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维京的历史

如题所述

  众所周知,维京人所居住的北欧地区,终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冬天严寒难耐,生存环境极为残酷。可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只有少数一些地区,资源非常缺乏。斯堪的纳维亚本土的居民为了生存,无时无刻都要与大自然搏斗,因此他们一方面易怒难训,崇尚勇敢,具有狂暴野蛮的野性,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养成了勤劳俭朴、生命力强等优良传统。由于缺乏资源,他们懂得怎样最有效利用每一分有限的资源,决不轻易浪费,日后维京人的扩张无论在狂暴的大海中航行、还是向未知世界进发寻找新的居住地,他们即使在极为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活的很好,这应该归功于他们这种文化和传统。

  而由于北欧本土资源紧张,人口、土地等生存压力很大,各个小国之间为了抢夺资源而征战不休,当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也渴望穿越大海进行探险,与外国进行贸易,寻找新的居住地,这就形成了他们天生的冒险天性和探索精神。

  公元5年,恺撒.奥古斯都派出的一支罗马舰队在日德兰半岛登陆,标志着欧洲主要势力和维京人的直系祖先——斯堪的纳维亚各部族之间的第一次接触。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日耳曼部落蜂拥而至,在欧洲大陆往来以搜寻战利品和肥沃的土地,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以至于历史学家将公元400-600年这段时期称为移民时代。在斯堪的纳维亚,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积累财富的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驾驶着小船到处从事海上贸易,(这时这帮家伙还是彬彬有礼的精明小商人,所以不算维京人,VIKING这个词带有“掠夺、杀戮”等强烈的贬义)慢慢丰厚的贸易利润刺激了他们天生的野性和冒险天性,伴随着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造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掠夺和征服逐渐取代了贸易。

  从公元800年到1100年,北欧海盗离开他们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家园,穿越他们已知的区域,前往未知的茫茫世界进发探险。(现代史学家考证得出另一种观点,由于之前几个世纪的贸易往来,后来的维京人是熟悉欧洲的海岸地理情况的,他们的进攻路线有明显的目的地,并不是没头没脑的杀到哪算哪)部分海盗向北航行,渡过波罗的海,在旧拉多加(Staraya Ladoga)和诺夫哥罗德(Novgorod)等城镇建立贸易基地,并远航俄罗斯,到达基辅和保加尔。有些船队远航至里海,一些北欧商人将船只停留在当地�

  另外一部分海盗则向西南拓展,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大肆劫掠不列颠半岛,并且夺取了诺曼第。北欧海盗作为殖民者,在向冰岛移民的途中还向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等地移民。冰岛人还相继在格陵兰岛上建立了两个移民区。而有一种说法则是,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500年,北欧殖民者就已经到达过北美洲海岸,并在纽芬兰岛上短暂停留过。

  793年6月,维京海盗出现在英格兰北海岸的林第斯法恩岛(Lindisfarne Island)登陆,袭击并掠夺该地的修道院,屠杀了大量教士,并驱使当地的教士和居民成为他们的奴隶。这场出人意料的袭击对基督教欧洲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一事件也宣告了海盗时代的来临。

  在800年之前,这种袭击的范围往往只限于海岸地带,一般只有一两只船的小队人马出动,一抢到了财物便迅速地撤走。但不久之后,一支支组织严密的船队便在丹麦、挪威和瑞典相继诞生,他们在野心勃勃的国王和军事首领指挥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和殖民——侵略别国,索取贡品和赎金,掠夺土地。

  810年前后,丹麦国王戈德弗雷德袭击弗里西亚海岸(在今天的荷兰)和开始攻击查理曼帝国的部分领土,造成了相当的破坏。由于受到初战告捷的鼓舞,戈德弗雷德扬言要征服整个帝国,但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死于一次暗杀了。查理大帝也趁此机会加强了防御,把这帮海盗基本挡在德意志的心脏地带外。(可是法兰西就顾不上了)

  之后,维京海盗把目光转到了不列颠群岛和法兰克,851年,丹麦人开始攻打英国,从865年-880年,丹麦人的战旗走遍了大半个英格兰,873年英格兰的小国东鸯格鲁国王埃蒙德被俘虏后乱箭射死。只有英格兰西南的威塞克斯王国在阿尔弗雷德大帝德指挥下,以环状链式布置的要塞和防御工事把入侵者挡在王国外,同时亲自设计组建了一支两侧船舷极高(防止海盗登靠作战)、吃水浅速度快(同样应对维京人的长船)的新型快速舰队与维京人在海上作战。

