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

如题所述

在建筑或桥梁工程中大量使用的是以水泥(硅酸盐)为胶结材料组成硬化物,称为(水泥)混凝土。
选择普通(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首先因地制宜选好粗、细骨料,了解拌合水和环境对混凝土的影响。并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条件和使用环境,选好水泥品种及标号(水泥强度等级)、水灰比,辅以减水剂和掺合料。
1、混凝土配合设计的基本要求:
1-1要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要求)的强度等级fcu·k和混凝土配制强度feu·o;
1-2要使混凝土拌合物具有足够的坍落度、良好的和易性(可塑性、不易产生离析);
1-3要满足工程使用环境及气候条件所要求的(抗渗、抗冻、耐腐蚀等)耐久性;
1-4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能尽量节约水泥,合理使用材料,降低工程成本。
2、配合比的设计方法:
2-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55中的有关条文设计。
2-2配合比中最大水灰比、最小水泥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性质和耐久性起了决定作用,铁路工程必须遵照“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TB10210-97的规定控制,其他工程应遵照相应的规范来选用。
3、设计混凝土的计算方法有多种,铁路部门多采用重量法计算。计算主要要确定下述各参数:
3-1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fcu·k 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fcu·o。
3-2确定水灰比(w/c)—须从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水泥强度等级等方面同时考虑。
3-3选定施工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运输、结构断面、浇灌和震捣)条件,确定混凝土的坍落度,然后选择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拌合用水量W(kg/m3)。
3-4按粗细骨料的级配和空隙率确定混凝土的含砂率。然后计算粗、细骨料用量。
4、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步骤:
4-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cu·o

fcu·o= fcu·k+1.645б
式中:f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混凝土结构设计强度等级(Mpa);

б—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б=√Σ(Xi-X)2/(n-1)
4-2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W/C=A·fce/(fcu·o+A·B·fce)
式中:A、B—回归式中的常数,应根据本工程所用的水泥、骨料和其他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灰水比(C/W)与混凝土强度(fcu·o)的关系式,确定A、B值。在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先参考选用:
碎石混凝土: A=0.48;B=0.52;
卵石混凝土: A=0.50;B=0.61;

fce—水泥实际强度(Mpa);无水泥实际数据时,式中fce值可按下式确定:

fce=γc·fce·k

fce·k·—水泥标号的标准值;
γc—水泥标号标准值的富余系数,该值应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有的建议试用1.08,某些资料介绍前些年的全国平均值γc=1.13)。
所以或用参考式:fcu·o=0.52 fce·k(c/w-0.52)
(碎石混凝土)

fcu·o=0.54 fce·k(c/w-0.61)
(卵石混凝土)
上述A、B、fcu·k均采用GB175-92等标准统计的数据,今年12月1日起将换用1999年新标准,其统计的A、B值将另行试验确定。
当使用fce·k较高,而混凝土强度等级fcu·k较低时,使用的W/C亦增大,此时为了满足耐久性的要求,应根据TB10210-97中的规定办理。
4-3根据结构条件施工方法选定混凝土坍落度,坍落度可参照TB10210-97表5.8.6选定;泵送混凝土应按6.3和JGJ/T 55-96的6.4“泵送混凝土”中的规定选用。
4-4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W0:根据结构钢筋间距和结构断面选择粗集料的最大粒径,依照最大粒径、坍落度、减水剂的效应,查表(或借助已有经验)选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W0(kg/m3)。
4-5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C0:

C0=W0÷(w/c)

C0不得少于规范中有关最少水泥用量的规定。
4-6计算含砂率:(或查表确定砂率P=S/(S+G))
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细集料的粗、细等性能参照坍落度、混凝土拌和物的施工条件来选用含砂率,一般经验为:
粗集料的空隙率愈大,含砂率亦增大;
碎石混凝土的含砂率较卵石混凝土的含砂率大;
粗集料粒径增大,砂率相应减少;
坍落度增大,砂率相应增大;
细集料一般采用中砂,级配越粗砂率增大,级配偏细砂率相应减少。
水泥(包括掺合料)增多,砂率相应减少;
振捣(机械)效果越佳,砂率相应减少。否则反之。
含砂率P可用下述计算式:(亦可查表或凭经验确定)

P=Kαgγs/(αgγs+γg)
式中:K—包盖系数,其参考值:

干硬(半干硬)混凝土、加压震捣、底震 K=1.0~1.1

塑性混凝土

K=1.1~1.2

大流动度混凝土

K=1.4~1.7

αg—粗骨料的空隙率;

γs—细骨料的松散体积密度;(kg/m3)

γg—粗骨料的松散体积密度;(kg/m3)
4-7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4-7-1假设混凝土的干容重γC=2300~2450 kg/m3(普通混凝土的适用范围2000~2800 kg/m3);
4-7-2已知:w/c、W0、C0、P;所以每方混凝土的粗细骨料用量g、S(粗、细骨料重量):
G=g+S=2300~2450-W0-C0
细骨料用量S=G×P;
粗骨料用量g=G(1-P)=G – S;
4-7-3初步计算得出的每方混凝土材料用量为:
水泥:细骨料:粗骨料:水=C0:S:G:W0=1:S/C0:g/C0:w0/C0;
4-8试拌校正:试拌一份混凝土拌和物以检验本配合比的坍落度、和易性(粘聚性和可塑性)、保水性。若已满足上述要求再由实测的混凝土容重(或按体积计算的容重)与计算容重相比较,计算校正系数K值。
K=混凝土实测容重/混凝土设计计算容重
然后将初步配合比中定出的每项材料用量乘以校正系数K,即为最终定出的配合比设计值和每方混凝土的用料量。
4-9如经试拌校正时,原设计计算用量的混凝土拌和物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坍落度、和易性,则应进行调整各项材料比例关系,直到达到设计要求的和易性。
4-10强度复核:将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制作立方体试件若干组,在标准条件下养护到规定的龄期(3d、7d、28d、60d……)进行试压,检验其不同龄期的抗压强度是否符合设计、施工要求。由多个试验的配合比(一般应至少采用三个不同水灰比试拌的配合比)选择一个和易性好,水灰比合理,水泥用量经济,强度等级符合要求的配合比。
4-11掺用不同的减水剂、掺合料时,亦应比较其用量适宜、效果好、经济的品种和用量。计算方法稍有调整。
4-12积累资料确定水灰比公式中的A、B值;计算强度增长曲线。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再增测其他相应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9-11
配合比是由实验实根据当地细沙,粗沙,碎石的含水量和硬度,水泥强度,和添加剂成分实验测出的,不是固定的比。
第2个回答  2013-09-11
混凝土配合比是需要强度的要求,环境因素等,而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
第3个回答  2022-07-24
1.初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配制强度和设计强度相互间关系,用水灰比计算方法,水量、砂率查表方法以及砂石材料计算方法等确定计算初步配合比。
2.试验室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施工条件的差异和变化,材料质量的可能波动调整配合比。
3.基准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强度验证原理和密度修正方法,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4.施工配合比设计阶段,根据实测砂石含水率进行配合比调整,提出施工配合比。


调整步骤:设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1:(x-y*m-z*n):y*(1+m):z*(1+n)。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顺利施工、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混凝土工程的成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