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诸侯国按公侯伯子男称谓。晋国国君称公,如晋文公。但为什么有时又称晋侯呢

如题所述

因为晋国国君的爵位是侯爵,所以称晋侯是没有问题的。
而文公是谥号,只是后世对他的尊称,在当时是不会有人称呼他为文公的。
周天子分封的公爵国只有八个,宋国、杞国、祝国、焦国、蓟国、陈国、虢国以及虞国。分封为公爵的依据一般是祖上的显赫程度以及与周天子的亲近关系。比如宋国国君是商王后裔,封为公爵表示对商王朝的尊重。虢国最初的国君是文王的弟弟,封为公爵是表示对长辈的尊敬。
这些公爵国里只有宋国和陈国有一定实力,其他公爵国封地都比较小,实力较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18
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男爵等还真不是西方独有的,我们周朝就开始了。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就是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总体就是分封的土地多,人口多,相应名号也就高了。
比如春秋后期燕国通过兼并,土地也多了,但是一般称呼还是燕侯。但是春秋后期周天子没什么地位,后期礼器乐崩,就是各诸侯礼仪、用的器物、奏的音乐都比较混乱,好多都用天子的,所以称呼也就混乱了。
到春秋后期,称呼大国国主公也行,也可以按照最初周天子分封的爵位称呼。
还有比如吴王夫差、楚庄王等,就是因为这些当时认为是蛮夷部落,周天子没有分封,自称为王的。战国后期,大部分诸侯都自立为王,这个王不同于春秋时期的王。

有些时候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的意思。比如晋国是公,称侯的就是说他是诸侯。楚国没被封,叫王也不合适,经常就其他国家拜访就称呼 楚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