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面对未知的恐惧会怎么办?

我想早点结束,做真实的自己,回到正轨上来

你内心曾经因为某些原因而有过恐惧吗?

恐惧到底来源于哪里?老话常说“恐惧来源于未知”,那么它是否有一定的道理呢?

01-

在正式回答上面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先要弄清一个常识,那就是害怕与恐惧的区别,因为有不少人习惯了把这二者划上等号。

恐惧,它比害怕更深刻。害怕是面对一个具体对象的,恐惧与焦虑一样,可能是没有具体对象,无边无际的。

肉体遭到攻击(如一只老虎朝你扑来)会害怕,精神的伤害却产生恐惧,最终带进绝望。害怕是现在的,恐惧则可以针对未来和不可知的事而发生!

明白了这二者的区别,我们来看看恐惧到底来源于何处?一是恐惧与你童年的经历分割不开;二是对于未知的事物会感到恐惧!

一、恐惧与你童年的阴影分割不开

不知道你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我知道很多朋友童年的经历都多少在他们内心留下了一些阴影。比如当小时候调皮捣蛋的时候大人就会吓唬说“等下叫警察叔叔来把你背去卖了换糖吃”,“你在哭我就把你扔出去喂大灰狼”,“红毛鬼晚上会出来吃小孩子的手指头”……

狼来了

这只是大人们口中众多吓唬小孩子的理由的冰山一角。也正是因为这些无意之间的吓唬,给不少孩子内心种下了恐惧的种子,每次当孩子哭的时候,他们就使出这些杀手锏!

虽然孩子也许从小到大都没有见过大灰狼,也许从来都没人见过什么是红毛鬼,但是在经过大人的一描述,小孩子发挥他的童心的想象力,一个特定的东西就在他内心产生了,也许那个东西只是一个概念。

要是回到你现在的年纪来看,你会害怕警察叔叔吗?警察叔叔整天那么忙,哪有时间来把你背走。至于大灰狼和红毛鬼,我除了在电视里面看到过灰太狼以外,也就只有在动物园里面见过狼,发现它们并没有那么可怕。

但是童年的那些经历,的确是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让你陷入了恐惧中。

像我自己在小的时候晚上从来不敢一个人走路,每次一个人走路的时候老是喜欢回头看,好像后面总是有人跟着似的。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

为什么内心会有这样的反应?因为小的时候我爷爷总爱给我讲鬼故事,以至于我无形之中产生了那种恐惧。

再比如有很多孩子可能不听话被父母关在一个黑屋里,以至于长到到十几岁都不敢一个人关灯睡觉,甚至有些人二十几岁一个人在家都不敢关灯睡觉。

童年的那些经历对一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为什么很多人都觉得缺乏安全感,这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如果一个人在温馨和谐物质丰富的家庭长大,他自然也就不会那么缺乏安全感!

02-

二、对于未知的事物会感到恐惧

恐惧的第二个来源于未知。人的认知是有边界的,一旦超出了自己熟悉的范围就会感觉到恐惧,因为它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可能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完全会超出他的控制能力之外。

给大家讲1个伊索寓言里面小马过河的故事。这篇课文大家小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吧?

小马小时候都是寸步不离的跟在它妈妈的身边,随着时间的流逝,小马慢慢的长大了,于是有一天它的妈妈要小马帮忙把一袋粮食送到和对面的村庄去。

这个时候要求小马独自学着过河了,它来到了河边,可又不知道河水有多深呢?犹豫中的小马一抬头,看见了正在不远处吃草的牛伯伯。

小马赶紧跑过去问到:“牛伯伯,您知道那河里的水深不深呀?”

牛伯伯挺起他那高大的身体笑着说:“不深,不深。才到我的小腿。”小马高兴地跑回河边准备淌过河去。他刚一迈腿,忽然听见一个声音说:“小马,小马别下去,这河可深啦。”小马低头一看,原来是小松鼠。

小松鼠翘着她的漂亮的尾巴,睁着圆圆的眼睛,很认真地说:“前两天我的一个伙伴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河水就把他卷走了。”小马一听没主意了。

马妈妈老远地就看见小马低着头驮着粮食又回来了。心想他一定是遇到困难了,就迎过去问小马。小马哭着把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安慰小马说:“没关系,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小马和妈妈又一次来到河边,妈妈这回让小马自己去试探一下河水有多深。小马小心地试探着,一步一步地淌过了河。

噢,他明白了,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只有自己亲自试过才知道。

我们人很多时候也同样面临着小马一样的处境,面对着未知的事物就会产生恐惧、犹豫不决。不知道前方等着自己的到底会是什么,于是内心惶恐不安,万分焦虑。

那么,如何克服内心的这种恐惧?

