谥号庙号年号的区别是什么?

如题所述

时间不同,代表意义不同。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谥号始于西周;年号于西汉武帝首创。谥号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根据据王国维对金文考释得出的结论是,谥法应当形成于西周中期的恭王、懿王阶段。简单的说就是什么帝、什么王之类的,比如秦昭襄王、汉武帝等。

庙号就是什么祖、什么宗,是皇帝驾崩后入庙时给的称号,供奉太庙的排位。一般夺取天下之功称为祖,治理天下之德称为宗,比如唐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按照 周礼,天子七庙,也就是天子只敬七代祖先。

年号就是什么几年,例如贞观元年,乾隆六十年等。是中国 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汉武帝即位后始创年号,在此之前没有年号,用王的谥号纪年,例如秦惠文王二年。汉武帝始创年号为 元狩。之后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大灾大难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

尊号

尊号是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有四种: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年号。在秦末汉初尊号就已经出现了。中国尊号一般很长,因为大臣们会尽量把好的词语都往皇帝身上加,尊号一般在皇帝在世之时便开始有群臣上请,并不断加长。

如唐玄宗的尊号是“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宋太祖为“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太后相应的也有类似的号,名为徽号。由于尊号太长,所以平民百姓很少称呼皇帝的尊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尊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