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随100元份子钱惹争议,随份子钱是习俗还是恶俗?

如题所述

我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正逢上一批适婚同事挤在一个部门,整个一个结婚潮啊,一个月工资当时也就是2000多元吧,当时的份子钱最低是100元起,我们都说年轻人,穷大方,一般都是出手200元,关系特别好的,就是同一批进单位的,也是一咬牙随1000元。在这个城市,大家都知道,早晚这份子钱还是会回来的。

份子钱,关系好的话,怎么随都觉得不为过,因为友谊万岁嘛。但关系不好的,随起来就觉得非常的不舒服了。特别是前几年,单位都是一个年轻人结婚,几乎全单位都去的热闹场面。去的人多了,说明你的人缘好,大家捧场。去的人少了,主宾双方都会觉得冷静,没面子。

那时候几乎不存什么钱,因为工资除去吃喝开支外,其他都随份子去了,这些钱去的时候,也心疼,但至少知道,这些钱不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只是,要耐心等待自己结婚才行。

等自己结婚那天,才知道这份子钱,其实也就是够参加婚宴的酒席费用,有些拖家带口去了,份子钱连婚宴的酒水都裹不住。那一刻,还是挺羡慕西方的那种结婚方式,男女双方就是在教堂办个简单的仪式,宾客见证一下,也不互相送礼,也不请客吃饭,最多就是两亲家一起吃个便饭,这样的方式,简单,但很轻松。

后来,响应很多规定,不再流行婚礼大操大办了,特别是有一定职务的年轻人,对待婚礼也是慎之又慎,更别说收什么份子钱了,顿时,大家都感觉轻松极了。

其实,结婚就是两个年轻人的事情,但国人总是想把事情弄的复杂化,其实最后苦恼的,还是自己。

凹现场,每天输出都市情感文章,感谢点赞关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04

结婚时随份子钱,是一种从古流传至今的习俗,是当事人对新婚夫妇的认同和恭喜,本身是好的,对于份子钱的数额也没有什么规定,有条件的可以自愿多出点,条件差的就意思意思稍微给一点就行。而且因为参加婚礼时要出份子钱,在邀请宾客的时候,也会尽量邀请经常往来的朋友,对于不太熟悉、互相走动较少的,一般不会去邀请,更多的是在婚礼后告知对方,并送去喜糖。

然后现在这种习俗慢慢变了质。如果份子钱出少了,可能对方就会给你打下吝啬、小气的标签,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是在今后的相处中,会刻意的疏远你。

甚至更夸张的,原本已经好几年不曾联系的同学,当他要结婚的时候,会意外的给你发来一个请柬,邀请你去参加他的婚礼,如果你向他表露了因为某个原因为没时间过去,他或许就会来一句,“礼到就行”,让你措手不及。这是明目张胆的索要礼金,如果不给,下一刻你身上的不友爱、吝啬等的负面标签可能就会在你的班级里流传开来,而你却还被蒙在鼓里。

原本好好的传统习俗,经过小部分害群之马的恶意利用,在人们眼中越来越往恶俗靠近,如果再不加以改善,或许这个古来已有的传统会渐渐被人抛弃,渐渐被人遗忘。

第2个回答  2018-01-09

结婚随份子是中国婚嫁习俗之一,有沾喜气和祝福新人的泳衣,但是现在对于人们来说参加婚礼随份子是一件快乐并痛着的事情,因为随份子钱着实分量不轻。

结婚随份子多少钱合适

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朋友、同事间的结婚份子钱一般在200-800元之间,具体金额视相互之间的亲疏关系而定,而300、400、700这样的金额是忌讳的。平均下来的水平是在500元左右,而比较好的朋友、有创意、有品位的朋友还会额外赠送一些小礼物给新人,比较流行的礼物有施华洛世奇的水晶摆设、金银首饰、床上用品、家居摆设、餐具、酒类等。

在一些二线城市出人意料的情况出现了,由于这里的外地移民相对于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较少,在本地生活安逸的青年人往往更有经济能力,他们的生活压力较小,也更讲求面子,并向往时尚生活与消费,所以这里的红包最高水平可能会出人意料地高出一线城市,一般在200-1000元左右,而亲朋好友间再红包之外额外加赠礼品的人也不再少数。但礼品相对更实际些,可能是家用电器、服装服饰、箱包等。

