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担对孩子新学期的焦虑症该怎么应对

新学期开始了半月了,但是还有不少新生仍然没有适应好新环境,纷纷患上了“新生焦虑症”。面对这样的情况,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关键得看针对多大的孩子

■调整心态重新定位

  很多高一新生在初中时都相对较优秀,心理上自然就会有一种优越感。但是进入高中后,每一个人成绩都不错,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高中,学生尤其出色,有的学生由初中班级前几名甚至跌到高中的中下游,心理上会不平衡,产生失落感。进入高中,新生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摆平心态,不管自己过去身上曾经有多少光环,都要把过去忘掉,踏踏实实投入到新的高中学习中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适应环境随遇而安

  初中学生一般很少住校,进入高中后不少学生开始住校。不少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家吃得好,住的是单人间,但是到了学校后,都是集体住宿,刚开始可能感觉很不习惯,觉得没有私人空间,还有的同学会觉得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甚至是“又贵又难吃”。既然选择了住校,正确的方式应该是慢慢调整,让自己适应。

  进入高中,面对一群新的同学和教师,学生们要学会与他们相处融洽,尽快融入新环境,这对住宿的高中生来说更是非常重要。在新的环境里,高中生们要积极主动与教师、同学沟通,大家要宽容一些,学会互相认同。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新高一学生在高中阶段过得更顺心。
哈尔滨和昕心理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状况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的课程计划,心成长课程、青少年团体等,能很好的帮助孩子学会独立,变得自信勇于担当。学习成绩提高、人际交往改善、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主动学习摸索方法

  初中时期,学习的知识相对简单,进入高一后,无论是学习量还是学习深度,都迅速增大。初中时,老师发挥的作用很大,学生自学空间相对较小,但是进入高中,对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个很大的要求,老师讲完课后,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一开学同学们就应该慢慢培养自学能力,不要遇到任何学习困难都向他人寻求帮助,要学会自己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第一,学会预习争主动。预习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预习,可以对自己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从而有重点、有目的地去听课,尤其是自学不能够弄懂的知识,更要注意老师的分析与推理,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预习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对课文中关键知识点、知识结构可圈可点,可作些笔记,这不但能够加深学习的印象,而且能够为以后的学习积累资料,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预习的时间和科目可根据当天的学习情况灵活安排,基础薄弱的学科应坚持课前预习,这样,在听课时基本上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争取学习主动。

  第二,学会听课保效率。听课时间是同学们学习的主要时间。听课效率高,当堂掌握的知识与方法就多,同学们就有可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做练习时往往能够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习欲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可是部分同学听课时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倾向:一是自以为弄懂了,分神;二是一遇到难点听不懂,就情绪紧张、烦躁不安;三是不注意听老师的分析,和老师一起思考,只顾埋头记笔记。这些都应改正。同学们应做到上课保持集中注意力,与老师一同思考,注意和老师交流,探讨问题、解决问题,适当地对一些重点内容作些简要笔记,课后再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学习效果会大大提高。

  第三,学会复习保巩固。复习是巩固知识的良好途径。部分同学的学习往往停留在课堂听讲,课后做练习的简单模式上,没有讲求科学的复习方法。复习的途径和方法有很多,整理课堂笔记,阅读教材,背诵重要内容,做练习,与老师、同学相互讨论某些问题,归纳知识体系,重点突破某个知识点等都是复习的形式。每个同学都可结合自己的实际进行科学系统的复习。

  高一新生面临从初中“保姆型”学习方式向高中“半开放型”学习方式转变,从而为以后进入大学“基本自主型”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会主动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高中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

■学会交往收获友谊

  由于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加上初、高中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不同等因素,部分同学出现了不愿与同学交往、有自卑感等心理问题及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等情况,这不利于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学会交往是高中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将来工作、生活的基本技能之一,而班集体是学会交往的第一场所,班集体有无穷的力量、无尽的温暖,同学之间的友谊是纯真的、无私的。学会交往,把自己融进班集体中,就能获得友谊与力量。因此,同学们应该合理处理人际关系。

  第一,要用积极主动的态度与班级同学交往。不能够事事等待别人来关心自己,更不能孤芳自赏。可主动向他人介绍自己的优点、缺点及爱好、性格等,让他人更快了解自己,从而主动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主动帮助同学。当别人有困难时,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别人,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心他人。这样,你就会赢得友谊与快乐。

