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如何应对临终患者的心理?

如题所述

  病人处于疾病末期,死亡在短期内(估计存活时间为2个月~3个月)不可避免地要发生时即属于临终阶段。处在临终阶段的病人会出现各种复杂的心理和行为反应,大多数病人无法控制这种痛苦,以生气、消沉、害怕或不当的犯罪感等形式表现他们的精神痛苦.与此同时,大多数护士面对病人的临终过程往往也会产生 抑郁、焦虑、失落、恐惧等负性心理,面对死亡会产生无能感或内疚感.为探讨护理临终病人对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   如何对临终患者提供服务:   (1)营造温馨环境。住院环境的舒适、温馨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医护人员应将病区环境家庭化、人性化,提供适宜的温度、光线、湿度与轻音乐,可改善环境舒适度,使患者处于温馨与安静的治疗、生活环境中,尽可能将患者单独安排,随时给予生活帮助与照顾,家庭化房间布置,使患者感受家庭关爱;(2)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对癌症晚期临床患者,给予合理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情绪,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实施更为实质帮助,积极、仔细倾听患者的心理需求与问题,并给予充分理解,对于患者出现不满情绪,应该给予包容[2]。鼓励患者重新建立信心,同疾病进行争斗。对于患者诉说,必须充分支持,通过温柔动作、眼神、微笑等方式,给予患者关爱与理解,使患者感受真情;(3)对患者家属进行人文关怀。最主要护理对象是患者,但同时家属也是护理的重要对象,医护人员应多与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家属的心理变化,并给予安慰,帮助家属认清现实,以有效抚慰家属情绪。防止家属在患者治疗期间,增加较大的心理压力,缓解期失去亲人的悲伤情绪。 仅供参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