恐惧or恐怖

03-

三、化解恐惧最好的办法是:实事求是

感受恐惧,发现恐惧的源头,是化解恐惧最好的方法。

当恐惧来袭,不需要用自己的意识与恐惧进行对抗、压抑,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一个舒服的姿势,在心里细细感受这份恐惧,并告诉自己"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感受这份恐惧"。

此时脑袋中可能会有很多想法,没关系,允许想法自然而然的流露。

最后,觉察自己恐惧后通常所做出的行为,并告诉自己"现在我有能力做出不同的选择",用自身的内在力量接纳恐惧、拥抱恐惧、感受恐惧,让恐惧变得不再可怕!

可能这样说你不是太明白,这里我告诉你一个更加简单的小秘诀,也许可以帮你更快的找到产生恐惧的那个源头。

拿出一张A4纸,写出当下最让你感到恐惧的所有事情。

前面写出你感到恐惧的事情,后面写出具体的原因:

格式:问题————原因

比如,

我不敢用英语和老外交流————我发音不准害怕被嘲笑

我不感建群开课——————我担心一开始没有人听我讲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
我们对未知的恐惧源自潜意识的逃避!

观看3D影片时虽然安静的呆在座位上,却有设身处地的感觉,有的人甚至会有真切的跌落感,这是为什么呢?3D是采用了特殊的制作效果配以观影设备来获得真实的体验,其原理是因为大脑皮层活动和心理状态存在一定联系,观看影片时对大脑皮层区域产生的兴奋和刺激与实际参与经历的效果非常类似,所以会有真实感。

其实,在生活里也常有发生,比如一个人出远门,或是第一次开车都会让人充满恐惧,原因是我们联想到了一些恐怖的场景,想象使得大脑产生了和“实际发生”类似的恐惧感。不过,即便我们清楚都是联想到的恐怖,并不是真实的,为什么担忧恐惧没有消失呢?

心理学家认为产生的原因是源自于对事物的未知性。正常的发展状态下人们在脑海中对事物会建立相应的模型,我们的认知可能源于自我接触和他人的告知,比如父母告诉我们老虎会咬人,我们便会远离它。但当一个新鲜事物出现,认知中没有对应模型,我们不知道如何的应对,那会促使人产生无限的恐惧。心理学家Fritz认为,当人们不能实现自我和理想、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发生改变或是失去依靠的时候,都会产生恐惧感。

如何克服对未知的恐惧?

在人们成长阶段里,父母给予了很多的照顾和保护,但他们不会一直陪在你的身边,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你所遇到的问题他们也不见得都有能力帮你解决。所以,每个人都会独立的去面对未知,任何人的生活中都充满着不确定性,接受它的存在。

还有一些人总是不停的为各种琐事担忧,这是因为内心理集聚着大量的不安全感,他们自卑对他人和生活充斥着浓厚的敌意,面对环境和生活会不断的投射出大量的负面情绪。比如一味的抱怨生活的困苦,自身的压力也不会改变,但周围的人会逐渐的远离你,你像是一个负能量的漩涡,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对愉悦感受的期待。改善自己的心态,拥有更多正性的思维和态度,当这些理念逐步占满生活时,对于尚未发生事情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

从另一个角度讲,对于未知的害怕未必就是坏事,首先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因为不了解所以不会贸然的行动。只要不是久惧成病,顺其自然就好,某种状态下,恐惧也会激发我们的勇气。心理学家支招,不妨为自己设置一个“恐怖盒子”,把自己所担忧害怕的事情写在小纸条上,放进去。隔一段时间再打开它,看看那些字条,你会发现,当时让你感到担忧恐惧的事情很多都没有发生。心理学家发现一些人们十分厌恶的本质是在于自身对于实际的无法接受,恐惧发生是因为隐含期待,所以他认为对未知的恐惧实际上是潜意识中产生的抗拒和逃避。
第2个回答  2020-09-22
将要面对的事情,我们总存在惶恐,我想这是大多数人都有的情况,也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应激反应。对于这些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

1、勇敢面对。没有什么比面对来的更直接些,对着将要发生的事,我们积极的面对才是我们战胜自己的关键。

2、做足功课。发生未知的事,我们有没有能力去应对,如果没有能力应对,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学习一些应对的知识,来提高我们面对未知事件的应对能力。

3、提前谋划。一些事将要发生,结果会怎样,取决于我们有没有认真的谋划。如果我们认真谋划,有一般会向着我们好的方向去发展,就算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及时补救。

所以面对未知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第3个回答  2020-09-22
我没有未知的恐惧,
既然知道是未知的就不要去在意,
也用不着恐惧,
发生什么事努力去解决就好,
祝你生活开心快乐!
第4个回答  2020-09-22
既然是未知,
你能怎么办?
一定要办的话,
就是不要杞人忧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