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电商事业部升格为数字商务事业部 新零售成最强驱动引擎

如题所述

为了抓住新零售的机会窗口,百威将核心业务从电子商务升级为数字商务,计划将电商事业部升格为数字商务事业部。这一转变旨在将新零售“数据方法论”应用于整个中国市场,以在线销售和数据洞察为驱动力,弥补行业萎靡时线下市场的业绩下滑。
百威在中国市场的强势扩张得益于其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快速响应能力。在2018新网商峰会上,百威全球电商及数字营销副总裁Martin Suter分享了百威转型的秘密。
诺基亚、柯达等许多产业巨头因守旧、顺应趋势变革的阻力增大而衰落,而百威则通过设立“颠覆性增长部门”即ZX Ventures(简称ZX),在任何时间点应对市场颠覆变化带来的影响,成功避免了这一命运。
百威迅速切入中国电商市场,与天猫等中国电商企业深度合作。2015年,啤酒行业遭遇普遍的增长瓶颈,百威成立了独立于母公司的电商事业部,由高管Martin Suter负责,隶属于直接向总部汇报的“颠覆性增长部门”。
百威通过天猫开设多个品牌旗舰店,覆盖了中高端啤酒到精酿等不同层次的产品线。新零售成为共识后,百威与阿里巴巴战略合作,用数据化的方式找到目标客群,打通线上线下,亲近新生代消费者,打造全新的啤酒消费体验。
如今,百威在电商之路上越走越成功,线上销售业绩开始以每年100%的速度增长。电商事业部已经成为“颠覆性增长部门”最核心的增长引擎,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升级为“数字商务事业部”,参与到整个中国市场的全盘生意中来。
啤酒巨头抢滩中国市场,改革开放后,大陆啤酒市场开始野蛮发展,陆续出现800余家啤酒企业,包括挟巨资、技术而来的数十家洋啤酒企业。到1996年左右,中国啤酒行业进入竞争无序、产能过剩的时代。
百威在武汉收购的啤酒工厂开始运转,一年后,收购了南京金陵啤酒厂的比利时英特布鲁啤酒集团也正式进入大陆市场。相比于前10余年就进入大陆的同行,这两家企业算是后来者。
但幸运的是,它们赶上了好时代。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中国人的消费也开始了第一次升级。百威没有在鱼龙混杂的低端市场争食,而是率先抢占竞争对手少的中高端市场,很快就占据了优势地位。
百威通过投资并购本土啤酒企业,缓慢地敲开中国市场的大门。2004年,美国百威啤酒母公司收购国内哈尔滨啤酒公司,迅速占领销量巨大的东北市场。
与此同时,英特布鲁啤酒与美洲饮料公司合并为一体,重组为英博啤酒集团。之后在新任CEO薄睿拓的带领下,英博啤酒以58亿元高价收购了福建最大啤酒企业雪津啤酒,成为国内啤酒大品牌之一。
2008年,在中国市场布局多年的百威和英博这两家跨国巨头,在薄睿拓的强势推动下实现联姻,成立百威集团——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商、世界第五名消费品公司。
在中国市场,百威集团通过合并而来的市场规模,也很快跃居国内销量第三的地位,同时旗下拥有数十个品类的国产啤酒品牌,品牌议价能力陡涨,随后强势介入各个档次的竞争中。
发力线上让百威获得第二春。百威集团在不断投资并购国产啤酒企业的同时,还拿下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北京世博会的赞助商。同时又把旗下的哈尔滨啤酒品牌打入世界杯赛场。借助这些大型营销活动,百威在中国的知名度迅速翻红,赢得了更多本土消费者的好感,市场拓展步伐加快。
2013年,百威收购墨西哥莫德罗集团(Grupo Modelo),获得啤酒品牌科罗娜;2014年并购韩国最大啤酒公司OB;2016年又以1060亿美元,并购了当时全球第二大啤酒企业SAB米勒。
伴随着这些并购,它的体量像雪球一样滚得越来越大,牢牢掌控了全球头号啤酒商的地位。它在全世界“买买买”的同时,还在重点布局的中国市场全面推行本土化战略,投入巨资展开了一系列大规模收购。
但随着国内啤酒行业的粗放扩张,急速扩张的中国啤酒市场很快遇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2013年国内啤酒销量达到历史最高点后,整个行业就进入了四年的销量下滑期。百威的业绩增长也放缓了。为了优化产能,百威陆续关闭大连、长沙、舟山等多地的工厂。