  而阿尔弗雷德最伟大之处,是他所推行的外交策略,公元886年,为了表达与新邻居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他与丹麦军事首领古特伦签订了和平协定,按照协议,丹麦人正式控制英格兰北部和东部一带,从泰晤士河口到爱尔兰海一片面积为25000平方英里的富饶土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丹麦法施行地”。但是实际上英格兰人并没有怎么吃亏,他们不但维持了西部和南部的和平,而且阿尔弗雷德大帝说服了古特伦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并且成为他的教父,古特伦起誓在教父有生之年都会对其永远效忠。虽然丹麦人被允许保留对奥丁神和索尔神的崇拜,然而在当地人的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基督教强大的文化力量所同化,之后他们就慢慢的变成了英格兰的顺民。同时在公元9世纪,在东面作战的挪威人也控制了大半个爱尔兰,并建立了都柏林(现在的爱尔兰首都)和一系列城镇。

  885年,丹麦人进军塞纳河并围攻巴黎,虽然最后打不下巴黎撤退了,但是却沿海岸线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并定居下来,最后迫使法王查理三世在911年和北欧海盗首领罗洛立约,封他为公爵,将塞纳河口一带地方划归他统治,起名罗洛,以后这里有大批维京人前来定居,这帮北欧海盗慢慢再进占蚕食,形成诺曼底公爵领。至11世纪时,诺曼底已完全法国化,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封建领地。907年,瑞典人攻击俄罗斯地区,然后从海路袭击君士坦丁堡,横扫拜占庭帝国海岸线所有要塞。迫使拜占庭帝国向他们进奉贡品,并签下商业协定,给予罗斯人(其实就是已经在俄罗斯地区定居下来的瑞典人)贸易特权。

  之后定居下来的维京海盗逐渐开始被基督教世界慢慢同化,锐气虽犹存,野性已褪去不少了,欧洲的海盗时代终归沉寂。公元1000年左右,维京人的势力已经不再具有如此大的威胁力和难以驾驭的野性了。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古老的奥丁神崇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那些北欧海盗在习俗和礼仪方面变得越来越象一个“欧洲人”。而长达两个世纪的移民活动和各国政治的基本统一,多少也缓解了北欧本土的生存压力,渴望从事海外殖民冒险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1016年丹麦海盗首领卡努特武力抢夺到英格兰王位,并成功统治英格兰近20年(1016-1035),维京海盗的军事成就达到了巅峰,之后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波路了。

  1042年,卡努特帝国崩溃,英格兰恢复独立,“贤人会议”拥立先王埃塞尔列德之子“忏悔者”爱德华为王(1042—1066年)。爱德华死后无嗣,贤人会议把爱德华的内兄弟哈罗德.戈德温森推上王位。正当哈罗德欣喜之际,希望再创维京先人荣耀的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德.哈拉尔迪开始入侵约克郡,诺曼底公爵威廉又在佩文塞登陆,双双加入王位争夺战。威廉是爱德华的表兄弟,在爱德华与其岳父戈德温森伯爵发生争执时站在爱德华一边,爱德华则许诺以继承英国王位相回报。但是,戈德温森之子哈罗德伯爵在爱德华临终前被指定为继承人,威廉感到受骗,便挥戈而来。

  1066年10月,刚刚打退挪威人,英王哈罗德的军队还没有来得及喘息,(其实这家伙在与无情国王的战斗中一败再败,但在一次突袭中击毙了哈拉尔德.哈拉尔迪,结果就趁机打退了失去首领的挪威人。)就在英国东南角的哈斯廷(Hastings)同以逸待劳的诺曼底军队展开决战。结果,哈罗德国王和许多英格兰贵族战死,哈斯廷战役为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奠定了基础,之后威廉也被正式命名为“征服者威廉”。

  1066年,是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德.哈拉尔迪战死的年份,作为最后一个带有永不知足,也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一生四处征战的真正的北欧海盗领袖,他的死标志着北欧海盗在欧洲疯狂侵略扩张年代的终结。北欧海盗英雄的荣耀从此一去不返,却永不磨灭! (虽然“征服者”威廉也是维京后代,但这时诺曼第已经法国化了,他算是诺曼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09
维京人(Viking)就是北欧海盗,他们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一直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其足迹遍及从欧洲大陆至北极广阔疆域,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在英语中,这个词是从18世纪的传奇故事中引入的,有一种说法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古代北欧人的古北欧语语言,“vik”意思是“海湾”,“ing”意思是“从……来”,加起来“维京”意思是在海湾中从事某种事,“vikingr”是在海湾中从事这种事的人。另一种说法认为是来源于古英语“wíc”意思是“进行贸易的城市”,因为后来部分维京人定居到不列颠岛,并和当地人进行贸易。

