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与指导幼儿的行为

如题所述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制定、调整并实施教学计划,最终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样一来,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不到完善,从而影响了观察的质量。有鉴于此,笔者拟结合实际,谈谈幼儿教师应该怎样科学观察幼儿。
  一、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晨间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走到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人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北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二、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三、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
  在连续性个案观察中,有些教师受观察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儿是否已经学会正确洗手上了。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四、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应避免以下两种不当的表现。
  表现之—:从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
  表现之二: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五、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是教师开展新的教育活动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做到客观、有效。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
  表现之一:分析与观察内容不吻合,如观察的是某个孩子的行为,分析的却是某一类孩子的行为,这样以点代面,欠客观。
  表现之二:分析观察内容时,习惯于以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该幼儿一向比较胆小、怯懦”“这个孩子一直比较霸道、不讲礼貌”。教师简单地给幼儿贴上了标签,却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表现之四:教育分析中过分依赖家长的配合。例如,在对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放碗筷的动作很重,于是将“联系家长配合指导”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实,教师只需在幼儿园进餐时提出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儿,就有可能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见,教师除了考虑家庭教育因素之外,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幼儿园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学观察幼儿,是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9
现在我说一说关于幼儿园对幼儿常用的观察方法,在幼儿园里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不同,个体差异不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在班级里,我们老师采用日记描述法,比如某个孩子性别、年龄、地点,观察孩子的活动过程。观察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和新的行为。

在小孩玩娃娃家时,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活动,当他进去娃娃家时,他选择了自己做饭,过几分钟后,和同伴之间进行交流"来我们一起玩吧或者我给你做了米饭,请吃吧"等在此之间观察孩子的语言变化和情绪变化等。观察孩子的某个行为以及行为的动力和原因,才能更好的发展幼儿,提高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老师会采用时间抽样法进行观察幼儿,比如新入园的幼儿,观察某个时间段到某个时间段,观察孩子对幼儿园的适应能力。比如观察孩子半小时,每五分钟观察一次,观察孩子出现某个行为的次数等

观察幼儿的方法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但是每个观察方法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具体看看孩子是否适合哪个方法,在文章中,我只说了简单的两个方法,不能说的很详细很请谅解。观察孩子的行为,了解每个幼儿,因材施教,注重幼儿个体差异性,老师能更好的进行一日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2个回答  2020-10-29
1.给予相应的课程支持。

观察记录真实反映了幼儿的需要、兴趣、发展特点和水平,所以,观察记录是幼儿园调整环境与课程的依据。

2.透过我们的行为观察,帮助我们引领孩子的成长。

面对当下的问题思考最佳的回应方式和支持策略。另一方面,反思也是我们幼儿教师的重要工作之一。面对幼儿的种种表现,思考自己的工作存在哪些问题,后面该如何调整以更好的支持幼儿的发展。如何才能更好的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

3.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用数据支持孩子的成长。

高水平的观察记录有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用于家长会、半日开放活动、家访、家园沟通栏等都会跟有效的增强家园沟通的实效。

提出问题

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板块去观察孩子的行为呢?

这几乎涉及孩子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从一日生活各环节的行为去观察孩子。

比如,从孩子使用材料的情况去观察孩子。

比如,从孩子的能力发展和情绪情感去观察孩子。

比如,从孩子间的社交行为、师幼关系去观察孩子。

比如,观察需要特殊关注的儿童。

……

我们在观察幼儿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根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

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和材料,以呈现其真实的状态;

应持续观察,以确保能够观察到幼儿典型的行为和持续的发展过程;

应尽可能减少教师对过程的控制和干预,确保幼儿的自然状态。
第3个回答  2020-10-29
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2/5
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3/5
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在连续性个案观察中,有些教师受观察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儿是否已经学会正确洗手上了。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表现之—:
  从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
  表现之二:
  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如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解析
可乐补课了1562
如何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与解析
1 /7
方法/步骤
1
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
2 /7
方法/步骤
2
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3 /7
方法/步骤
3
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
  在连续性个案观察中,有些教师受观察主题的限制,往往不能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证实已经实施的教育策略是否起作用、幼儿是否已经学会正确洗手上了。看到预期目标已经达到,观察活动也就终止了。这种停留在原有目标层次的观察很难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4 /7
方法/步骤
4
注重观察记录的客观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应避免以下两种不当的表现。
  表现之—:
  从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我们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
  表现之二:
  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5
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是教师开展新的教育活动和因材施教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求做到客观、有效。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以下不足,有待改进:
  表现之一:
  分析与观察内容不吻合,如观察的是某个孩子的行为,分析的却是某一类孩子的行为,这样以点代面,欠客观。
  表现之二:
  分析观察内容时,习惯于以静止的观点来看待幼儿发展中的问题,在观察分析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句子:“该幼儿一向比较胆小、怯懦”“这个孩子一直比较霸道、不讲礼貌”。教师简单地给幼儿贴上了标签,却没有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表现之三:
  列举的教育措施不具体。在对观察内容的分析中,经常出现“需加强教育”这句话,至于用什么方法,开展什么样的教育活动,却没有结合观察事实进行深入思考和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观察分析会导致教师简单说教,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表现之四:
  教育分析中过分依赖家长的配合。如在对幼儿进餐环节的观察中,教师发现部分幼儿放碗筷的动作很重,于是将“联系家长配合指导”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其实,教师只需在幼儿园进餐时提出要求并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儿,就有可能又快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可见,教师除了考虑家庭教育因素之外,应该更多地思考如何在幼儿园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科学观察幼儿,是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教师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成功的观察者和教育者。
第4个回答  2020-10-29
观察幼儿的方法根据幼儿的所需,选择适合的观察方式对幼儿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要注意幼儿的举动,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所以要家长去进行引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