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个怎么样的人?

性格特点等等的介绍.

诸葛亮(181—234),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陈寿《上〈诸葛亮集〉表》(见《三国志·诸葛亮传》后)中有简明概述,摘抄如下: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8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星,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与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27,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凌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能有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青龙二年春,亮率众出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又《诸葛亮传》中的“评曰”: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亲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纸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又,《袁子》中亦有如下的评语:
或问诸葛亮何如人也,袁子曰:“张飞、关羽与刘备俱起,爪牙腹心之臣,而武人也。晚得诸葛亮,因以为佐相,而群臣悦服,刘备足信,亮足重故也。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产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关于诸葛亮尽心为国的品质,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还有如下的记载,可资参考: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800株,薄田15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元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2
但文如其人,通观整个三国志,陈寿因为不敢得罪曹操和司马懿,所以对史料进行了修饰和删减。
  
  而诸葛亮,正是曹操和司马懿最害怕的人,所以对于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的削弱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必须重新审视陈寿在有关体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之处的描写。
  
  赤壁之战结束,刘备集团对曹操方面的部署“以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此时曹操已战败逃回邺城。曹操不但战役失败了,更是被吓破了胆,从此没有了统一中国的雄心。而曹军只是龟缩在几个大城市中防御,所以关羽的任务是清剿曹操的残余势力,巩固荆州的北部边界。
  
  赤壁之战,孙刘联合击败曹操,就如国共合作击败日本后的形式一般,双方必然是尽量的争夺胜利果实,摩擦必然不断。结果是刘备集团全取荆州,孙权集团只得到南郡的一部分土地。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东吴的不满,所以在整个荆州的争夺过程中,一直是孙权集团在挑起事端。
  
  刘备集团对孙权方面的部署“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刘备则居于荆州。此时,诸葛亮站在了对抗孙权的最前沿,其作用不言而喻。但奇怪的是陈寿却在这段话后加上了“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两句。陈寿的目的何在?
  
  纵观整个荆州的争夺,矛盾的焦点一直是孙刘两家之争,而零陵、桂阳、长沙三郡正是拱卫荆州的门户。在诸葛亮走后,孙权谋夺荆州的第一步就是“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镇守在矛盾最尖锐的,最重要的地方,诸葛亮的任务却是“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岂不可笑?没见过在最前线当筹量官的。
  
  随后,荆州的形式发生了一些变化,第一是周瑜死了,来自东吴的压力锐减。第二是庞统来了,刘备有能力双线作战了。在次情况下,刘备“并军三万余人”进发巴蜀,名义上是援助刘璋,实际上准备夺取西川。
  
  孙权一边因为代替周瑜的鲁肃能力有限,不足以威胁荆州。(虽然如此,在诸葛亮走后,一个事前没有被重视的人――吕蒙,还是发动了偷袭)
  
  但是曹操一边,面对这样的大好时机,却依然不敢打荆州的主意就很奇怪了。
  
  当年曹操在官渡之战的间隙,还因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而亲统大军攻灭了刘备的徐州。此时,曹操已从赤壁之战中恢复了元气,又平定了马超的叛乱,为何不进攻空虚的荆州呢?
  
  若说害怕孙刘联盟的话,后来曹操一封书信就怂恿得孙权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这样的所谓孙刘联盟的实质曹操看不懂?又会当成一回事吗?
  
  结论似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当时诸葛亮在荆州,所以没有人敢打荆州的主意。
  
  刘备驻守在葭萌关一年后,终因张松事发,刘备和刘璋反目,双方开战。
  
  刘备向荆州的诸葛亮求援,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前去合围成都。
  
  刘璋,面对张鲁扬言进攻,就吓的向刘备求援,其战力最多只能算是三流。不过,比较一下刘备一路的战绩和诸葛亮一路的战绩还是有利于搞清诸葛亮为什么是人见人怕的角色的原因。
  
  刘备此时身在蜀中腹地,葭萌关到成都可谓咫尺之遥,但是一向以仁义自诩的刘备却做出了可以说一生最不仁义的举动:“质诸将并士卒妻子,引兵与忠、膺等进到涪”这其中固然有崇尚权谋的庞统做军师的原因,同时也说明了当时战局的形势非常紧张。
  