“vikingr”这个词曾经出现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古代茹尼文石碑上面,在冰岛的土语中也意味着“海上冒险”。在英语中“wicing”这个词首先出现在6世纪的古代盎格罗-撒克逊的诗歌中,意思就是海盗,但当时英国人并没有将北欧海盗称为维京。在中古英语中“维京”这个词已经消失了,但18世纪时又重新出现在传奇故事中,到了20世纪,“维京”不仅指海盗,意义扩展为指斯堪的纳维亚人,并出现许多新词如:“维京时代”,“维京文化”,“维京殖民地”等。

由于后来斯堪的纳维亚人沿着俄罗斯的河流从事商业活动直到拜占廷帝国,并在河流沿岸设立殖民地定居,所以后来将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商人也称作维京,北美洲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也被说英语的人称为维京。实际上并不是所有斯堪的纳维亚人都是海盗,他们和其他地区的欧洲人一样也是农民、渔夫和猎人,他们为了防止海盗入侵也成立了舰队,将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都称为维京会造成混淆。

历史
最早见于历史记载中的维京海盗是记录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的公元789年一次对英国的袭击,当时他们被当地官员误认为是商人,这些海盗杀死要向他们征税的官员。第二次记录是在公元793年。以后200年间维京不断地侵扰欧洲各沿海国家,沿着河流向上游内地劫掠,曾经控制俄罗斯和波罗的海沿岸,据说他们曾远达地中海和里海沿岸。其中的一支渡过波罗的海,并远征俄罗斯,到达基辅和保加尔。有些船队远航至里海,前往巴格达和阿拉伯人做生意。而更为著名的一支维京人向西南挺进,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大肆劫掠不列颠半岛,并且还向欧洲大陆进行了侵扰。维京(Vikings)一词便带有掠夺、杀戮等强烈的贬义。维京人对于欧洲历史尤其是英格兰和法兰西的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影响。

11世纪时的德国历史学家不来梅的亚当曾在他的著作《汉堡大主教史》第四卷中记载过:“海盗们在西兰岛聚集了大量的黄金,这些海盗被他们自己人称为维京,我们称他们为阿斯考曼尼,他们向丹麦国王纳贡”。

13世纪时,挪威国王哈罗德一世下决心要将这些海盗从苏格兰及附近岛屿清除出去,部分维京逃到冰岛。北欧的传说将他们描绘成无畏的英雄,但到了18世纪的传奇中又把他们描绘成强盗。欧洲人认为是斯堪的纳维亚农民业余去做海盗,但斯堪的纳维亚人认为可能这些人只是非法的强盗。又有一种说法认为是斯拉夫人中的海盗逃亡落脚在北欧。

维京人的船
维京人的船是维京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维京人的一切都与他们的船有密切联系。维京船制造的材料主要取自高大笔直的橡树。维京船分为战船和货船两类。战船较轻,船窄,灵活轻便,又很耐风浪;而货船的船身又高又宽,船体也很重,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载重航行时可保持稳定。两类船都有通常所说的弯曲船首,用一整块完整的橡木精雕细刻而成。

维京战船由于吃水浅,速度快,转向灵活,十分适合远征异地时突袭式的劫掠活动。但由于维京战船甲板是露天的,因此不能起到挡风遮雨的作用。风雨和巨浪仍然使维京人又冷又湿,冻死人和夜晚被巨浪卷下海淹死都是很常见的事。由此可见,维京人的这种穿越大海的征服行动无疑必须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坚定的毅力,在取得胜利之前首先要忍受极大的痛苦。因此维京人这个名词从中世纪强烈的贬义到了今天又带有勇气的含义。

维京时代
从北方日耳曼人从公元790年开始扩张,直到公元1066年丹麦人的后裔征服英格兰,一般称之为“维京时代”,是欧洲远古时代和中世纪之间的过渡时期。维京人是著名的航海家,他们在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冰岛、格陵兰岛、都设立了殖民地,在10世纪末曾不定期地在美洲纽芬兰居住过。他们不仅是海盗,也同时进行贸易,甚至定居在欧洲沿海和河流两岸。有记录说公元839年他们曾作为拜占廷帝国的雇佣兵征服北非。他们的殖民地遍布欧洲,包括英格兰的丹麦区、基辅罗斯、法国的诺曼底等等。只是到了维京时代的末期,北欧才出现独立的国家和国王,同时也接纳了基督教,开始进入中世纪。直到欧洲各国王权强大,有能力抵抗维京海盗之后,维京方才逐渐开始消亡。

