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12-01

表达了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表达了彷徨失望和感伤痛苦的情绪。

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全诗原文如下: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扩展资料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潮堕入了夜的深渊,找不到革命的前途。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戴望舒写这首诗的时候只有二十一二岁。1927年3月,还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诗的开头一节写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以丁香象征理想,开头点明了诗的主旨是抒写诗人追寻的“希望”。之后写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雨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