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资料库房智能化管理技术初探

如题所述

张茜 于瑞洋 尤利娟 刘沫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智慧档案馆”是档案馆未来发展趋势,档案馆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智能技术。本文重点论述地质资料库房管理工作现状及智能管理需求,阐述与地质资料库房管理相关的智能技术,提出地质资料库房智能化管理构想。

关键词 地质资料库房 智能化技术 智能管理

1 背景及意义

自2008年11月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将世界关注的焦点从“数字地球”引向了“智慧地球”。“智慧地球”的具体含义是将新一代IT技术充分应用在各行各业中,把感应器嵌入电网、铁路、桥梁等各种物体中,并且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已有的“物联网”进行整合。通过这些技术使得人类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来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由此可见,“智慧地球”实际上就是建立在GIS、网络技术及可视化技术上的数字地球与物联网、传感器网络和云计算技术相结合,从而使网上数字化信息与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关联起来,变“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为“秀才不出门,能做天下事”。数字地球是智慧地球的基础,智慧地球是数字地球发展的延伸和方向。在这个大背景下,档案部门的数字档案馆实现了社会各主体、各类型的档案资源共享与远程利用,为智慧档案馆建设奠定了数据资源和智慧信息的发展基础。在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中引入物联网、云计算、传感器网络等新技术,为档案馆从数字档案馆向智慧档案馆稳步发展,推动档案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并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架构——“智慧档案馆=数字档案馆+物联网+智慧化设备+智能馆舍”。对此,作为地质资料档案管理者在开展数字地质资料馆建设的同时应该从本身实际出发开展物联网、传感器网络等技术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以顺应“智慧档案馆”发展趋势。

2 地质资料库房管理工作及现状

2.1 地质资料库房管理工作概述

地质资料库房管理工作属于地质资料业务管理范畴,是指地质资料馆和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根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开展地质资料整理、保管和服务利用工作,目的是保障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安全性、公开及时性和保密性,实现地质资料规范化整理,有序的保管和信息共享,涉及了地质资料整理入库、库房管理和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等日常管理工作。地质资料库房管理工作对象包括地质资料实体、地质资料信息及库房。地质资料实体是指地质资料载体,包括纸质资料及资料盒、光盘、磁带、实物标本等。地质资料信息是指记录在各种载体上,反映地质工作的文字、图及管理信息。地质资料库房是按照档案库房管理标准配备库房管理设施设备专门存放地质资料的场所。地质资料实体管理工作重心是地质资料实体的有序性与齐全性,主要包括有资料入库核查、排架、取用资料清点归架、资料盘点、资料出库、销毁等;地质资料信息管理工作重心是地质资料信息的可用性和使用便捷性,主要包括资料数据备份、检索、调阅、检查、修复工作;地质资料库房管理工作重点是地质资料库房安全性和保密性,主要包括对人员出入库管理、温湿度记录与调控、库房设施设备运行情况检查与报修等工作,保证“十防”措施到位,库房设施设备安全运行。

2.2 地质资料库房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地质工作的快速发展,地质资料作为地质工作成果呈现载体多样化,服务对象多元化。近年来,全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加快了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推进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现代化。首先,在要求汇交人汇交电子数据的同时,利用数字化扫描技术对馆藏已有纸质和实物地质资料进行电子化处理,运用数据库技术对案卷级和文件级信息进行采集,为地质资料数据检索与社会化服务积累信息资源。其次,运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检索技术扩大馆藏地质资料服务的深度与广度,以满足地质资料数据共享和远程利用。再次,利用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密集架系统、恒温恒湿空调等现代设施设备,提高地质资料库房现代化管理水平。但是,随着地质资料的海量增长及保密性、重要性的加强,地质资料库房管理工作力求摸清家底,为地质资料保管营造标准环境。但受人工管理为主,工作环节多且衔接不够紧密,人工管理成本高、信息整合度低影响较大,需从技术、管理等各方面降低劳动成本,简化工作程序,提高管理水平,以利于地质资料事业可持续发展。

3 智能化技术

物联网、传感器网络是当前的主流技术,在档案库房智能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与档案管理有关的智能技术主要包括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三维技术、智能密集架系统、环境监控系统、门禁系统、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现简要介绍如下。