传说
传说中维京人戴着有角的头盔,浑身肮脏,蓬乱的长头发和胡子混在一起,用人的头盖骨作酒碗。实际上除了曾经在古代石刻中发现古代北欧人欢庆时确实头戴有角的头盔外,其他都不正确,古代北欧语言中skal意思是酒碗,被不正确地翻译成拉丁语“头盖骨”;当时维京人喜好清洁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1-28

    历史:

    公元5年,恺撒.奥古斯都派出的一支罗马舰队在日德兰半岛登陆,标志着欧洲主要势力和维京人的直系祖先——斯堪的纳维亚各部族之间的第一次接触。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日耳曼部落蜂拥而至,在欧洲大陆往来以搜寻战利品和肥沃的土地,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以至于历史学家将公元400-600年这段时期称为移民时代。在斯堪的纳维亚,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积累财富的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驾驶着小船到处从事海上贸易,(这时这帮家伙还是彬彬有礼的精明小商人,所以不算维京人,VIKING这个词带有“掠夺、杀戮”等强烈的贬义)慢慢丰厚的贸易利润刺激了他们天生的野性和冒险天性,伴随着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造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掠夺和征服逐渐取代了贸易。

    从公元800年到1100年,北欧海盗离开他们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家园,穿越他们已知的区域,前往未知的茫茫世界进发探险。(现代史学家考证得出另一种观点,由于之前几个世纪的贸易往来,后来的维京人是熟悉欧洲的海岸地理情况的,他们的进攻路线有明显的目的地,并不是没头没脑的杀到哪算哪)部分海盗向北航行,渡过波罗的海,在旧拉多加(Staraya Ladoga)和诺夫哥罗德(Novgorod)等城镇建立贸易基地,并远航俄罗斯,到达基辅和保加尔。有些船队远航至里海,一些北欧商人将船只停留在当地。

    另外一部分海盗则向西南拓展,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大肆劫掠不列颠半岛,并且夺取了诺曼第。北欧海盗作为殖民者,在向冰岛移民的途中还向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等地移民。冰岛人还相继在格陵兰岛上建立了两个移民区。而有一种说法则是,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500年,北欧殖民者就已经到达过北美洲海岸,并在纽芬兰岛上短暂停留过。

    793年6月,维京海盗出现在英格兰北海岸的林第斯法恩岛(Lindisfarne Island)登陆,袭击并掠夺该地的修道院,屠杀了大量教士,并驱使当地的教士和居民成为他们的奴隶。这场出人意料的袭击对基督教欧洲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一事件也宣告了海盗时代的来临。

    简介:维京Viking,意是“来自峡湾的人”。维京人泛指生活于公元800年——1066年之间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从事广泛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海盗时代初期,维京人对英格兰海岸及欧洲大陆的修道院、教堂和其他一些易于攻击之地发起猛烈进攻,他们因此被描绘成杀人如麻的掠夺者,但实际上他们既是开拓者又是侵略者,既是伟大的探险家又是无恶不作的强盗,既是勤劳的商人又是冷酷的征服者。维京战船统称维京龙头战舰。 维京人的海船一般长70-100英尺,制作精良,可说是一件艺术品,是维京造船师精湛技艺的完美体现。

第3个回答  2008-07-09
Viking,原意是“来自峡湾的人”。维京人今天通常泛指生活于公元800年——1066年之间所有的斯堪的纳维亚人。他们从事广泛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海盗时代初期,维京人对英格兰海岸及欧洲大陆的修道院、教堂和其他一些易于攻击之地发起猛烈进攻,他们因此被描绘成杀人如麻的掠夺者,但实际上他们既是开拓者又是侵略者,既是伟大的探险家又是无恶不作的强盗,既是勤劳的商人又是冷酷的征服者,他们在进行开创的同时也在实施着毁灭。

