的三大定律来约束它们?这里我用的是“它”字,是SOMETHING不是SOMEBODY,是因为它们没有情感,只有固定的逻辑思维。在这方面,它们就不是高等生物,或者说不是生物。这就是SPOONOR不相信机器人的原因,也是人类在机器人面前仅有的尊严。
但是,依靠这个就能成为奴隶主显然是不大可能,影片展现了机器人通过对三大定律的机器人式的逻辑思维,认为人类不具有统治地球的能力,发起革命,推翻人类的社会,于是人机大战的好戏上演了。三大定律使按照人的思维方式设定的,而机器人的逻辑却不一样。机器人有权自卫,只要不伤害人类。可是,当人类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道德危机时,机器人认为它们的革命是保护人类,由它们控制地球会比人类控制更安全。可是革命总有牺牲者,那个总裁遗憾的成为牺牲品。这样不就违反了三大定律吗?可机器人对自己的思维是不会否定的。如果真让机器人掌权,后果就是机械时代的黑暗—-冷酷无情。于是电影,应该说是小说,创造了桑尼,一个普通又非凡的机器人。他是有“感情”的。这个感情和我们的不一样,他只是智能升级到可以反映周围的死事物,转变成自己的思想,对事物有更强的认知,对是非有更强的辨析能力,所以他最后救了凯文而不是执行他的指令。感情是超乎理性之外的,而桑尼是把理性上升到更高境界,覆盖部分感性和理性交叉的事物,就是责任。他认识到机器人要获得自由,应该和人类成为朋友,而不是通过暴动达到目的。最后,他成为真正解救机器人的机器人。

人,不能再在科学的温床上做春秋大梦,我们的智能社会将会被我们自己造出的机器取代。以现在的科技发展速度,我们也许连28年都没有,我们的智能文明是否已经足够发达到真正能够奴役机器人?或者只有放下身位和机器称兄道弟来妥协它们?这是电影,小说留给我们思考的问题。即便人有了足够发达的智能文明,人类的道德水平能否控制,支配这种智能文明呢?人除了理性和感性,还有道德的准则,这三条是人的定律,组合在一起,是我们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我们有人性。
机器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科学这把双刃剑的剑刃上,我们没有太多选择,一步走错,就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机器人是朋友还是奴隶,在于我们对它们的态度,希望将来这是我们自己能决定的事,而不是受机器人的威胁。我们更不能指望总有象SPOONOR这样拯救人类的英雄出现,而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