  在接连攻克涪和绵竹之后,进展极为顺利的时候,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军师庞统因为立功心切,亲自率兵攻打雒城,结果不幸中箭身亡。于是刘备立刻失去了主心骨,围攻雒城一年而不下。
  
  而诸葛亮远在荆州,可以说是要千里迢迢,越过重重天险才能进逼成都,但看看史料,结果诸葛亮一路却出奇的顺利。
  
  诸葛亮传中:“亮与张飞、赵云等率众溯江,分定郡县,与先主共围成都。”这就完了?
 只好比对相关的资料,先祖传中:“诸葛亮、张飞、赵云等将兵溯流定白帝、江州、江阳。”张飞传中:“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赵云传中:“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都不长。
  
  从以上资料可见,诸葛亮率张飞,赵云先攻克了白帝。白帝城,刘备猇亭大败就是在这里稳住了阵脚,收拢败兵,并迫使孙权请和的。可见白帝是蜀中的第一道门户,易守难攻。但在诸葛亮面前,却只是“定白帝”三个字。
  
  随后,率军进攻江州。江州向来是成都的门户,打开江州就等于拿到了进成都的钥匙。依然是势如破竹,锐不可当,江州随即而下。
  
  此时,(按资治通鉴的说法)诸葛亮分兵张飞从陆路进攻巴西、德阳,赵云从水路进攻江阳、犍为。几路大军最终会于成都。
  
  诸葛亮离开了荆州,东吴终于有机会使出其最拿手的看家本领――背后偷袭来了。
  
  于是,孙权借故刘备违约,派吕蒙偷袭零陵、桂阳、长沙三郡。孙权的算盘打的很精,第一,因为荆州二次分兵,人手自然不足;第二,刘备新取成都,立足未稳,应该不敢回来救援荆州;第三,此时曹操正在进攻张鲁,随时会威胁到成都,刘备就应该更不敢救援荆州了。
  
  可惜他算少了一样,刘备有诸葛亮把守成都,就敢救援荆州。于是眼看荆州有危险,刘备亲自“引兵五万下公安,令关羽入益阳”。五万兵是什么感念?当年赤壁之战,孙权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仓猝间也只能凑齐3万人马,整个赤壁之战,孙权最后也只有5万人马。
  
  而此时刘备一下子带来了5万人马,加上关羽原来的人马,应该在7~8万左右,足以对东吴形成压倒性优势。
  
  但是,刘备来的目的却不是和东吴开战的,而是以兵临城下的姿态逼迫东吴妥协,贯彻诸葛亮隆中对连吴抗曹的战略的。真的不能想像这不是出于诸葛亮的谋略。
  
  最后,刘备基本到达了目的,与孙权签订合约结盟,共分荆州。
  
  但刘备带走了5万精兵,成都怎么办?当时进攻成都刘备带了3万,估计诸葛亮也是带3万左右,那么总兵力估计就在6万左右。现在刘备带走了5万,也就是说整个西川只有1万荆州带来的兵和数万刘璋的降兵,而此时,西川初定,政治不修,人心未稳,各少数民族还未归附。
  
  最要命的是,曹操此时已经打败了张鲁,随时威胁着蜀中,以致“蜀中一日数十惊”,曹操的谋士刘晔此时就建议曹操直接进攻蜀中。
  
  这正是千载难逢的消灭曹操一直惦记的刘备的大好机会。但是,这时曹操的表现却让所有的人跌破眼镜。
  
  曹操居然下令回兵了,并称:"人苦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从此留下得陇望蜀的典故给后人。
  
  这是当年击败荆州,写信要和孙权“方与将军会猎于吴。”的曹操吗?这就是某些人极力推崇,被陈寿评价为“超世之杰”的曹操吗?不过如此啊。
  
  这里的时间关系非常重要,因为七天后,刘晔就认为不可以击败蜀中了。而刘备收到消息星夜率兵回援蜀中,应该就是这七天前后发生的事情。刘备怎么也算是疲惫之兵,七天的布防时间也显然不足,怎么看都应该是不堪一击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6-06

诸葛亮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3个回答  2013-09-22
唯利是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