历史

众所周知,维京人所居住的北欧地区,终年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冬天严寒难耐,生存环境极为残酷。可供耕种和放牧的土地只有少数一些地区,资源非常缺乏。斯堪的纳维亚本土的居民为了生存,无时无刻都要与大自然搏斗,因此他们一方面易怒难训,崇尚勇敢,具有狂暴野蛮的野性,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养成了勤劳俭朴、生命力强等优良传统。由于缺乏资源,他们懂得怎样最有效利用每一分有限的资源,决不轻易浪费,日后维京人的扩张无论在狂暴的大海中航行、还是向未知世界进发寻找新的居住地,他们即使在极为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也能生活的很好,这应该归功于他们这种文化和传统。

而由于北欧本土资源紧张,人口、土地等生存压力很大,各个小国之间为了抢夺资源而征战不休,当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也渴望穿越大海进行探险,与外国进行贸易,寻找新的居住地,这就形成了他们天生的冒险天性和探索精神。

公元5年,恺撒.奥古斯都派出的一支罗马舰队在日德兰半岛登陆,标志着欧洲主要势力和维京人的直系祖先——斯堪的纳维亚各部族之间的第一次接触。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崩溃,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动。日耳曼部落蜂拥而至,在欧洲大陆往来以搜寻战利品和肥沃的土地,引起大规模的移民浪潮,以至于历史学家将公元400-600年这段时期称为移民时代。在斯堪的纳维亚,这段动荡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积累财富的时代。斯堪的纳维亚人驾驶着小船到处从事海上贸易,(这时这帮家伙还是彬彬有礼的精明小商人,所以不算维京人,VIKING这个词带有“掠夺、杀戮”等强烈的贬义)慢慢丰厚的贸易利润刺激了他们天生的野性和冒险天性,伴随着斯堪的纳维亚人的造船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掠夺和征服逐渐取代了贸易。

从公元800年到1100年,北欧海盗离开他们在斯堪的纳维亚的家园,穿越他们已知的区域,前往未知的茫茫世界进发探险。(现代史学家考证得出另一种观点,由于之前几个世纪的贸易往来,后来的维京人是熟悉欧洲的海岸地理情况的,他们的进攻路线有明显的目的地,并不是没头没脑的杀到哪算哪)部分海盗向北航行,渡过波罗的海,在旧拉多加(Staraya Ladoga)和诺夫哥罗德(Novgorod)等城镇建立贸易基地,并远航俄罗斯,到达基辅和保加尔。有些船队远航至里海,一些北欧商人将船只停留在当地�

另外一部分海盗则向西南拓展,在欧洲的心脏地带掀起轩然大波。他们大肆劫掠不列颠半岛,并且夺取了诺曼第。北欧海盗作为殖民者,在向冰岛移民的途中还向奥克尼群岛、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等地移民。冰岛人还相继在格陵兰岛上建立了两个移民区。而有一种说法则是,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500年,北欧殖民者就已经到达过北美洲海岸,并在纽芬兰岛上短暂停留过。

793年6月,维京海盗出现在英格兰北海岸的林第斯法恩岛(Lindisfarne Island)登陆,袭击并掠夺该地的修道院,屠杀了大量教士,并驱使当地的教士和居民成为他们的奴隶。这场出人意料的袭击对基督教欧洲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这一事件也宣告了海盗时代的来临。

在800年之前,这种袭击的范围往往只限于海岸地带,一般只有一两只船的小队人马出动,一抢到了财物便迅速地撤走。但不久之后,一支支组织严密的船队便在丹麦、挪威和瑞典相继诞生,他们在野心勃勃的国王和军事首领指挥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对外扩张和殖民——侵略别国,索取贡品和赎金,掠夺土地。

810年前后,丹麦国王戈德弗雷德袭击弗里西亚海岸(在今天的荷兰)和开始攻击查理曼帝国的部分领土,造成了相当的破坏。由于受到初战告捷的鼓舞,戈德弗雷德扬言要征服整个帝国,但他的计划还没来得及实施就死于一次暗杀了。查理大帝也趁此机会加强了防御,把这帮海盗基本挡在德意志的心脏地带外。(可是法兰西就顾不上了)

之后,维京海盗把目光转到了不列颠群岛和法兰克,851年,丹麦人开始攻打英国,从865年-880年,丹麦人的战旗走遍了大半个英格兰,873年英格兰的小国东鸯格鲁国王埃蒙德被俘虏后乱箭射死。只有英格兰西南的威塞克斯王国在阿尔弗雷德大帝德指挥下,以环状链式布置的要塞和防御工事把入侵者挡在王国外,同时亲自设计组建了一支两侧船舷极高(防止海盗登靠作战)、吃水浅速度快(同样应对维京人的长船)的新型快速舰队与维京人在海上作战。

