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很压抑怎么办。。我真的感觉快要疯了。。

我现在笑不出来 哭不出来 做什么都不快乐 我觉得我都已经麻木了 我甚至百度来找方法怎么调节这种情绪 可能真的是日积月累下来的小事形成内心如此压抑 我发觉我每天都是行尸走肉 就是单独自己坐一会儿都坐不住 啊 啊 啊~~真的感觉快要疯了~有谁能告诉我怎么办 我本来就是个敏感的人 现在发觉都找不到人倾诉 我突然觉得自己好可悲 现在我大二 我不仅没有目标 我每天都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做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提不起力 我真的觉得自己好失败 我该怎样做才能走出这样的情绪,,,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02
我也是对于小事很敏感的人,有时候就会觉得很压抑,时间久了对身心都不好。
第一,你需要找人倾诉,找个朋友或者家人,又或者陌生人吧
第二,要慢慢想开,心胸豁达,慢慢去调整自己,学会控制情绪,
第三,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让自己能够专心的事或者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你长时间压抑容易得心里疾病,就第一条,一定要找一个愿意倾听的人,和他诉说,让他来开导你。
其实我现在和你挺像的,怀着梦想步入大学,最后毕业了却发现物是人非,曾经想过的美好未来貌似都不存在或者很遥远,感觉错过了很多,也感觉自己对未来很迷惘,但是,就因为迷惘才有意义,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啊,一切顺风顺水,人生的精彩何来呢。
自己努力调整,或者找人帮忙开导一下吧。把难过和疑惑和他人说一说
第2个回答  2018-10-23
我上大学的时候,情绪很颓废。
无论是现在还是当时我都很明确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首先就是无所事事,说白了就是没事就一个人在哪瞎想,你明确一下自己想干嘛能干嘛就去干,不要让大脑影响到你的情绪就ok了,比如说:你可以和朋友一起打游戏宣泄一下情绪,和同学打篮球、跑步、运动起来让自己身体带动你的激情热血、尽情的燃烧、释放一下就ok了,不行就找女朋友,到时候你就不会有这想法了,再不行就拼命的看书,书中的世界会让你忘掉显示世界,就看你进不进的去,再不行,去旅游,穷游、去k歌,去吃大餐、去孤男寡女共处一室,什么不能干啊?总是在那瞎想脑子会瓦特的。。。。。。。。。。。
第3个回答  2019-04-03
如果觉得是心理问题,可以找学校的心理咨询处,我上大学时就是有心理咨询老师的,可以过去了解一下,我是个男生,当时咨询的是个女老师,特别温和,有亲和力,然后就可以预约了,每周大概去一次吧,我去了有两个月时间,过后就感觉好很多,关键是免费的,每次大概40分钟左右的,这个对你绝对有帮助的,现在社会上的每小时大概在200至300元的。
如果是成长方面遇到了麻烦,你可以把详细的情况再描述一下,越具体越好,这样针对性强,方法也会有很多的。
其实不知道自己兴趣的人很多,正常的,按照未来发展的趋势,学点可以到社会上有用的东西(可以找好工作或者赚钱的),比如计算机二级证书(java,office,c++,数据库等),四六级证书,普通话证书,这些证书都通过后再说有没有兴趣,可以强迫自己坚持下来,这样也是对自己的一种锻炼。
还是回到上面的问题,这个问题太大了,没法回答,给你推荐两本书吧,《把时间当朋友》,《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都是李笑来写的(他的其他的著作也很多都可以看看的,我成了他的粉丝,这个人真的厉害,书中的观点也真的管用,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可以到图书馆借下,如果没有可以网上 购买,这个作者很可能会改变你的一生,而我则是2016年以后才看到的,我觉得你们太幸运了,我当时上学的时候还没有这两本书呢。
我是农村考止的大学,比较自卑,也不擅长沟通,本身以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在大学可以说比较孤僻,并且是贷款上的大学,遇到很多问题,然后就看心理方面的书籍,各种证书,最后一点一点才做的好一些,后来到社会后经济独立了然后才好一些,祝你好运!
第4个回答  2018-12-26
心理治疗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疏导与渲泄
积“压”成疾是抑郁症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抑郁症患者多数都有一定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如工作、学习、生活或人际关系严重受挫,患者在寻求心理治疗前的处境是无人理解,无处诉说,他们来到心理医生面前首要的需求是表达痛苦,吐露心声,但又顾虑重重,医生应该做的是除了为患者提供宽松、保密的环境外,重要的是平等、热情地接纳患者,给予患者一定指导劝解,帮助解决现实的困难,同时应倾听他们的痛苦,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和安慰,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明确生活的动机, 增强自我防卫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 改变不良的认知
从心理的角度看,抑郁症的深层问题是患者的病理性认知模式,这种认知模式就像戴着一副“有色眼镜”,它导致了患者的感知错误,促使其情感及行为异常,当然也影响到其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生理功能,形成心身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改变这种认知模式是心理治疗的核心。这种病理性认知模式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如患者对自身、对以往经历以及对自己的前途总是负性评价,认为自己无能为力,过去一无是处,前途一片灰暗。在对具体的人际交往或学习工作及生活上,病人常任意推断,过分概括,放大或缩小,选择性注意,二分法思维(非此即彼),个人化(“揽错”于己) 等。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评价(即认知)是决定其情绪和行为的内在因素。认知治疗是通过医生帮助患者辨认这些负性思维和逻辑错误,让患者亲自用事实检验自己的认知假设,用改变行为来改变认知等方法,去掉患者的“有色眼镜”引导患者走出“云雾山中”,重建健康的认知结构, 使患者能客观地对待自己,看待世界,预测未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