在三线城市,经济水平和消费力之间导致了礼金变薄了,统计下来这里的红包起步价在100元左右,500元亦能算上是大手笔,有些来参加婚宴的人,甚至可能不送红包,而直接以礼物抵消红包,对于参加婚礼的人来说,可算是实惠了。

随着生活水平和工资水平的提高,结婚礼金也相比前几年水涨船高,红包大小还是依据当地风俗和周围同事的平均水平较为稳妥。

第3个回答  2018-01-04

中国有个习俗,就是只要有人结婚,那结婚者的亲朋好友就要随份子钱!

这笔钱还很有讲究,你随少了吧,那是不给面子、铁公鸡!

你随多了吧,无形之中给其他亲朋好友施加了压力!搞不好就成了瞎显摆!

重点是,作为打工一族来说,钱包受不了啊,心痛,一个月来几个红色炸弹,工资白拿了,全搭人情而去了;

那办婚礼随份子钱,到底是习俗还是恶习呢?

我自己的观点是,结婚嘛,其实是一种幸福的见证,请来的亲朋好友也是希望大家祝福,见证自己美好的幸福时刻;

份子钱不该成为衡量彼此心中分量,或者成为一种攀比的心理;

随份子钱这种习俗的衡量,可以视以下几种情况来:

一:不同地域不同习俗。

有些地方比较看重红包,一般随份子也就比较高一点。有些地方红包普遍送的较少,不过意思一下。所以,入乡随俗比较重要。

二:视当地物价

一般说来,物价高的地区红包一般也会“水涨船高”。像在宁波结婚,份子钱随100对于物价而言,确实还完全抵不了酒席。

三:视亲疏关系而定

红包随多少,亲疏关系在里面占了很大原因。如果不知道随多少份子钱,和差不多关系的人一起“随波逐流”是个不错的办法。

四:视婚礼排场而定

这也是一大考虑原因。就拿九江来说,如果来参加婚礼,新人还会特意为每位宾客准备一份“回礼”。如果送的红包还抵不上“回礼”,就比较尴尬了。

五、视自身经济能力而定,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打肿脸充胖子就的确是属于随份子钱的一种陋习了

居北方地区的人,随分子钱很夸张,一两千,三四千的给;你想啊,大多数人都是工薪一族,一个月在北京能挣多少不知道,但开销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了,每个月来几个红色炸弹,这个月不用过了~

但是,这个份子钱,到时自己结婚的时候,人家还是会随回给你,造成一种完全不必要的循环嘛~

所以,随分子钱是习俗还是陋习,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了;

我是周丹琳,资深自媒体人,喜欢叨叨不一样的见解;

微信公众号:不正经喵

喜欢就来撩我哦~

第4个回答  2018-01-04

网友@燕领在宁波当地论坛发帖称,毕业后在宁波工作,有一个很要好的同事,上个月底结婚被邀参加婚礼,因为不是宁波人,对宁波的风俗不了解,自己老家那边结婚一般就随个10块、20块的,这次随了100块,但是在婚宴看到菜时,有点傻眼了,是不是应该补个红包?

这位网友能参加同事的婚礼,并有心补个红包,已经说明他是个厚道之人。同事情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但并不代表没有绝对的个人情谊。能参加婚礼,就是一种情谊,值得尊重。

回归到事件本身,这位网友并没有做错什么。毕竟,风俗不一样,自己了解的情况也不一样。虽然与自己体验到的菜品相比,自己送出的红包略显寒酸,但与自己意识中的“红包”相比,还算是大额,至少这位网友已经做得不错了。

其实,对于同事而言,自己的婚礼,有人来参加,更看重的是彼此之间的情谊,红包多少,意思到位即可。实在觉得过意不去的话,再补一点,应该更多放在对于情感的弥补上。如果只是因为数量而觉得少了,还是不补为好。而且,这件事并不是涉及到恶俗,只是一种习惯性的风俗而已。

最后说一点:希望这位网友以后还是多了解一下人情世故。毕竟,这种事情出一次两次可以了解,如果次次都这样,会显得自己不懂事。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