3.1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俗称电子标签(英文缩写RFID),它是基于无线技术的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技术发展起来的。90年代以来,RFID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商业自动化、交通运输控制管理、物流配送及仓储管理、图书馆管理、文件档案追踪管理等众多领域。具有唯一编码,非接触式批量读写、防冲突性、读取速度快、数据加密可重复读写、寿命长、抗污损、耐磨等特征。电子标签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被识别对象唯一标识、自动识别、检索定位、快速盘点、实时跟踪管理等。

3.2 可视化技术

可视化技术赋予人们一种仿真的、三维的并且具有实时交互的能力,使人能够在三维图形世界中直接对具有形体的信息进行操作,和计算机直接交流。这种技术可以把人和机器的力量以一种直觉而自然的方式加以统一,极大地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

3.3 智能密集架系统

智能密集架系统是集手动、电动、电脑控制于一体的智能化网络密集架,具有自动开合架、有序查找、网络管理、排队查找、灯光定位、烟雾报警、定时通风、恒温恒湿、电路及控制系统故障自检及信息反馈等功能,大大地提高了库房档案管理水平,实现对档案排架远程控制、准确定位,主动检测档案排架周边环境并采取相应措施,主动反馈设备运行状况等。

3.4 智能环境监控系统

环境监控系统基于集中管理监控模式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技术,可以自动监测记录库房温度湿度、光强、空气等,当出现异常时,设备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反馈故障信息。

3.5 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系统

这三项系统是集自动设别技术和现代化安全管理措施为一体的安全防范管理的有效措施,可实现门禁卡时段管理、防盗报警管理。视频监控系统是被动地提供视频画面,更要求系统本身有足够的智能,能够识别不同的物体,发现监控画面中的异常情况,以最快和最佳的方式发出警报和提供有用信息,从而更加有效地协助安全人员处理危机,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成为应对袭击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有力辅助工具。消防系统又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具有自动报警、声光信息显示、显示火灾发生部位等功能。

4 地质资料库房智能管理构想

地质资料库房智能管理以智能化技术和集成技术为核心,集基于电子标签馆藏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和智能密集架系统、门禁系统、温湿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各系统为一体,在一个平台上展示和扩展,实现对地质资料整理、入库、检索、调阅、出库、销毁等所有环节进行跟踪定位、对每一个工作环节实行自动化管理;在网络终端上实时查看库房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和当前环境状态,如温度湿度情况、烟火预警情况,当发生异常时能够实时通过应急通知平台通知相关管理员,实现对资料库房安全智能管理。具体表现如下:

4.1 地质资料智能检索查询

集电子标签技术、数据库技术、三维虚拟技术、密集架管理系统为一体,在地质资料实体借阅中可实现远程网络控制密集架的开合、移动、灯光定位,对地质资料实体进行及时精准定位。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中可为阅者提供可视化检索查询、阅读。在地质资料库房管理中,便于库房管理人员以直观方式了解库房设施设备运行状态,做出正确的决策。通过这种管理方式可使地质资料实体和信息查找定位简单、快速,可视性强。

4.2 地质资料智能管理

基于电子标签技术与密集架管理系统,可对入库的地质资料实体进行快速准确的清点、登记入库,并对入库资料进行自动派位管理。对调阅、出库、销毁的地质资料进行自动识别,密集架主动打开存放位置。对地质资料进行快速盘点、错架预警、盘点记录和盘点提醒;对非授权出库的地质资料进行报警,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灵活、精准、安全。

4.3 库房环境智能监控管理

基于传感器技术和可视化管理,可全天候地自动记录库房温度湿度,当库房温度湿度超出规定值范围时,可以联动温度湿度空调设备和通风设备进行调控,并以直观的效果通知工作人员,使地质资料库房管理更加高效与及时。

4.4 库房安防智能管理

基于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和三维地图,可实现对出入库人员实行分时段和权限管理。当库房出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对重点区域图像进行截取,并通知工作人员,使库房安全管理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便于工作人员能够以直观方式及时发现排除隐患,保证库房安全运行。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在全国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应用与推广,全国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积累了海量信息资源,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服务取得了诸多成就。“智慧档案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及物联网等智能技术应用推广又为地质资料库房智能管理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本文以地质资料库房智能管理工作需求为重心,对与地质资料库房智能相关技术和功能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地质资料库房智能管理构想。该构想是集地质资料和库房管理多个管理子系统为一体的智能管理平台框架,全国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可结合自身管理需求构建适合馆情的地质资料库房智能管理系统,对地质资料库房管理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和智能管理,真正实现地质资料库房管理自动化、数字化、现代化,以顺应“智慧档案馆”发展大趋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