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逍遥,何为道?

怎谓逍遥,怎谓道。道+逍遥=?

道: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人才会健康幸福。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我们中国最早谈道的经典《简易道德经》里所述:“简,道之根。易,经之本。道,事物之行径。经,事物之步法。无简之道则曲,无易之经则荒。简生道,道法于自然,失道无恒,循道而长。”说明了,简是自然现象所依的最基本规律。道以这个规律为根本就成了事物的行径。这个行径即有规则的道。不是以简为根本的行径是曲折的。所以,正直的道就是出于简即为简生道,道的动作方法依赖于自然,取决自然就是真正的道。事物要是没有这个道,就不会永远地生存下去。要是遵循这个道,不但能长久地发展而且还会不地增长壮大。
  道,无形无象,无声无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但却是产生天地万物,主宰天地万物的总能源。
  道,又名真空、性、灵、炁、金丹、佛性,在不同的宗教和经典里,名称叫法不一,但本质指的都是一个。
  道是产生一切形式的根本,也是主宰一切形式的根本。人们唯有去除一切的形式,才能够见道,此谓“为道日损”。可惜的是,当今大多的修道者和学术研究者,不是“为道日损”,而是“为道日增”,总想通过有为的方式,形式上的手段认识和了解大道,如此只能背道而驰。
  东方阳熹
  道,就像水一样,无声无息无为而养万物,此道之力,人不可及。唯有无为而寻道方可及道,另行他路必自损道行。

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在于任其自然。小鸠、大鹏以至列子御风而行都是各有所待,都是有条件的,所以都不是绝对的逍遥。“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只有凭借天地的正道,驾御阴、阳、风、雨、晦、明六气的变化,以遨游于无穷者,才是无所待的至人。至人无我、无为、无名,与天道一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就有了绝对的自由。至人是庄子的理想人格,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二者其实是神秘主义者的幻觉。后人对《逍遥游》有不同解释。魏晋玄学家向秀、郭象认为逍遥可分为无待(圣人)与有待(常人),一切有待的物(包括人类)只要安于性分即是逍遥,说“夫大鹏之上九万尺,之起榆枋,小大虽差,各任其性,苟当其分,逍遥一也”。东晋名僧支遁(314~366)不同意这种解释,他说:“夫桀跖以残害为性,若适性为得者,彼亦逍遥矣。”认为逍遥是精神“玄感不为”,应变无穷,只有无待的至人才能做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21
“天地与我同在,万物与我并生”是谓逍遥;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第2个回答  2013-09-21
逍遥则是存在于人的内心的,仁义和道德不是没个人都能做到的,而逍遥则是人人都能拥有的
只是它未必能符合仁义和道德的标准,比如生活在神的眷顾下,感受着神的恩泽,自由自在的生活就是一种逍遥,罪犯能逃脱法网也是一种逍遥,所以我认为逍遥应该就是一种自在,包括符合道德标准和不符合的
这样讲:
1.有的人话比较多,跟你大声讲半天不知他到底要说啥,这可谓“有语无言”。
2.当你面对一个哑巴时,他发出你听不懂的声音,甚至仅能看到他只有嘴巴不停地动,你虽不能理解,但你可以肯定的是他要试图表达一个有意义的东西出来。这所谓“有言无语”。
从上,这个所谓“言”的东西,我的理解是它分有了“道”的品质。正如一首歌很美、一副画很美的原因是有美的内涵或者说品质在里面。因此,这个“道”也就是“XX有意义或有价值的界定和归属”。这样的话,它一定是一个绝对的存在。接下来是:第一,这样一个存在有没有意志?如果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意志?高过人的意志吗?如果没有,那我们就生活在一种偶然的、碰巧的世界中;第二,这种“道”与我和干?若意义与我无干,为何我会有此意识?若与我有干,那我将有什么样的意义?那样的话,为何有时明知有意义的事我却不去做?我若失去意义,将有何结果?第三,若这种意义是我所愿意分有的,那我怎样得到它,我能够寻找到吗?
第3个回答  2013-09-21
道+逍遥=老子的思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