而阿尔弗雷德最伟大之处,是他所推行的外交策略,公元886年,为了表达与新邻居和平共处,友好往来,他与丹麦军事首领古特伦签订了和平协定,按照协议,丹麦人正式控制英格兰北部和东部一带,从泰晤士河口到爱尔兰海一片面积为25000平方英里的富饶土地,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丹麦法施行地”。但是实际上英格兰人并没有怎么吃亏,他们不但维持了西部和南部的和平,而且阿尔弗雷德大帝说服了古特伦接受基督教的洗礼,并且成为他的教父,古特伦起誓在教父有生之年都会对其永远效忠。虽然丹麦人被允许保留对奥丁神和索尔神的崇拜,然而在当地人的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被基督教强大的文化力量所同化,之后他们就慢慢的变成了英格兰的顺民。同时在公元9世纪,在东面作战的挪威人也控制了大半个爱尔兰,并建立了都柏林(现在的爱尔兰首都)和一系列城镇。

885年,丹麦人进军塞纳河并围攻巴黎,虽然最后打不下巴黎撤退了,但是却沿海岸线占领了大量的殖民地并定居下来,最后迫使法王查理三世在911年和北欧海盗首领罗洛立约,封他为公爵,将塞纳河口一带地方划归他统治,起名罗洛,以后这里有大批维京人前来定居,这帮北欧海盗慢慢再进占蚕食,形成诺曼底公爵领。至11世纪时,诺曼底已完全法国化,成为法国的一个大封建领地。907年,瑞典人攻击俄罗斯地区,然后从海路袭击君士坦丁堡,横扫拜占庭帝国海岸线所有要塞。迫使拜占庭帝国向他们进奉贡品,并签下商业协定,给予罗斯人(其实就是已经在俄罗斯地区定居下来的瑞典人)贸易特权。

之后定居下来的维京海盗逐渐开始被基督教世界慢慢同化,锐气虽犹存,野性已褪去不少了,欧洲的海盗时代终归沉寂。公元1000年左右,维京人的势力已经不再具有如此大的威胁力和难以驾驭的野性了。基督教在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古老的奥丁神崇拜,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那些北欧海盗在习俗和礼仪方面变得越来越象一个“欧洲人”。而长达两个世纪的移民活动和各国政治的基本统一,多少也缓解了北欧本土的生存压力,渴望从事海外殖民冒险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1016年丹麦海盗首领卡努特武力抢夺到英格兰王位,并成功统治英格兰近20年(1016-1035),维京海盗的军事成就达到了巅峰,之后不可避免地开始走下波路了。

1042年,卡努特帝国崩溃,英格兰恢复独立,“贤人会议”拥立先王埃塞尔列德之子“忏悔者”爱德华为王(1042—1066年)。爱德华死后无嗣,贤人会议把爱德华的内兄弟哈罗德.戈德温森推上王位。正当哈罗德欣喜之际,希望再创维京先人荣耀的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德.哈拉尔迪开始入侵约克郡,诺曼底公爵威廉又在佩文塞登陆,双双加入王位争夺战。威廉是爱德华的表兄弟,在爱德华与其岳父戈德温森伯爵发生争执时站在爱德华一边,爱德华则许诺以继承英国王位相回报。但是,戈德温森之子哈罗德伯爵在爱德华临终前被指定为继承人,威廉感到受骗,便挥戈而来。

1066年10月,刚刚打退挪威人,英王哈罗德的军队还没有来得及喘息,(其实这家伙在与无情国王的战斗中一败再败,但在一次突袭中击毙了哈拉尔德.哈拉尔迪,结果就趁机打退了失去首领的挪威人。)就在英国东南角的哈斯廷(Hastings)同以逸待劳的诺曼底军队展开决战。结果,哈罗德国王和许多英格兰贵族战死,哈斯廷战役为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奠定了基础,之后威廉也被正式命名为“征服者威廉”。

1066年,是挪威国王——“无情者”哈拉尔德.哈拉尔迪战死的年份,作为最后一个带有永不知足,也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一生四处征战的真正的北欧海盗领袖,他的死标志着北欧海盗在欧洲疯狂侵略扩张年代的终结。北欧海盗英雄的荣耀从此一去不返,却永不磨灭! (虽然“征服者”威廉也是维京后代,但这时诺曼第已经法国化了,他算是诺曼人)
第4个回答  2008-07-11
原来如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