  第三,积极参加班集体活动。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讨论课、校内及社区活动、运动会、文娱活动等,不仅要积极参加,而且要尽自己所能,为班级争光。
家长要放手让孩子独立,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能力,别把孩子过度保护起来,最终让孩子一事无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30
1、心理准备比物质准备更重要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针对“开学不适应”,如何积极应对,如何亡羊补牢?
心理专家建议,缓解开学不适应的关键在于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学习和放松的关系,应抱乐观的态度跟孩子谈谈学校和新学期,多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给孩子以信心,让其从正面的角度去迎接新的学期。而且要针对放假期间孩子生活秩序被打乱的事实及时地加以纠正和改变,让孩子的心理尽快从“放假”中挣脱出来,以便及早适应正常的学习生活。
这种调整的心理准备,家长们不妨提前点实施,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2、从细节着手准备,家长陪同度过过渡期
假后学前的这段时间是开学前很重要的一个过渡时期,如果家长能够加以重视并有效利用,就能有效减轻孩子刚开学的焦虑情绪,尽快适应新学期的生活节奏,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家长朋友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1)督促孩子进行课业准备,总结假期生活
暑假作业是孩子假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到目前孩子还未完成作业,那么家长就要督促孩子利用假期的最后一段时间加紧完成。对于已经完成作业的孩子,家长可以建议其对假期生活进行一下总结,看看自己在假期中有怎样的收获和感受。还可以让孩子对上一学期的课程内容做一个回顾复习,使自己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开学后在知识衔接方面的生疏感。

(2)帮助孩子调整节日期间的不规律作息
孩子在假期中比较放松,看电视、上网、玩游戏等娱乐活动时间相对较长。家长在假期对孩子约束较少,因此很容易使孩子的作息时间极不规律。所以,在假期的最后阶段,家长要帮助孩子全面调整作息时间。首先,要恢复正常的夜间睡眠,减少白天的休息时间。其次,要缩短娱乐时间,适当增加学习时间。第三,可以模拟开学后的作息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起床、就餐、运动。
第2个回答  2013-09-13
  金秋九月,高校新生逐步入学,面对全新的环境,不少新生各种不适接踵而来,甚至引发心理问题。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教授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科主任兼神经内科、心理科主任向媒体呼吁说:“目前高校新生正处于焦虑障碍的高发期,迫切需要加强对疾病的正确认知,出现症状尽早识别,及时进行专业的心理和药物治疗,以减少焦虑障碍对他们未来生活的影响。”

  专家: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脑系科主任兼神经内科、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

  名词解释

  焦虑障碍,是一组以焦虑为主要临床相的精神障碍,症状表现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主要包括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强迫症(OCD),惊恐障碍(P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社交焦虑障碍(SAD),尽管每一种焦虑障碍在不同的患者身上的症状表现各异,但是它们都会引起极度的恐慌或担忧,从而干扰正常的生活。

  女儿从广州到武汉求学

  需母亲租房陪读才渐渐适应

  “抑郁症大家知道得多一些,但焦虑大家普遍不太了解。”专家告诉新快报记者,她有一个多年的病人,中学时在广州读书时就有一点焦虑障碍,考大学的时候,她想离家远一点,不受父母的束缚,于是报考武汉一间大学并被录取。不料她回校报到的第一天就不适应,吃不惯,说校园“破破烂烂”,不敢跟同学交往令到她整天“心惊惊”,当天她就哭着吵着要退学回家,母亲无奈地呆在武汉陪她。大半个学期后,她才慢慢适应。但每次放寒暑假回到家里再返校时,她仍会故病重犯,母亲只能年年如此陪读……

  “新生到了新环境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事,大多数新生调整一下,一般一周至两周后都会慢慢适应。但是,如果焦虑状态持续时间过长,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大多数人不会紧张的情况或场所,你突然感到担心,害怕自己会发生不好的事情甚至惶惶不可终日,那就可能是焦虑障碍了,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专科就医。”专家分析说。有数据显示,80%-90%的焦虑障碍患者35岁以前发病,其中,又以10-25岁是发病的高峰期。而国内研究显示,59%的大学新生焦虑水平高于全国18-29岁青年的平均水平。

  专家分析,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新生既要承受学习的压力、又要学会独立应付日常生活,甚至要面临情感上的困扰,焦虑抑郁情况时有发生。“每年开学的九月至十二月,这类年青学生病人最多!”
  专家提醒

  正规治疗一个月内起效多数半年内好转

  近年来,我国报告的焦虑障碍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令人担忧的是,日前发布的京、湘、沪三地公众知晓度调查显示,90%的公众对于焦虑障碍的认知仍然存在较大的偏差。由于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他们或常常就各种情绪相关的躯体症状反复求诊于临床各科室,或自己上网查对症状后用药,这样导致病情复杂难治。比如有的病人频繁地尿频尿急被误诊为前列腺病,有的一紧张就心慌气短被误诊为心脏有毛病,也有的由于出现消化症状而被诊断为肠应激综合征或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分析说,其实,这些病根都在“焦虑”上,头痛医头只会白费金钱甚至令病情越拖越重。专家提醒:“若能尽早发现并向专科医生求诊,经过专业的药物和心理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重新开始幸福的生活。”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09-12
尽量多关心一下他吧。新环境会有很多问题,他需要理解,关怀,安慰,排解。更需要正确的引导。鼓励他接受新鲜事物,所有的东西都是由陌生到熟悉的。大家互有长短,多些包容与理解,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第4个回答  2013-09-12
恩,假期刚过,玩心没有收回来,不适应学校的日子,这样的话,就要先调整心态开始,可以多沟通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