不过,百威拥有全球50多个啤酒品牌,在中国就经营20多个啤酒品牌,所以在市场萎靡的情况下,它有充足的资本实施多品牌战略,既可以在一直占据一半份额的高端啤酒市场赚取不错的高毛利,又可以通过本地品牌在中低端市场拼价格拼销量,实现全领域覆盖。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百威开始寻求新的业绩增长渠道。经过细致的市场调研,2014年百威大举进入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商市场,先是与天猫深度合作,开出线上啤酒旗舰店。到2015年,又成立电商事业部,隶属于直接向全球总部汇报的“颠覆性增长事业部”,并调来高管Martin Suter做负责人,专门在线上开拓市场。
Martin Suter回忆:他和颠覆性增长部门的团队清楚认识到,做电商不仅是做啤酒,更是要提高啤酒的消费体验。他们做了详细的市场调研,发现在生活中除了KTV、餐厅、火锅店等场所之外,很多人在家里也开始消费啤酒。最后,他们决定做提高消费者家里喝啤酒的新场景体验。
在以前,人们主要是在超市、便利店等传统渠道购买啤酒。而到2015年左右,中国消费者的生活中,电商已经无处不在,尤其是年轻消费者已习惯坐在家里通过电商购物,并且他们越来越喜欢在家里和亲人聚会,或和朋友开Party,而这时酒水是必不可少的。于是,Martin Suter团队推出了一个百威啤酒的家庭聚会广告,请年轻人喜欢的中国明星陈伟霆做代言人,然后在网络媒体高频度推放,在年轻消费者心中,强化这种喝着啤酒享受美好温馨时光的场景。
这个场景的消费体验打造成功后,Martin Suter团队又推出万圣节等节日场景。此后,百威在电商之路上越走越成功,线上销售业绩开始每年100%的速度增长,弥补了行业萎靡时线下市场的业绩下滑。
Martin Suter还说,他们通过天猫等电商平台提供的销售数据得知,中国消费者现在线上购买的啤酒种类70%以上都是高端啤酒。有了这些数据分析,他们清晰认识了消费者,了解了市场方向,销售就更加精准了。
老牌啤酒巨头玩转新零售,一次活动沉淀6200万新客。线上获得成功的百威,在新零售模式出现后,又迫不及待地与阿里巴巴展开战略合作。
随着中国大众消费水平的普遍提高,年轻消费者开始越来越多地追求个性消费体验。百威顺应这股消费趋势,把新零售的战场,最先布局在非常小众又高端的精酿啤酒市场。
对于精酿啤酒市场,百威早在2011年就开始涉足,当时收购了声名显赫的芝加哥鹅岛精酿啤酒,之后又相继把Blue Point、Elysian、Golden Road和10 Barrel等美国精酿品牌收入囊中。2016年,又收购了意大利、加拿大、伦敦、比利时的多个精酿品牌。
2017年,百威为完善自己的新零售商业生态,加速在线下构建消费场景,首先在中国上海南京西路开了鹅岛精酿啤酒(Goose Island)首家旗舰店餐厅。同一时期,还收购了上海的一家精酿啤酒屋——开巴,以及上海本地的精酿啤酒品牌老大拳击猫及其餐厅。此后,百威投资6000万人民币在武汉工厂内专门建造了一条精酿啤酒生产线以供应这些酒吧。
有了这些精酿啤酒线下场景的布局以后,在天猫全球酒水节之际,百威携手天猫在开巴啤酒屋打造了一场线上线下联动的浸入式营销体验活动,迎合年轻消费者爱好,请DJ来打碟,请KOL在社交媒体上做宣传,同时重磅推出融合悬疑破案和啤酒知识的浸入式戏剧《寻找Mr.X》,在开巴啤酒屋上演。通过这样的方式,百威给了年轻消费者提供了独特的消费体验,同时在他们的意识中重塑了品牌形象,并与之建立了更为紧密的互动联系。
2018年5月,百威和天猫互动吧联合打造百威天猫超级粉丝日,10天就新增加了58.1万粉丝,而这些客户是传统渠道所无法触达的。其中活动爆发当日就新增16.9万粉丝,超过百威天猫旗舰店开店3年以来累积粉丝数量的总和,最终粉丝总数达到98.5万。
天猫上这样的获客速度,对于全球市场销量增长缓慢的百威来说,无异于一剂强心剂。这种新零售玩法,让百威惊喜连连。今年7月初,俄罗斯世界杯期间,作为世界杯官方啤酒赞助商百威品牌又携手天猫,开启天猫超级品牌日。针对中国球迷喜好,打造限量款世界杯主题国家罐,挑选了在中国球迷中人气最高的八支球队,定制世界杯专属炫酷包装。这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